积极心理学浅析

发布时间:2024-11-30 06:35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乐趣解析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生活乐趣心理学#

-282-

理论探索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一个新兴起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帮助人们更快乐、更积极健康地生活。它强调快乐、满意等积极的情感认为应该重视人性中那些积极的情感和因素因此有关积极的情感和情绪体验成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宠它们是高兴、满足、自豪、兴趣和爱等特别是快乐和主观幸福感。快乐来源于个体良好的社会化是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并发展亲密友谊、幸福的婚姻、紧密的亲属关系同时对生活目标的合理期望将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满足和快乐。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自己对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及产生背景1.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K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wraKing所始创。他们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这也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为人类所有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人类的幸福感迥异于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2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与现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溯源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就曾倡导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思潮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积极心理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提高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却相对落后负面心理层出不穷而传统心理学许多理论似乎只把人当作动物或机器而忽略了人内在的潜能和主动性。因此积极心理学就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客观社会环境的呼唤以及传统心理学研究的片面化等情况下应运而生。《美国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杂志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发表了积极心理学专辑。1998年11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次积极心理学高峰会议明确了积极心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成为世界性的心理运动。积极心理学在短短几年内已从美国扩展到欧洲、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家的关注。2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2.1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对于积极情绪B.L.Fredrick1998提出了拓延——构建broaden-and-build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thought-action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同时其它实验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拓延了知——行的个人资积极心理学浅析李俊成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摘要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关涉人们“幸福”的研究。本文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定义、产生背景及国外相关的理论研究紧接着阐述了积极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指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和不足。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消极心理学程序利益更使民众“自主性”得以张扬体现了“合作治理”的“微观民主”及行政法治的民主化倾向。行政协商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国家的制度性保障关注行政协商所体现的“公民参与”及“纠纷预防”理念的同时不能忽略行政协商的国家义务的探讨。因为如果国家没有利用其权威性为行政协商提供程序规则、底线保证及监督审查就无法消除对其的合法性质疑最终影响行政协商的有效运作。程序规则的建构要将体现程序正义的程序性条款加以引入同时避免形式化要恰当处理行政协商与行政法治的关系在合意与强制之间保持平衡以免行政协商突破“法治底线”为保证行政协商的法治化及保护“弱者”权益对行政协商进行监督审查为个体权益提供充分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行政协商的有效运作不仅需要民众的程序性参与更要国家义务的提供。参考文献[1]王学辉著《迈向和谐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2页。[2]马怀德“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规范公权力”《中国法学》2012年第2期。[3]参见姜明安“行政程序对传统控权机制的超越”《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4]王锡锌“规则、合意与治理—行政过程中ADR适用的可能性与妥当性研究”《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第74-75页。[5]参见姜民安主编《行政程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6页。[6]沈岿“行政自我规制与行政法治—一个初步考察”《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第3期第12页。[7][日]盐野宏著杨建顺译《行政救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0页。[8]王学辉、邓蔚“价值的超越:以交往正义的新视角诠释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1期。[9]周汉华“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司法化改革思路”《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10]范愉“行政行政协商问题刍议”《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第179页。[11]莫于川主编《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中国工商出版社2008年版第351页。[12]马怀德“‘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值得高度警惕”《学习时报》2010年2月5日。[13]参见[美]伯纳德·施瓦茨著徐炳译《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51—52页。[14][美]朱迪·费里曼著毕洪海、陈标冲译《合作治理与新行政法》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484页。[15]参见王锡锌“规则、合意与治理—行政过程中ADR适用的可能性与妥当性研究”《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第71页。[16]任平“交往实践观全球正义论的哲学视域”《思想战线》2007年第4期。[17]沈荣华“论服务行政的法治架构”《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期。[18]关保英《行政法的私权文化与潜能》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2页。[19]详见宪法第一章“人民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定。[20]张千帆等著《比较行政法——体系、制度与过程》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762—764页。作者简介毕红霞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行政法学。

网址:积极心理学浅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20946

相关内容

浅谈积极心理学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运用.doc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压力管理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系列讲座之“积极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举办
积极心态,幸福人生——积极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正心篇
积极心理学讲义.doc
“积极”与积极心理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