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自救知识培训【优秀10篇】

发布时间:2024-11-11 19:21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勤劳的小编sky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10篇急救自救知识培训,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 篇一

20xx年x月4号,公司安全生产部**了现场急救知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以下内容。

一、现场急救的目的:

1、救护者的基本责任。

2、现场急救的原则。

3、紧急呼叫救护车。

4、现场急救程序。

5、触电急救。

二、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1、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2、心脏骤停的现场判断。

3、时间就是生命。

4、现场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

5、心肺复苏的意义。

6、猝死的`诊断。

教了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如伤口包扎、心肺复苏等一些相当实用的知识。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繁荣,物质生活水*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公众之间交往日趋频繁,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人们承受的压力与日剧增,受到频发的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等意外伤害的因素也不断增多。一旦有意外伤害发生时,人们如果拥有自救、互救意识,并能及时、正确的开展救护,就很大可能争取到抢救伤员的“救命黄金时间”,为后期医院救治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最大限度的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轻伤残。

所以开展急救培训班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伤口包扎包括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绷带包扎包括三种方法,分别是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三角巾包扎包括头部包扎,单眼、双眼包扎,单肩、双肩包扎,胸背部包扎,以及上肢和下肢的包扎,内容丰富,实用性高,因而说我们的这次培训班的开展是有必要的,它能增强我们的自救互救的知识,提升我们的自救互救力量,尽可能减少伤亡。

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观看外伤急救常识和心肺复苏术指南,培训结束后,大家认真的观看了这两段视频,在外伤急救常识的视频中我了解了急救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各种方法。

培训活动结束后,参加此次培训的员工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很有实用意义,学到了很多使用的急救知识,初步掌握了急救处理常识和能力,对于社会和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急救知识培训范文 篇二

基本急救技能,含有心肺脑复苏、创伤的抢救四大技能(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赶上一些意外灾害事故(如车祸、地震、火灾等)后的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

大部分高校没有开展对大学生的急救技能培训。即使已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的高校大部分缺乏有关教师,培训的方面比较少,没有一致的教材,培训内容不准确、不规范,而且学习的学生比较少。这是大学生急救技能弱的主要原因。高校学生对一些突发事件抢救能力培训机会少,培训的不够规范、不够精确,因此高校学生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少之又少。高校对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缺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为什么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没有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呢,主要是缺少培训的一些费用、缺少相应培训师资与统一教材。抢救技能培训师资、教授模式和高校的重视水平对大学生规范掌握抢救技术的程度影响显著。高校学生对抢救的一些能力需求和对抢救的兴趣程度高,但愿意抢救的意愿少。施救意愿低下主要原因是急救技能掌握不够,施救信心不足所致。

高校需要尽快成立急救技能培训审核评价体系,在短期内能够明显提高高校学生的对突发事件的抢救知识和技术。普及急救知识的教学模式的思路是设计常用急救知识课程大纲及内容,讲授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急救实践活动或者竞赛。通过此项研究,以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急救技能和知识,为培育各方面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杰出高校学生而打定基础。

当前,急救知识集中授课和培训仍然是目前生活的紧要事件,它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当掌握的一项本领。在我校设计”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课程大纲及内容,开设”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公选课;组织学生参加常见急救知识及技术的大赛或者活动。学校把急救知识编入教学计划中,组织专业人员教授。这样能够依靠高校力量调动高校内和高校外,讲授与实际练习,在校师生各个方面积极性,高质量地落实教学使命。教学场地既有理论课教室又有实践课操场。总的上课量要在20个课时以上,知识讲授与实际操作按照1:4配置。教授者有学校的校医,又有被聘请的校外专家。我校还开展一些大学生急救知识方面的讲座。保持每个月举办一次,主要讲授常见急危重症疾病和各种意外灾害事故的特点,以及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治疗、理论知识和防止意外灾害事故的抢救措施。

我校学生掌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理论和技能,一方面可以保护本人,另一方面也能挽救他人。一旦掌握,终生受益。用意在普及最根本的抢救理论,传授最根本抢救技能,融理论于实际操作中,从最根本的呼喊救助开始,到最普遍的心肺复苏技能操作,再到各项专业的处理;从经常急救重症的对付,到各种特殊事故危害的处置,再到各种各样意外灾害的救助;学习抢救理论及技能的最终目的是熟练准确的掌握操作急救技术。因此,课前准备、课上学习与课后考核都应体现动手的实践性而不是动脑的理论性。在上课前应当充分准备实际操作的用物,如急救摸拟人、急救包、止血绷带、小夹板等。在课题上,假设一个情节,学一个学生扮演患者,其他几个同学对这个患者进行抢救。老师在同学们完成操作后对同学进行指导和总结。这样容易把在大学生学习急救理论技能知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暴露出来,也会使教授有了很强的针对性、效率性和操作性。

