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关于如何运用马克思哲学指导爱情实践

发布时间:2024-12-02 01:11

自我实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标导向。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哲学与日常生活#

                
                

                一 绪论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在无数小说中,爱情时而高贵纯洁,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婉转动人,时而神秘莫测。爱情几乎是所有人都渴望拥有的,很多人都因为爱情茶饭不思,甚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门起源于十九世纪的哲学理论。它是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有机结合下的科学且严谨的哲学理论体系。无数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各个领域指导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实事求是,科学的批判精神与时俱进是许多人一生的信仰。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基础,无法进行实践的哲学观点只能是一种无价值的空想。凡是实践就会有实践的对象,对象不同进行实践的方式也不同。当马克思主义哲学遇到爱情会产生什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爱情实践就是这篇文章要谈到的问题。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解除一部分人的疑惑。马克思主义哲学能运用于爱情吗?我认为是完全可行的。虽然爱情是一种主观意识下的产物,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但是我们知道意识源于物质。爱情的产生及其发展是受物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这种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可以被感知被认识的,所以我们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不断认识,是可以推断和预测意识。意识的被认知使得爱情中最捉摸不定的部分可以被认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精神性和客观存在性使得它成为连接实践主客体的纽带,也使它成为指导爱情进行实践的首选。人们不会为了认识去认识,我们认识并对爱情进行实践是为了得到内心的愉悦,精神上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爱情实践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意义重大。
二 初期爱情实践
  首先我们的实践的客体爱,我们就必须了解什么是爱情。在《思想道德修养》一书中这样对爱情定义:“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强烈的、稳定的、专一的情感”——爱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相互爱慕的情感。那么,这种情感源于何处呢?
  我认为这种情感源于我们自身,既带有理性又带有感性。我们对于对方的一开始的好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动物心理的本能活动。当我们见到某一个人,认为其高大帅气或是性感美丽,都是一种感性认识。人类的动物性在感情上一直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高大强壮的男性吸引女性爱慕是因为这样的男性身体强壮基因优良;而体质纤弱,具有女性化特征的男性也会吸引女性,这是因为这样的男性不容易离开女性。甚至有特殊体味的男性也会吸引女性,这是因为女性受到雄性荷尔蒙的吸引。而面容姣好,身材丰满的女性也容易吸引男性。这是因为人类在长期生存进化下自然选择的结果,从中也可以看出事物反战的规律。而双方吸引进一步交往中,就会了解到关于对方的更多情况。会在交谈合作尝试中了解对方的人品性格内涵。如果一个人人品不端,性格恶劣,毫无内涵,虽然容貌和身材都能吸引人,但往往还是被对方否决。这是人类的理性思维作出的决定,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的进化及社会性,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外形不够吸引人,就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用内涵吸引对方。
  由于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我们往往可以很大程度上了解自己的想法,却由于不清楚对方的状况而苦恼,甚至弄巧成拙。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们要充分了解对方才能打动对方,实现两厢情愿。了解对方的方法有很多,不要感到无从下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你所爱慕的人一定会有一个生活的圈子,有知心的朋友。生活的环境铸就人的性格,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通过对其生活环境的了解使你掌握了初步材料,然后接近其好友,通过其好友了解他\她的喜恶,个性,人品等资料。由于人的社会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合作更加频繁而紧密,帮助别人也可获得快乐。因此一般情况下他\她的朋友不会拒绝你。你甚至可以通过了解其好友来了解你所爱慕的人。这也是根据事物的普遍联系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观点。
  完成这些也只是对他\她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或称为感性认识。而我们认识事物需要的是理性认识。只有掌握了一个人不会轻易改变的东西才是真正认识一个人。由于事物是运动发展的,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所以那些感性认识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抓住对方的本质需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辨证而又全面的看待问题。需要寻找机会与其相处,在相处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切不可走入经验主义的误区,或是主观臆断。
三 中期爱情实践
  当你决定与其相处时,你就在走入他的生活圈子。这个决定会影响你们两个人的生活,但是你又必须走入他的生活环境,知道成为其中不可分的一部分,因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你必须走入对方的生活,与其简历更广泛的联系,这样才能产生更为亲密的关系,然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直至密不可分。在进入对方生活的时候,注意把握分寸,不能强行进入,要使用间接的方式。因为每个人作为一个生物都有防备之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会轻易让别人进入自己的生活,甚至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
  在这个工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家庭环境的差异,个人性格的不通,生活目标的不一,日常开销的暴增,情感不被接受等等。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认真分析问题,看看是哪里除了错。然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矛盾,克服困难。在这个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要百折不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正确认识现实,遵循客观规律,既不能盲目自大有不可操之过急。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要等待机会,等到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
四 后期爱情实践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我相信量的积累是很快可以达到的,于是很迅速的产生质的飞跃。两个人产生爱慕,确定了关系。但是也不要高兴太早,由于质变会导致新的量的积累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出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新的变化。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爱情确定的那天就产生了让其消亡的一方面,爱情也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爱情产生后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使人产生愉悦。可是人体产生这种物质的功能只有几年,所有在几年后,人们可能就会感觉爱情死了,没有了往日的感觉。
  所以如果要爱情长久就要两个人合作建立物质基础,并且确定一个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提升情感,两个人应该与时俱进,正确认识激情消退后的境况,相互合作,相互宽容,将爱情进行到底。
五 一些相关的话
  爱情是一个感性而又主观的东西,但我却想用理性而又客观的方式去认识它,并指导我们去实践。这样做或许有些片面,甚至极端而功利,但我认为这样做的确可以让我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并证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爱情实践是可行的。同时我也承认爱情所具有的非理性,但我已对其中可预见的地方进行料较详尽的说明。这并不是想把爱情模式化,重点仍然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书目:《奥秘》科学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

网址:【分享】关于如何运用马克思哲学指导爱情实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40805

相关内容

【扈志东】哲学与生活: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读解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生活
生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发展
马克思好生活思想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
【杨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
生活与自由——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pdf
《大学生活与马克思哲学》.ppt
生活与自由——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
超实用的生活常用哲学思维,收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