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设计博物馆大肆举办了一场「垃圾设计」展览

发布时间:2024-12-01 02:20

去英国伦敦,游览大英博物馆了解世界历史 #生活技巧# #旅行技巧# #旅行景点推荐#



灵感星球

# 废物也迷人?

当工厂废料中的再生尼龙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时尚单品;当废弃的旧冰箱与鱼网成为令人心动的家居摆设;或是当玉米壳、椰子壳还有藻类废弃物忽然间成了一条精致感满满的高定连衣裙......这一切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对吧?但事实上,还真有设计师已经完成了以上的所有假设。不如去逛逛设计博物馆?在他们本次以「Waste Age: What can design do?」作为议题的展览上,你甚至还能亲眼目睹比上述更多的「不可思议」。

「Waste Age: What can design do?」

视频来自 youtube@ Design Museum

「Waste Age: What can design do?」这场展览形象直观地道出了设计师们是如何以「设计」作为手段,去解决日常产生的垃圾废料这一关键问题。而作为东道主的设计博物馆更希望看到拥有共同目标与远见的设计师们能够大胆尝试,广泛创新,通过对废料的设计及创造,从而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时尚、建筑、食品、电子、包装以及其他行业进行重新定义。


策展人在场地设计过程中,就考虑到了一种「强循环」的制造方法。譬如:场地中涉及到的底座部分,是他们从以前的装置中拆除并继续使用的零件打造而成,而内部建筑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建造。设计博物馆希望在未来的展览中依旧能使用这些材料。


「Aurora」装置 由 Mamou-Mani Architects

以及 Dassault Systèmes Design Studio设计

展览在设计博物馆中庭开始,以 Mamou-Mani Architects和Dassault Systèmes Design Studio设计的一个名为「Aurora」大型装置作为开场。据其设计师称,「Aurora」 装置标志着垃圾时代的结束。该装置由聚乳酸 (PLA) 塑料和木浆制成,很好地向观众展示了如何对建筑材料进行构思与创新。


「Aurora」装置 由 Mamou-Mani Architects

以及 Dassault Systèmes Design Studio设计

展览主题展示被分为了三个不同的板块。第一个主题是「Peak Waste」,它让参观者直面全球巨型规模的塑料污染,并微妙地暗示游客了「这个世界使用塑料的完全不恰当的方式」。当游客在游览过程时,能够通过现场的大型垃圾跟踪器,在全球范围内跟踪他们使用过的垃圾。



据设计博物馆的说法,他们设置这一步环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自我检查的方式让大家意识到原来世界上有着很多与自己一样的人,在不知不觉间循环着「快生活」节奏,从而形成当今的「一次性文化」。而所谓的「一次性文化」不仅限于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还包括了多数年轻人对「快时尚」的追捧。而在他们的购入衣物中,其中有80%都是在其未达到使用寿命期限就被各位以「旧了/过时」的理由提前弃掉了。‍‍‍‍‍‍‍‍


Bottle-Top Chain(瓶盖链)

紧接着出现在游客眼前的是墙壁上的「瓶盖链」装置。「瓶盖链」由6600多个塑料瓶盖制成,它们是康沃尔塑料联盟(Cornish Plastics Coalition)花了一个冬季,从康沃尔海滩收集而来。密密麻麻的瓶盖被串在了一起,从整面墙上倾泻而下,赋予人一种极具视觉震撼的规模感。


游客在观看墙壁上「瓶盖链」的同时,也能同时引发深思:假如这些成千上万的塑料盖子,它们没有被收集起来,而是依然散落在海滩上呢?这些塑料垃圾一旦进入海洋,会被潮湿的环境和永不停息的海洋运动分解成直径小于5mm的颗粒,变成「微塑料」。这种形态的塑料会在海洋中扩散得更远、更深,侵入更多的生物栖息地。紧接着「微塑料」会被海洋生物误吞,从而引起它们的生理病变......

