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中国古代生活美学典范

发布时间:2024-12-03 12:02

研究古代园林,体会中国古典美学 #生活知识# #生活美学# #自然美学鉴赏#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戏剧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他所著《闲情偶寄》机趣新颖,言词浅明隽永,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之典范,新版《闲情偶寄》(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首次采用最接近李渔成书时间的底本勘校。

《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以及《声容部》的部分内容,是对古代戏曲理论及舞台演出经验进行的系统化梳理,也是李渔一生戏剧创作与实践的全面总结,至今仍价值卓著。

李渔曾在南京设芥子园书铺,出版《芥子园画谱》。一生著述丰富,流传于世的作品包括:戏曲《笠翁十种曲》,小说《肉蒲团》《连城璧》《十二楼》《合锦回文传》,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公元1671年,60岁的李渔回到金陵,决定将自己毕生总结的戏剧理论与生活经验编撰成书,于是就有了这本他最得意,也是最负盛名的代表作——《闲情偶寄》。

自古至今,人人都向往闲情野趣的雅致生活:观雪、赏花、品茗……却鲜有人真正理解“生活美学”的要义。生活之美的真谛在用心体会、细致观察,在思考创新,在对品质的不妥协,而非仅仅流于感官享受。

林语堂说:“《闲情偶寄》是一部讨论生活艺术的书。李渔极富创作思想,对每件东西都有新颖的议论。他所创作的器具中,有许多至今为人所用。”周作人也认为《闲情偶寄》“有与自然与人事的巧妙观察,有平明而又新颖的表现”。

冯唐表示,要多向《闲情偶寄》的作者学习。它说:“作为一个艺术家,你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迎合尔时世俗的戏剧……作为一个对于品质有真正理解和毫不妥协的人,你写了一部《闲情偶寄》,编了一部《芥子园画谱》,如今,还有人看。你在《闲情偶寄》中谈居室、器玩、饮撰、种植、颐养……后世做会馆的,创造享受清闲氛围的,都该向你学学。”

《闲情偶寄》正是这样一部关乎生活艺术的奇书,能想凡人所不屑之生活小事,发凡人欲说而说不出的议论。从词曲创作、戏剧演习、声容装扮到器物古玩、建筑、种植、饮食与养生等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字字句句皆是李渔毕生心血的总结。

此次勘校首次采用最接近李渔成书时间的底本,即《续修四库全书》中收录的《闲情偶寄》清康熙刻本(现珍藏于吉林大学图书馆)影印本,同时参校中国台湾广文书局影印的清康熙十年翼圣堂刻本,又考以德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清雍正八年芥子园刻《笠翁一家言全集》本,纠正了目前市面上流行各版本中的多处存疑。

在这部作于300年前的生活美学典范中,李渔论及古代的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和颐养,观点独到,别具匠心,言词浅明隽永,充满机趣哲理,值得长久细读玩味。

网址:品读中国古代生活美学典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59387

相关内容

风雅流芳——中国古典生活美学探微
风月无边:中国古典生活美学
《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四书》来了!
为华夏生活立美心 《风月无边:中国古典生活美学》上市
荐书|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四书:古典人生智慧一次收齐
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四书(套装全四册)
《风月无边:中国古典生活美学》出版:为华夏生活立美心
古典审美邂逅现代生活
古代饮食文化中的生活美学
【刘悦笛】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发展历程——论当代中国美学的“生活论转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