集中练习阶段。由各个专业负责安排时间,医学护理系供给抢救练习用的医用绷带、急救包、止血带、小夹板、纱布等医用器具,由学校统一组织志愿者集合操练,一方面从中选择杰出者参加比赛,另一方面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收到影响,起到大学生对急救常识、急救技能技术再传播的作用。

学校在教课的过程中教授学生两个特殊的技能,一:设计”急救知识的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急救操作能力。二、指导学生学习,培养技能,使学生能够对遇到的紧急情况,做出急救处理。

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对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培训及其影响原因的调查,掌握高校学生急救理论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訓的状况、培训的成效、实施抢救的意愿及其影响原因,尤其是阻碍原因等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展开、完善高校学生抢救技术培训的有关战略建议,以进一步扩展对高校学生抢救技术培训的广度与深度。并增设《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公选课;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实践考核,同时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公选课学生进行调研,比较和分析学习前、后阶段的选修课课程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考核分数。

急救知识培训 篇三

关键词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术;培训

在我国,引起中小学生意外死亡主要原因有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等,每年死亡的人数约有1.6万人。面对突发伤害事件,在专业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达之前,快捷、准确、安全、有效的现场自救互救对患者能否生还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意外伤害后存在的5~10min黄金时间,如果伤者能够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正确、及时、适当的现场急救,将大大降低死亡率、伤残率。因此,提高中小学生急救常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掌握和了解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和需求,可使今后在中小学开展的急救培训更有针对性。

资料与方法

2014年2月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番禺区6所中小学校的352名年龄9~16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平均年龄(11.8±1.72)岁;男187名,女165名;小学生207名,中学生145名。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中小学生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现状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急救电话的知晓;突发灾难逃生自救互救,常见意外伤害的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心肺复苏技术等基本知识及相关技能;是否愿意参加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急救知识作答采用选择题形式,计算每题答对的人数与总人数之比,作为该题知晓率。

调查方法:在调查员的统一解释与指导下,由中小学生自行完成问卷相关内容。发放调查问卷385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有效应答率91.43%。

统计学处理:建立EXCEL表格文件,采用双人录入法,利用其纠错功能对输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应用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16岁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较低,总体平均知晓率34.48%,知晓率最高的为拨打急救电话,达84.94%,见表1。

9~16岁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现状及需求情况:参加过拨打急救电话、火灾、地震、溺水、触电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学生比例为38.64%,内容包括急救电话的拨打方法等常识。愿意接受急救培训的意愿小学生要高于初中生,总体愿意接受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达到了89%。最感兴趣的内容依次为心肺复苏、各种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异物梗喉、创伤骨折等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

讨论

从本调查结果得知,9~16岁中小学生对急救号码的知晓率84.94%。除地震的自救互救、鼻出血的紧急处置知识在50.00%之外,其他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平均知晓率均

急救知识培训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有关应急预案,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二、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事故灾难是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方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但是事故伤亡总量大、重特大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社会生产活动和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突出,处于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体制、机制、法制和应急救援队伍及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

三、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应急预案,分门别类制修订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以及关键工作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生产经营单位要积极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高危企业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预案的演练。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高危企业、部门、地方的联合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教育公众、提高能力,促进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和对应急预案的不断完善。

四、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都要明确应急管理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职责。到20*年,完成省、市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建设;应急救援任务重、重大危险源较多的县也要根据需要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做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

理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工作关系。对于隶属于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矿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与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同协商,完善体制、建立机制、理顺关系,做好工作。

加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间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的合力。要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的协调作用,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

五、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大中型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具有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小型高危险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专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预案实施的需要,建立必要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统筹规划,建设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数据查询、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省(区、市)、市(地)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与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部级区域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基地以及骨干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应急信息系统建设要结合实际,依托和利用安全生产通信信息系统和有关办公信息系统资源,规范技术标准,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强化忧患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养成勤勉敬业、雷厉风行、尊重科学、敢打硬仗的作风。加强业务建设,强化教育、培训与训练,提高管理水平和实战能力。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逐步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即将出台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和公布后的具体实施工作。要抓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救援资源管理、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教育等配套规章规程和标准,尽快形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地方和部门法规规章及标准。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应急管理的规章制度。

