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心理指导:应对新冠疫情,不同人群的心理调适指南

发布时间:2024-11-11 20:24

一线防疫人员

1.避免长时间工作,适当安排换班,脱离病房环境。

2.饮食清淡丰富,补充维生素C,保持自身的免疫力。

3.在休息时可以听一些轻音乐,做一些娱乐活动

4. 每天练习深呼吸2~3次,呼气要缓而慢,因地制宜地做一些体育活动

5. 尽量保证有效的睡眠时间

6.接受焦虑情绪,适度焦虑可以帮助提升应对能力并发挥潜能;允许自己的负面情绪适度宣泄。

7.获得情感支持,与家人保持联络,感受和谐家庭氛围。

8.加强学习防护等相关专业知识,适度关注主流媒体对疫情的报道

9.接受自身和医学技术的限制,尊重客观现实,与同事相互鼓励

10. 积极地自我对话,肯定自己的付出,提高自我效能感。

居家隔离人员

居家隔离使得以往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出行习惯等发生很大改变,由此带来了心理压力。应该尽快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

1.制订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2.钻研一件事情。并且享受这个过程。

3.找到一种支持。与亲友保持联系,聊天时主题要丰富。必要时通过热线或网络咨询寻求专业支持。

4.进行一项锻炼。定时锻炼。特别是心情烦躁时,运动可以有效的缓解不良情绪。

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返岗工作人员

1.学习疾病防控知识,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过度焦虑。

2.积极适应新工作模式

工作场所的返岗者,遵守防疫要求;与同事远程协作办公时积极学习和磨合,降低工作方式改变带来的紧张和焦虑。 远程办公的返岗者,学习和适应线上工作方式。 居家办公的返岗者,应划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找到一个尽量安静的地方作为工作区,清晰区分上班和下班等。

3.工作过程中

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导致分神的内容;执行关键任务时,应彻底杜绝无关信息,确保注意力聚焦在工作中。 保持对自己身心状态的觉察,若出现过度疲劳或家里出现疫情相关人员时,及时向上级领导或同事求助,请求换岗或休息;也可通过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寻求专业帮助;若自身有可疑症状,请及时就医。

老年人

1.建立对疾病的客观认识。通过官方媒体了解准确的疫情信息,不传播和轻信来自非官方渠道的疫情信息。

2.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学习防治知识。关注家人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居家氛围。

3.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与家人进行游戏,与亲属、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互相关爱的支持系统。

4.健康规律作息。尝试每天在家中进行运动,如太极、八段锦等。

5.接纳负面情绪。通过向家人诉说、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排解。

6.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若负面情绪状态持续得不到改善,可通过互联网或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7.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若出现发烧等疑似症状,应冷静对待,到定点发热门诊寻求诊断和治疗。

儿童

1.保持正常的作息。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居家运动锻炼,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2.避免负面信息的干扰。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和认知特点,告知简单、清晰、必要的信息,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

3.保障内心的安全感。家长应保持情绪稳定,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

4.增强亲子关系,重建安全感。对出现异常情绪表现的儿童,家长宜多抚摸、拥抱、陪伴入睡;多陪伴儿童,多读书、讲故事、做亲子游戏等。

5.正面回答问题。对于儿童提出的关于疫情、疾病、死亡等问题,家长要保持温和、耐心的态度,不回避、不批评、不忌讳,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理解力给予适宜的回答。

青少年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阅读或讨论负面信息。有意识地调节,转换想法,调整行为。

2.保持健康的作息。保持健康睡眠节律,保持健康饮食,注意个人卫生。

3.坚持每天锻炼。如广播体操、垫上运动、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

4.保持课内课外学习。利用各种资源有计划地学习。认真参加网络课程学习,完成家庭作业。

5.提高信息判断能力。要根据信息发布方的公信力、信息的支持证据和逻辑做出鉴别判断,避免受谣言误导。

5.维护人际支持。与家人、朋友、同学等保持积极联系,有情绪波动时可与亲友倾诉,为压力较大的亲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情感支持。

孕产妇

1.营造舒适环境。回避不良环境,减少外出,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2.合理安排生活。保持作息规律,学习孕产期知识,了解自身生理心理变化,适当运动,增加生活掌控感。

3.避免信息过载。查看权威的资讯,提升内心的确定感。

4.正确看待反应。孕产妇处于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更易产生不良情绪,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减少自责等负性应对方式。

5.寻找情感支持,及时派遣不良情绪。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跟亲友们倾诉,寻求专业的心理学帮助等。

6.按照医生建议进行产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产检。去医院时不必过度紧张,做好自身和家属防护,遵守医院的防控要求。

疑似患者及家属

1.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通过正规途径接收信息,减少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

2.接纳自己的反应。觉察自身及家人出现负面情绪时,尝试接纳这些情绪,将它们对生活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3.规律生活作息,适当放松练习。居家隔离时,尽量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4.侥幸心理的调试。树立乐观的态度,认真了解疫情的特点,做好隔离消毒防护工作。

5.寻找支持。与亲人、朋友相互安慰、支持,或寻求心理学帮助,如科普文章、媒体相关节目、心理热线咨询等。

1.接纳当前处境。接纳目前的处境,觉察自己的各种心理及躯体反应。

2.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定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寻找人际支持。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获得支持与鼓励。

4.善用专业的心理学帮助。如科普文章、媒体相关节目、心理热线咨询、网络咨询以及安全前提下的面对面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

确诊患者

1.接纳当前处境。接纳目前的处境,觉察自己的各种心理及躯体反应。

2.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定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寻找人际支持。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获得支持与鼓励。

4.善用专业的心理学帮助。如科普文章、媒体相关节目、心理热线咨询、网络咨询以及安全前提下的面对面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

1.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通过正规途径接收信息,减少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

2.接纳自己的反应。觉察自身及家人出现负面情绪时,尝试接纳这些情绪,将它们对生活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3.规律生活作息,适当放松练习。居家隔离时,尽量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4.侥幸心理的调试。树立乐观的态度,认真了解疫情的特点,做好隔离消毒防护工作。

5.寻找支持。与亲人、朋友相互安慰、支持,或寻求心理学帮助,如科普文章、媒体相关节目、心理热线咨询等。

来源:青州临床心理

责任编辑:

网址:国家卫健委心理指导:应对新冠疫情,不同人群的心理调适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7522

相关内容

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人群营养健康指导建议
卫健委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帮10类人群走出“疫情困境”
卫健委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帮10类人群走出“疫情困境”
关注 | 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务技术指南
【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务技术指南
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务技术指南
【防控知识】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务技术指南
疫情期间心理调适指南
健康科普|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服务技术指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调适指南——孕产妇心理调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