由此观之,使用塑料的利弊是一目了然的:它是制作安全设备物品的好材料,但绝非制作瓶盖的理想材料。


图源来自 Instagram@lalisjourney

第二部分,博物馆在「Precious Waste」主题中,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另类解题思路:某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在日常生产中重复使用的同时,它们还能够成为「循环经济」的一部分。在这里,大家们会看到这把由荷兰设计师Dirk Vander Kooij 设计的作品,它是旧冰箱制成的 3D 打印椅子。


这把椅子用废弃冰箱中回收的塑料 3D 打印而成

由荷兰设计师 Dirk Van Der Kooij 设计

除此之外,还有设计师Stella McCartney的一系列服装作品。Stella McCartney的Econyl套装是用渔网和工厂废料中的再生尼龙制成;旁边的「No Waste 连衣裙」以她之前所做的九个不同系列的剩余印刷材料重新制作而成;而无毛皮大衣则是由杜邦公司开发的一种名为索罗那的新型软纤维制成,由37%的植物材料和可回收的聚酯纤维制成。

Stella McCartney针对自己所在的服装设计领域想到的循环设计方法便是通过使用自己以前囤积起来的废旧物料和滞纳库存,并设法以植物可再生面料来代替动物性面料。


Econyl夹克和裤子(左) 「No Waste 连衣裙」(中)

无毛皮大衣 (右)

第三个主题展览区域「Post Waste」提出了「新的循环生产方法」,这一版块重点关注材料的「可循环生长性」而不是「可提取性」。不得不说「Post Waste」的展示项目是妥妥的Slay全场水平。先从材料的创意上来讲,就已经够为吸睛了——它们是由玉米壳、藻类、椰子和大米制成等一堆常人意想不到原料(尤其还有食材),摇身一变,就成了新型可循环材质!为设计师们的魔术手点赞~


Fernando Laposse 作品「 Totomoxtle」

一种用传统墨西哥玉米壳制成的新型单板材料

场内那一件令众人移不开眼的绿色的高级定制礼服上,覆盖着的正是完全由藻类制成的半透明亮片!更绝的还有Fernando Laposse 于 2019年从龙舌兰酿酒厂遗留下来的龙舌兰叶制成的剑麻桌。


Charlotte McCurdy 和 Phillip Lim 制作可生物降解植物连衣裙

由藻类生物塑料亮片制成

图源来自 Instagram@christinavmakris


Fernando Laposse 作品 龙舌兰叶剑麻桌

展览的结尾是欧洲索尼设计中心设置的一个叫作「Life from Light」互动装置,它旨在向游客展示他们是如何影响环境的。「Life from Light」描绘了有野鹿、蘑菇和树木的黑暗林地,装置动画随着游客的移动而产生变化。该装置通过美丽而神秘的场景设定,为参观者很好地打造一种静谧平和的氛围感。


Life from Light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互动装置

声音设计 by:Megrim/Takahisa Mitsumori

在整场「Waste Age: What can design do?」展览中,所有出现在大众视野的环保概念设计作品看起来不仅充满了智慧,还美到令人叹为观止。它们既是美观与实用性兼具的产物,同时也是对当前全人类生存的环境危机予以深思熟虑的回应。


时装部分

Bethany Williams 和 Phoebe English 设计作品

设计博物馆发动这场环保创作展览,也无疑告诉了人类:能被生产利用的材料,其实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博物馆还渴望能够激发起群众对环保设计产品的购买欲——那是一种相较于购买全新商品,能获取到的是更高级,更热络的情绪满足!


聚氨酯 (PU) Droolings

来自比利时西佛兰德斯一家靴子工厂的工业废料

「Waste Age: What can design do?」以设计为钥匙,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自然灵愈之美的和谐世界,并以种种材质的可变换方式,启迪了大众可以怎样去为全球的环境污染问题出一份力。与此同时,整场展览还鼓励着社会各界人士去思考什么是循环材质物品,而什么又是一次性消耗物品,进一步帮助大家确立如何正确地挑选生活用品以及处理生活废品的习惯。


藻类材质的应用 由 Atelier Luma/Luma Arles

ICW Studio Klarenbeek & Dros 设计的瓷砖

以及 3D 打印容器面板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art of content from:

itsnicethat

Instagram@designmuseum

designmuseum


网址:英国设计博物馆大肆举办了一场「垃圾设计」展览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30305

相关内容

废品回收再利用,重新设计一番,还能上博物馆参加展览
第九届“设计上海”10月重返世博展览馆
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
杨明洁设计博物馆
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馆升级更新后重新开放!
浅谈博物馆室内装饰的设计.doc
2022广州垃圾分类展
北京室内装饰和设计博览会暨智能云栖生活节将于9月底在京举办
来博物馆过大年,春节期间14个陈列展览等着你
2024天津环卫展+垃圾分类展=中国环卫展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