七、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切实加强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建立预警制度,加强事故灾难预测预警工作,要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要及时进行预警。

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坚持"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整改的工作机制。组织矿山、危险化学品及其他相关救援队伍参与企业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调查、危险源监控以及应急知识培训等工作。部级区域救援基地和骨干救援队伍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开展技术业务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做好相关工作。

以生产经营单位、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加强基层和现场的应急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建立救援队伍、加大应急投入、完善救援保障、普及应急知识等方面入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各环节、各岗位,全面加强基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

八、做好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做好信息报告等工作。对重特大事故灾难信息、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险情,或者其他灾害和灾难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重要信息,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及时上报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发生事故的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抢救,控制险情,减少损失。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科技手段,加强事故发展趋势预测工作,发挥专家的作用,科学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同时,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现场组织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有效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力量,调集救援物资与装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应急指挥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事故现场救援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工作。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舆论引导工作,为处置事故灾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正面宣传,及时、准确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安全监管系统及各行业内各类媒体要积极发挥作用。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对所辖区域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处置、相关防范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九、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在有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安全生产类资格培训,以及特种作业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市、县长等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内容。分类组织开发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适用教材,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充分发挥出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文化宣传力量的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要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救援技能,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成立国家、专业、地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组,对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持;依托大型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研究和工程中心,开展突发性事故灾难预防、处置的研究攻关;鼓励、支持救援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

急救知识培训 篇五

一、活动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新的生活模式结构下,在生产、学习、生活环境中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愈来愈屡见不鲜,为能够利用宝贵的黄金时刻,及时、有效地开展现场救护,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提高非医学专业人员的急救意识与现场急救能力,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能够学习先进的基本救护理论和技能刻不容缓。

二、活动内容

由苏州市红十字会派老师进行急救知识的PPT演讲和介绍,除了理论知识的介绍外,另有实践操作的环节,每位同学均有机会对模特(由苏州市红十字会提供)进行现场模拟急救,并接受老师在旁的精心指导,从而加强亲身体验,进一步保证急救技能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三、主办单位

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科技学院红十字协会,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主办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Sunshine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

苏州科技学院各学院青协分会协办

四、活动对象

针对我校全体大学生,以自愿报名方式,根据报名情况开班,分班进行教学培训。

五、活动时间

x月x日起至x月x日

六、活动地点

校内某一多媒体教室

七、前期准备

1、面向全校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活动的宣传,进行报名工作;

2、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统计和分班,其中x月x日所开设的班共20名学员参与,其余学员平均分成三个班,于x月x日、x日和x日;

3、通知报名的同学参加急救知识培训班的时间与地点;

4、借某一个固定的多媒体教室;

5、同苏州市红十字会进行接洽,确保活动按时、顺利地开展。

八、时间安排

1、x月x日至x月x日,面向全校,进行急救知识培训的宣传和报名工作;

2、x月x日至x月x日,进行报名情况的统计与反馈;

3、x月x日至x日,与苏州市红十字会进行接洽,双方进行活动时间和地点的确认;

4、x月x日起,每周开一次培训班,于周三下午13:00~17:00进行为时3~4小时的急救知识培训,x月内共开设四次班;

5、x月x日下午13:30,进行所有学员的结业仪式,颁发由校青协认证的结业证书,并对评选产生的20%的优秀学员进行颁奖。最后,由活动方代表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九、宣传和招募方式

1、联系石湖广播站,在广播中以问答的采访形式进行宣传;

2、在食堂门口张贴宣传海报,宣传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海报上注明此次活动的报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有意者将自己所在学院、班级、姓名、联系方式发于负责人,由负责人进行登记和统计;

3、也可由各院青协协助招募本院学员,统计好各院学院学员的学院、班级、姓名、联系方式,于报名截止日前汇总至校青协或外国语学院青协分会。

十、 活动流程

活动宣传 报名工作 报名情况统计并进行分班 联系苏州市红十字会 通知报名的同学活动的时间与地点 急救知识培训 结业仪式

学校急救知识培训范文 篇六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急救;现状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c)-0055-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st aid knowledge in college students

