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
[育儿] 婴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生活常识# #育儿指南#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对幼儿后续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健康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应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就尤为重要,从而促使幼儿身心实现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幼儿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此幼儿园除了向幼儿传授必备的生活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幼儿的心理素养得到显著增强。对此,幼儿园需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进而促使幼儿身心实现健康发展。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从教育角度来说,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幼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兴趣。能够使教育氛围变得更具趣味性,这样便能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从而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导其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幼儿获取社会经验
相比于其他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视幼儿能否获得社会经验。通过使幼儿快速熟悉社会内容,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促使幼儿获得相应的社会经验,例如:“保护蛋宝宝”“妈妈怀孕时”这些体验活动,都能有效地促使幼儿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从而萌发对身边人的关心和友爱。并且幼儿也能以不同角色参与社会活动,保障幼儿获取足够丰富的社会经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会对幼儿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教师还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影响幼儿,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开展这类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儿身心朝着积极阳光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不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
(一)在评价中给予幼儿鼓励与引导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幼儿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主独立意识,而独立意识的形成往往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给予幼儿足够的认可,因此要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机制,在评价中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与引导,进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高效渗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避免笼统的使用“你很棒”这样的表扬评价。比如,在简单的心理健康测评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给予相应的评价,或者制作一些奖章,向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幼儿颁发奖章,并引导幼儿分享自己遇到不快乐的事情,是如何调整自身情绪,供其他幼儿借鉴和吸收。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幼儿的表现,保障他们能够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最后,幼儿自我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活动,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游戏活动自评中,自我评价高的幼儿常常表现为积极阳光、自信大胆,勇于战胜困难,不怕失败。而自我评价较低的幼儿常常表现得不自信、容易退缩、怯于表达,对于此类幼儿教师要积极地进行点对点的沟通,促使其了解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自信,并懂得健康情绪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使幼儿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从而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进而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
(二)通过家园共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幼儿最熟悉的教育环境,也是启蒙教育的关键场所,因此,要想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园共育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和途径。首先,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研讨会,为教师与家长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借助此平台教师能与家长就幼儿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探讨。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同时,教师也能准确掌握幼儿在家里的心理状态,以此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渗透的针对性。还可以通过家长讲座等形式,能够提升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领域的关注和了解。其次,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集体家访,对于那些心理变化起伏较大的幼儿,可以通过家访形式与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同时,家长也能借助家访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的各项表现,便于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有更为具体、全面的了解,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等活动,引导家长通过体验幼儿的学习生活,增进家长与幼儿的感情,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是非常有效的,更能进一步促使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三)心理教育与日常教学有机整合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不仅要组织简单地教育活动,也要确保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全过程中。目前,由于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认知,只是单纯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实现预期效果,为此,需要将心理教育与课程教学、游戏活动有机整合,进而有效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例如,在开展接力投篮这项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幼儿团结协作意识,并有效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或者在组织“过独木桥”的平衡游戏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相应的保护,这不仅能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还可以促使其减少恐惧心理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具有趣味性、竞争力的体育活动,如穿越火线、体能大循环、穿越迷宫等,通过合作搭建场地、商讨游戏规则、分配角色、共同参与游戏、整理还原场地等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过程,不断增强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意识,并充分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地挑战自我,继而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质量。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地推进,教师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而促使幼儿实现全面化发展。对此,教师要在评价中给予幼儿鼓励与引导、通过家园合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教育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以此来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并激发其内在潜能,不断增强心理素养,进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华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知识文库,2022(10):67-69.
[2]雷淑珍.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1(54):163-164.
网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23082
相关内容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中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及实施策略研究》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安全教育渗透与融合路径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
幼儿园季节教育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指导策略
论文:德育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渗透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