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只是书”

发布时间:2024-11-30 17:09

读书不只是获取知识,更是生活体验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体验式阅读#

  4 月 20 日至 4 月 28 日,第三届嘉德国际艺术图书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办。

  此次书展汇聚百家参展机构,15000余种书。有3大图书专区:艺术收藏、原版图书、精品旧书,有8个特色专题:“第三届嘉德书展推荐书单”、石窟艺术、珠宝、艺术与投资、艺术家手制书、家庭美育、建筑师、书籍装帧设计、故宫以东。原版精选呈现艺术史、艺术大师、当代艺术、展览图录、生活方式、摄影、设计、时尚、收藏、建筑10大门类好书。

  此次书展提出“书不只是书”的概念,诸多板块别具一格。两大藏书文化特展呈现从民国到现代的书籍装帧美学;特别项目“未来之书”重新构建“书是什么”?不只展书,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讲座、沙龙、图书分享、走读计划,等等。读者可置身艺术图书殿堂,参与艺术交流活动,获得多元艺术书展体验。

 

  穿过历史的烟云

  “书籍装帧设计”是“藏书文化特展”的主题,包括“宁成春、赵广超、朱赢椿、鲁明静四人设计联展”和“民国书衣100品”。这个展览贯穿了从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经典设计到当代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

  “民国书衣100 品”展品来自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精品,上海北新书局版鲁迅先生的《呐喊》《唐宋传奇集》《彷徨》《野草》《故乡》,北平未名社的《朝花夕拾》初版(1928),胡适《尝试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0,初版),郭沫若《女神》(上海泰东书局,1921,初版),冰心《春水》(新潮社,1923,初版毛边本),周作人北新书局版《谈虎集》(1929),郁达夫《沉沦》(上海泰东图书局,1926),沈从文的《蜜柑》(新月书店,1927),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上海新月书店,1927),以及朱自清《背影》(上海开明书店,1928,初版),茅盾《子夜》(开明书店,1933,初版),艾青《大堰河》(上海群众杂志公司,1936,初版),曹禺《北京人》(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初版),老舍《剑北篇》(土纸印)初版(大陆图书公司,1942),巴金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寒夜》初版(1947)……穿过历史的烟云,现代名家缓缓而来。

  “书衣”何以致美

  设计师,在一本书的产生中承担着怎样的作用?他(她)如何面对每本书的文本,并通过设计语言传达给读者?

  “从田野、院落到书房:宁成春、赵广超、朱赢椿、鲁明静四人设计展”是对“民国书衣”板块的延续。通过4位设计师的1000多种代表作品,可看到从20世纪80年代到当下的不同设计样态。从设计前辈到新锐年轻设计师,从北京、香港,到南京,4位当代设计师风格鲜明,呈现了差异性、独特性。

  朱赢椿在田野宇宙中获取灵感,并用一种天真的态度“创作”出了天然和有趣的书。人和虫,在田野中获得自由。赵广超在清明上河图、一章木椅、紫禁城中,看到了宇宙广大又精微的空间与结构。宁成春从事书籍设计60余年,亲历和见证中国现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历程。作为当代年轻独立设计师,鲁明静不仅需思考“何以致美”,还需直面灵魂拷问:未来之书为何?AI会把书做成最好的样子吗?

  在这琳琅丛书的背后,所有图书都凝结着设计师的文化气质。的确,看书都不是只看书。

  “未来之书”什么样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本届书展的特别项目“未来之书”。

  这个板块旨在以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起全球对“书”与知识的重新认知与建构,征集创意设计方案与产品,从“书”在未来社会的产品形态、产业方向、科技走势、商业模式等角度,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艺术、科技、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以“未来之书”连接当下与未来。

  这些展览板块整体呈现了“书不只是书”的理念。正如此次书展总策划寇勤说,在历史长河中,如果没有出版,很难想象文化如何传承。希望通过书展展示艺术图书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和创新思维,让读者感受到书籍内容、书籍设计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艺术和文化的传承者,通过书展激发人们对艺术和文化的传承、热爱与探索。

网址:“书不只是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26192

相关内容

旧书回收不只是书的事
不只是书店,不止于书店 中关村图书大厦焕新重张
修复“敦煌遗书”的AI模型背后,不只是硬科技,更有人情味
“性书法”不是艺术圈的“家务事”
二手旧书只能当废品吗?
只需要一面不到1㎡的墙,就能拥有一个小书房!
“我们只是绿色的搬运工”—废瓶旧书换绿植活动
年破三万不是梦,旧书堆里淘金忙!
旧书图书二手书旧书二手书图书废纸,回收不限回收旧书信誉
专访藏书家韦力:古旧书店与买书人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