YIN Xiuxiu CHEN Hongyan XIAO Xiuru LIU Xiaofeng

Department of Medicine, Hospit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understanding of first aid knowledg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our school” for short). Methods 1185 studen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SPSS 18.0 software was applied for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Results At least one of the city's emergency phones was known by 98.0% of students, but the telephone number of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was known by only 11.4% of them. As a witness of the emergency scene, 5.1% of the students were nervous and did not know what to do; 52.6% of the students called 120 or 999, but did not dare to rescue the patients or did not know how to rescue. In the self-evalu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65.8% of the students chose “understanding”, but in the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only 8.9% of them answered correctl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First aid knowledge was acquir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ways: videos and news reports (45.3%), books (19.0%), told by others (17.8%), lectures (12.0%) and others (5.9%). Among the investigated students, 93.9% of them believed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master first aid knowledge, 92.4% of them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first aid training, but only 13.2% of them had participated in the first aid training. Conclusion Our school students master little first aid knowledge, but have a strong will to first aid training. The results prompt that should vigorously carry out emergency training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First aid; Current situation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导凡忍な录造成36人死亡,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并强调“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1]。本次事件遇难者中包括9名在校大学生,主要死因是窒息及心脏骤停。近期发生的几起大学生猝死事件更加凸显了大学生急救及自救技能缺乏。在猝死事件现场,大学生作为现场目击者,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错失了心肺复苏黄金时间[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救及急救能力,迫在眉睫[3-4]。为了解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以下简称“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急救能力(主要涉及心肺复苏)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开展急救培训,特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学历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回收。

1.2 调查方法

本文笔者共同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选择12名校医院医护人员为本次问卷调查者,负责发放及回收问卷。12名医生护士分成6组,于2016年3月7日(周一)11∶30~12∶30在我校3个学生食堂共6个出口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200份。

问卷内容包括急救基础知识及技能、急救培训意愿、心肺复苏等方面,共16个问题,具体包括本市急救电话、我校校医院急诊电话、大学生作为现场目击者时的急救反应、急救知识的获取途径、既往是否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参加急救培训的意愿、掌握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必要性、心肺复苏的自我评价、急救知识缺乏的原因自我分析以及按照2015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中的具体心肺复苏要求设计的8个专业问题。

1.3 问卷结果汇总及数据录入

本文笔者共同进行了问卷结果分析,剔除不合格问卷15份,包括空白问卷、乱填问卷、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等问卷。有效问卷1185份,有效率为98.8%。双人核对进行有效问卷数据录入,录入结束后按照20%比例进行数据抽查,抽查正确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185名调查对象中,男558人,女627人;年龄17~47岁,中位年龄22岁;本科生678人(57.2%),研究生含博士489人(41.3%),其他学历18人(1.5%)。

2.2 急救知识及技能

2.2.1 本市急救电话 120及999均为本市急救电话,72人(6.1%)回答正确,1089人(91.9%)仅知道其中一种急救电话,24人(2.0%)回答错误。

2.2.2 我校校医院急诊电话 我校校医院实行24 h值班制度,但本次问卷调查中仅135人(11.4%)知道急诊科电话,1050人(88.6%)不知道。

2.2.3 急救反应 作为急救现场目击者,61人(5.1%)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办;623人(52.6%)选择呼叫120或999,但不懂也不敢对患者进行救护;501人(42.3%)选择呼叫120,在等候救护车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

2.2.4 心肺复苏自我测评 780人(65.8%)回答了解,405人(34.2%)回答不了解。

2.2.5 心肺复苏专业测评 题目正确率较低,8个题目之间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67,P>0.05);但与学生心肺复苏自我测评比较,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83,P<0.05)(专业测评回答正确人数选取最高值105人,正确率8.9%)。见表1。

表1 心肺复苏专业测评结果

2.2.6 知识获取途径 急救知识获取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视频、新闻报道701人次(45.3%),书籍290人次(19.0%),他人告知275人次(17.8%),讲座186人次(12.0%),其他92人次(5.9%)。

2.2.7 掌握急救知识的必要性 1113人(93.9%)认为很有必要,72人(6.1%)认为无所谓。

2.2.8 ⒓蛹本扰嘌狄庠 1095人(92.4%)愿意参加急救培训,69人(5.8%)无所谓,21人(1.8%)没兴趣。

2.2.9 既往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 156人(13.2%)参加过至少一种急救培训,而1029人(86.8%)从未参加任何形式急救培训。

2.2.10 急救知识缺乏的原因 588人次(49.6%)认为没有实际练习,555人次(46.8%)认为没有专业人员讲解,135人次(11.4%)认为没有时间参加学习及培训,66人次(5.6%)认为其他原因导致。

3 讨论

3.1 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及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掌握少,但急救培训意愿强。我校在新生入学安全教育中反复强调了校医院急诊科电话,学生手册应急电话目录也备有校医院急诊科电话,但仍有88.6%的学生不知道急诊电话,甚至有2.0%的学生不知道本市急救电话,这与吴国华等[5]报道结果相似。作为现场第一目击者,大部分学生不敢也不会进行现场急救,并且不具备正确心肺复苏的能力。类似问卷调查表明[6],尽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缺乏,但是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本次调查也有同样结果,93.9%的学生渴望通过各种学习掌握急救知识,92.4%的学生希望参加急救培训课程,这与刘丹等[7]的调查结果相似。但调查同时显示,实际仅有13.2%的学生参加过培训,实际培训比例相当低,这可能是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的原因之一。另外,急救知识也在及时更新中。《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较2010版指南在心肺复苏方面做了部分更改[8-10],例如强调快速反应,团队协作;体征评估倾向于判断意识后同时评估脉搏及呼吸;生存链分为院内急救体系及院外急救体系,院外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院内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强调尽早电除颤;成人按压深度变更为5~6 cm;按压速率规定为100~120次/min;要求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充分离开患者胸壁;强调心脏骤停时医务人员应提供胸外按压及通气以及纳洛酮给予、加压素被“除名”、及早冠脉造影、及早冠脉介入治疗等更改。部分同学仅参加了一次急救知识学习,没有进行后期的急救知识巩固及更新,也是本次调查心肺复苏专业测评较差的原因之一。没有专业的培训,只是通过视频、他人告知等非专业途径获取急救知识,可能是大学生急救知识自我评价与专业测评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之一。

3.2 对策及建议

要改变当前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技能匮乏的现状,提高高校安全事故处理水平,需要建立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且行之有效的高校急救体系。全面统筹高校与社会医疗体系力量,充分发挥校医院的职能,调动志愿者团体与大学生的积极性,推动高校急救事业发展。

3.2.1 学校重视急救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大学安全是大学办学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端专业人才的基地,除了教书育人,保障大学生校园安全也是极其重要的。创建平安校园,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必须加强高校急诊急救工作[11]。

张海涛等[12]指出,建立和获得有效的信息交流在急诊急救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必须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数据库。我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体检(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在学生出现安全意外时,能及时掌握学生健康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对于入学体检发现存在潜在疾病风险或曾经患过某些疾病的学生,必须在校医院门诊进一步就诊,进行详细全面的健康状况评估,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既往或现患特殊疾病的学生,如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等(如心律失常、心肌炎、高血压、哮喘、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要进行定期随访及体检,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学校应加强急诊急救专项经费投入[13],成立以校领导牵头的高校急救小组,完善急诊急救应急预案,校医院配备急救专业人员,配备急救仪器或设备[14],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及实际操作培训[15],切实提高实际急救能力。加强校园安全硬件建设,参照学校师生数、校园面积及布局,合理规划并配置急救车、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加强与周边上级医院合作,建立良好转诊平台[16]。我校急诊急救小组由主管校长任组长,组员包括校医院、学生处、保卫处、后勤集团、各学院等部门,应急情况下做到即刻响应[17]。与周边的三级医院建立了快捷转诊平台,简化了转诊流程,校园急诊急救体系基本建成。

在教务处的支持下,我校每学期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大学生常见疾病及急诊急救。由校医院医务人员授课,并请专业急救人员进行急救知识授课,课后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及专业测评[18]。

3.2.2 校医院多途径、多方式宣传急救知识,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 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已� 因此,要加强在学校网站、广播台、手机APP、校园公众号等的急救知识宣传。书籍、他人告知、讲座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新生手册及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急救知识的讲解,在校园发放急救手册,举办急救知识竞赛。在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学生聚集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应急处置流程及急救电话号码等提示信息,多形式加强我校急救宣传力度[19]。

我校为非医学院校,目前尚无法做到对同期每名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因此,必须分批分次进行培训。以院系、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首先挑选出辅导员[20]、学生年级长、班干部、宿舍长等进行先期培训,确保急救员可以及时出现在现场实施急救,之后再通过学生互相培训等途径逐步扩大培训范围,争取达到较高的心肺复苏知晓率。

3.2.3 充分发挥校红十字会等团体的优势,加大急救宣传和培训力度 我校红十字会直接隶属于校医院,这种直接隶属关系在校园急救知识普及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医院组织红十字会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急救讲座;开辟红十字知识宣传专栏,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健康知识宣传;定期播放急救宣传内容。

注重急救知识在学生中的普及工作。我校聘请北京市红十字会专业人员为红十字会学生定期开展初级急救培训,至少让每一名红十字会员每学期进行一次培训。下一步拟在各学院、各班级进行分批教学,确保每名学生至少能参加一次急救培训。

加强我校红十字会与其他兄弟院校红十字会等组织的联系,参加兄弟院校的急救培训及活动,充分利用急救资源,开展大学生急救培训。

3.2.4 大学生认识到掌握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必要性 上海教育网公布的资料显示,2013年上海市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研究生在校生共计63.36万人,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7起。事故共造成42人死亡,11人受伤。从事故发生时间来看,39起发生在学习时段,6起发生在双休日。从事故发生地点来看,57起安全事故中,29起发生在校内。大部分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学习时间。大学生作为最可能的现场目击者,如果能及时正确施救,可以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2]。正确的施救方法至关重要,如胸外按压的位置、频率、深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急救宣传,让大学生明白掌握正确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4 结语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国卫应急发[2016]46号),将应急医学知识普及列为“十三五”期间总体目标之一:“紧急医学救援社会素养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各省份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以地市为单位覆盖达70%以上”。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统计信息:2015年全国大学生有4018.1万人。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提高全民综合医疗素质的重任。在大学生中深入推广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将会对落实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目标有极大帮助。在校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不仅能提高自救及校园急救能力,毕业后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还将起到正确的“传帮带”作用,进而提高全民急救技能。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雄。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25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解放日报,2015-01-31(01).

[2] 王小刚,高丁。院前心脏骤停患者50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4):39-41.

[3] 曹帅召。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 罗进强,朱建国,理阳阳。大学生安全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 吴国华,何琨,张文强,等。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48(4):572-574.

[6] 胡汝均,江智霞,周静,等。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150-152.

[7] 刘丹,袁岳沙,张翼飞,等。综合性高校非医学专业新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及干预[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6):70-72.

[8] Neumar RW,Shuster M,Callaway CW,et al. 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updat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J]. Circulation,2015,132(18):315-367.

[9] Hazinski MF,Nolan JP,Aicken R,et al. 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5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J]. Circulation,2015,132(16):2-39.

[10] 陈永强。《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253-256.

[11] 刘春梅,田莉,杨涛,等。北京市高校院前急诊急救工作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4):630-631.

[12] 张海涛,吕传柱。2013年院前急救医学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3(9):959-964.

[13] 张敏,田莉,邓玲玲,等。北京某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 11(5):55-58.

[14] 陈玲玲,李英奇。中国高校校医院急诊科室设置及急救设备配置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90-91.

[15] 张娅。高校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保健t学研究与实践,2011,8(4):95-96.

[16] 刘文澜,包娜莉。高校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校医,2013,27(2):155-157.

[17] 中国高教学会高校保健医学分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现场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建议[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4):95-96.

[18] 邹晓平,秦红。高校学生现场急救健康教育方法介绍[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727-728.

[19] 张进军,郭天伟,廉慧欣。《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 23(9):964-967.

急救知识培训方案 篇七

关键词:院前急救;医疗救护员;规范化培训;柯氏评估;效果研究

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为独立型急救运行模式,每辆急救车配备一名急救医师、一名驾驶员和一名担架员。近年来,公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在强化不同岗位从业人员急救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急救小组的整体急救能力。然而在当前的用工制度中,驾驶员和担架员均为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在招录时没有设定统一的准入标准,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缺乏规范化,致使急救辅助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和协调配合能力参差不齐[1]。为此,本研究借鉴国外医疗救护员的培训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对院前急救辅助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为院前急救开展医疗救护员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事院前急救辅助工作2年以上的急救辅助人员,通过急救理论考核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进行初步筛选,依据成绩择优和个人自愿的原则,有107人入选作为培训对象,包括驾驶员75名,担架员32名。平均年龄为(41.17±9.04)岁,平均工龄为(7.62±6.27)年,大专学历14人,学历方面,大专14人,高中、高职学历41人,中专、技校22人,初中30人。

1.2培训方案 根据我国对医疗救护员这一职业的工作职责范围,借鉴国外医疗救护员的培养模式,结合急救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院前急救医疗救护员规范化培训方案,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计划、考核方式和激励晋升机制等。

培训教材采用《医疗救护员》(茅志成主编)和《上海市院前急救质控手册》。

培训师资由院前急救专家、具有中级职称资格的高年资院前急救医师和卫生学校老师组成。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急救操作技能培训和综合培训。理论培训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救护基本技能、常见急性病症初步救护、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意外伤害现场救护、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等内容,总授课时间为66学时;急救操作技能培训包括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坠落伤的搬运、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手法、急救设备(监护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操作和气管插管流程等,培训时间为18学时;综合培训包括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流程、岗位职责以及案例讨论等,培训时间为时。

1.3培训方案 评估发放问卷调查,应用柯氏评估模式对培训方案进行评估,采用五分法(很好、好、较好、一般、差)进行衡量。通过反应层评估学员对培训方案、培训内容的评价,通过对中心业务数据的分析来评估急救辅助人员是否有助于提升院前急救的服务效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培训方案科学合理,具有普适性。培训方案适用于不同年龄、工龄、学历、岗位的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参训人员在培训的实用性、记忆程度、难易度、工作帮助程度、培训课程的课时安排、培训形式、老师授课水平以及培训的整体评价等方面没有差异(P>0.05)。参训人员建议增加沟通交流技巧和静脉开通方面的培训。

2.2培训方案贴合实际,具有实效性。在个人自评中,急救技能提高和培训课程接受程度培训前后没有差异(P>0.05),工作态度和培训收获在培训前后有显著性改变或提升(P

2.3规范化培训可改善行为能力。通过对急救班组的随车医师、分站长和业务科长进行他评,急救辅助人员通过规范化培训后,在医疗辅助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岗位责任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五个方面有显著性改善(P

2.4规范化培训可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对2014年、2015年的业务数据进行同期对比分析发现,尽管在急救资源配置没有明显增加、急救业务量显著增长(7.55%)的情况下,急救回车率、迟缓放车率分别下降0.66和0.9个百分点,平均反应时间和平均周转时间减少0.4和0.61min,1min出车率和急救服务满意度分别上升2.79和0.26个百分点。

注:急救回车率指接到急救呼叫电话后不能调派的急救出车比率;迟缓放车率指接到急救呼叫电话5min以后才能调派的急救出车比率;1min出车率指一线急救当班人员接到调度出车指令1min内就出车的比率。

3 讨论

医疗救护员作为一个卫生行业新职业,目前在国内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和培训教材,对院前急救辅助人员按照医疗救护员的培训方式开展比较规范化的培训,培训后应用柯氏评估模式让学员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以往的培训实践表明,受训员工在培训中学习效果及其状态会显著影响最终的培训效果。当受训的员工在培训前能够了解将要培训的内容,他们会感到单位对其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重视,员工的满意度也会随之增加[2]。本研究在开展培训之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员工对于培训的认可度,能够参加学习时间,期望学到的知识以及奖励等信息,然后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培训等级方案以及奖励标准,使得学员在参加培训之前就已经了解整个培训的目标。

以往研究表明,受训员工的工作经验对培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工作经验越多,其参加培训后的效果就会越好[3]。本研究中,参训人员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为(41.17±9.04)岁,工作年限2~20年,平均工龄为(7.617±6.27)年,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工作年限,培训效果肯定不同,这些在培训人员的自评中得以证实,在对数据进一步分析中发现驾驶员岗位的、工作年限较长人员培训后在工作态度的转变和培训收获高于担架员岗位的工作年限较短的人员。

培训员工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更好的发展,而员工发展的最终成果是促进单位组织的发展[4]。2014年、2015年业务数据对比分析中显示,2015年急救回车率和迟缓放车率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急救反应时间、平均周转时间较去年同期缩短,1min出来率和满意度测评较去年升高,这些均表明开展医疗救护员培训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明显好转,急救服务效能有了提高。

4 结论

医疗救护员规范化培训能够较好地提升急救辅助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从而提高急救服务效能,提升院前急救的服务水平。柯氏评估模式能够比较全面客观的反映医疗救护员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是一项比较好的分析工具。本研究中也尚有一些不足之处需在今后的规范化培训中加以改进,①培训时间的合理安排,在不脱产的情况下,为使参训人员能接受到比较全面的知识,应延长培训时间,增加培训批次;②丰富培训内容,将沟通技巧、心理学等边缘学科知识进行培训;③改进培训方式,增加案例讨论,提高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员思考问题的主动性。④考核测评范围更广点,内容更多点,这样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评估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静,郝艳华,吴群红,等。院前急救模式与急救人员岗位培训国内外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3,16(1):30-32.

[2]李辉,刘凤军,汪蓉。企业培训研究新视角:培训前涉因素与培训效果关系研究-兼论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4):118-128.

急救自救知识培训范文 篇八

救护培训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到2012年年末,全区公安、教育、建筑、旅游、安全监管等行业部门从业人员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35%,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2.5%;2014年年末,普及率不低

于60%,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5%。到2014年末,全区普通市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16%,每100-200人中有1名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全区初级卫生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培训合格率

达到国家标准。

二、培训内容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项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中毒(化学和食物)、中暑、触电、溺水、烧烫伤、气管

异物阻塞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等。

三、工作步骤

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自2011年4月份开始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1年4月—5月)。建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办公室,召开相关责任单位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各街道、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培训目标任务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参训人

员,安排培训场地,全面启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深化推进阶段(2011年6月—2013年12月)。优先满足高危行业培训需求,重点在伤害事故易发的公安消防、建筑工程、警务保安、伤害事故易发的企业等行业全面铺开,逐步向大中小学校、街道

社区延伸。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4年末)。检查、评估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救护员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长效机制,使救护普及培训�

四、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由区红十字会牵头成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协调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职责分工

区红十字会:负责分解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年度目标,督促、检查、考核各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及完成年度目标情况,负责救护员考核、发证工作。

区应急办:负责全区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协调工作。

区教体局:负责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组织学生开展避险逃生演练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比赛。

区财政局:负责救护培训经费的保障工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救护培训工作;结合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城管局:负责组织城管系统救护知识培训工作。

区安监局:负责将救护技能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应急救护培训,共同做好社区居民应急及健康保健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旅游局:结合导游员年审培训工作,负责对导游员进行救护知识培训;协助组织星级饭店等一线员工参加救护知识学习培训。

公安分局:负责组织公安民警救护培训工作。

交警大队:负责组织交通警察、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救护知识培训。

消防大队:负责组织消防人员救护知识培训,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救护演练。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重点行业、社区居民的救护培训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为保障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培训坚持公益性原则,培训经费由区财政保障,纳入专项经费预算。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是全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广泛发动,积极推进,抓好落实。

(二)积极协调,加强沟通。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对在培训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区红十字会、区应急办联系沟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我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健康有序发展。

(三)科学指导,加强监督。区红十字会要不断加强对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统筹指导,严格按照要求,学计划、材、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核发证;要加大监督力度,定期通报各行业

急救知识培训总结 篇九

20xx年2月4日,国家卫生*对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人民医院医疗急救不力事件进行**。县卫生局要求我县各医疗机构加强应急救护能力,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接到县局通知后,院******,4月9日、16日14:30院办、医务科、护理部**全院职工进行了急诊急救知识培训。现总结如下:

医务科XXX**首先宣读了国家卫生*对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人民医院医疗急救不力事件的**,分析该事件中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缺失,急救意识、技能严重不足,院内急救流程混乱,始终未将患者转移至急诊科或病房进行救治;二是医院急诊科建设不规范,设备配置简单,且无固定医务人员(均靠各科人员轮转),未发挥急诊科职能作用;三是医院工作流于形式,医务人员基本抢救知识培训未取得实效,形成的规章、**可操作性差。

急诊科XXX**对全院职工进行了急诊急救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如下:

1、急救的原则;

2、生命体征的变化;

3、急救常用操作;

4、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5、生命**等。

XXX副院长对此次培训做出了重要总结。我院要从祁东事件中汲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全院医务人员要加强“三基三严”学习,相关职能科室要制订完善的院内急救工作预案,规范医疗机构紧急抢救程序,提升医务人员紧急抢救专业技能;急诊科要对急救力量薄弱的科室要开展定期指导,全院职工人人都要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全面提升院内急救能力。

急诊急救培训 篇十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 、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体位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最新范文

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精选10篇05-29

水资源保护法规【精选13篇】05-29

我喜欢的茶文化精选10篇05-29

中国古代礼仪故事优秀10篇05-29

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优秀5篇)05-29

小学运动会广播稿【优秀15篇】05-29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通用9篇05-29

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8篇)05-29

好媳妇主要事迹材料【通用7篇】05-29

GMAT考试介绍和报考资格优秀2篇05-29

网址:急救自救知识培训【优秀10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6858

相关内容

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家庭急救知识培训ppt
家庭急救培训的必备知识.docx
家庭急救小常识家庭急救自救知识
家庭急救常识培训要点.docx
家庭急救常识培训指南.docx
应急自救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展“自救互救及应急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