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让生活更有意思
创意生活设计,让生活更富有诗意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创意生活设计#
徐晓军 /文
人类是天生的设计师,不停地塑造着环境。无论竹篱茅舍、小桥流水,还是高楼大厦、曲径幽巷;无论城市农村,还是陆地水滨,随处可见设计者的匠心独运。演进中,又因民族、地域、习俗、思维的差异,以及对深藏于个体内心的选择、偏爱、传承的挖掘,形成了各不相同、精彩纷呈的设计风格,并在产品、建筑、生活方式等领域呈现出来。
《设计研习》的作者朱星海是个品牌设计师,他从北欧设计启蒙,先后熟习了中国书法与绘画,日式设计,最终回归中国本土设计,以中式美学为前提去呈现品牌设计,并努力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他在做品牌设计时注意了退让、节制的运用,重视陌生感的创设,注重从中国古代文化遗存和外国新鲜经验中汲取营养,“由内而外,从哲学和诗意出发,最后形成美学的表象”。
设计与日常生活贴得如此切近,以至视力所及无处没有设计的痕迹。就以习以为常的衣食住行为例,家里购置的家电、厨房用品、卧室用具,客厅的桌椅凳,穿在身上的衣服,外出旅行预订的酒店,乃至所有吃食,或多或少都是经过了设计。因为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商家店铺,无论线上争点击率,还是实体店获得人流量,都需要吸引眼球,因而让人充满了设计的冲动。好的设计为大众喜欢,是商家在竞争中取胜的命脉所在。
生活中还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无名、无招牌的店,反而比装修考究、名头响亮的店生意兴隆久长。如我所在的小城人民路上有一家卖芝麻糖、炒米块、梨膏糖等糕饼的旧店铺,店主是个六七十岁的清瘦老头儿;另有一家“乾(歪)头”嵌糕摊,摊主是个憨厚的中年人,两家店面都不大,没有店名,没有招牌,室内设备陈旧简陋,但很多年来生意都特别好,很多时候非得排长队等待才能尝到店里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设计研习》里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在广州美院老校区对面,有一间很有名气的牛杂店。几平方米的小档口,没有装修,没有店招,只在玻璃上用红色不干胶贴了‘秘制牛杂’几个字。但生意好了十几年,经常排长队。”后来作者认识了这家店背后的老板,一位广州美院的教授,问他为何不把店铺设计一下,教授回答说,一旦经过设计,这种市井的烟火气就没了,别人会觉得贵。原来这就是答案。同样,许多人外出旅游时喜欢去古旧的老街,尝那种流落街头的感觉,也是怀恋其中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吧。
在品牌设计过程中,作者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不去设计很好的面馆吃面,也不去设计不好的咖啡馆喝咖啡。”他认为,开面馆把一碗面做好就行,而咖啡馆则相反,未经设计师参与过的咖啡馆,难以有意外的惊喜。当然,过度的设计也不一定好,完美是一个陷阱,“在视觉上接近完美的设计往往拒人于千里”。作者将“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奉为至理名言,还说“当一个物品看上去充满设计感时,它也态度鲜明地拒绝了一部分人”。
朱星海的设计涉及方方面面,触及生活的角角落落,如汽车、私募股权基金、国际教育机构、音乐工作室等,曾为一些知名公司设计品牌。并将相关案例在书中一一加以列举,以案说法,抽丝剥茧般把整个设计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从接到订单,到“田野式”市场调查,从主客双方的沟通,到灵感的生发,从创作的依据,到设计实施后的市场成效,后续跟踪服务等,都作详细的讲解。那些创意看起来天马行空但又处处有节制、有根据、有出处,就如作者评价其研习设计团队服务的一品牌衣服那样,给人“一种自然妥帖的关照”。
书中提出了许多鲜活的理念,如“宁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不做大池塘里的小鱼”“残缺是一种更高级别的美”“在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指品牌的成熟与衰亡)中,没有胜利可言,守住便是一切”,这些是设计的语言,也是生活的体悟,是一个设计师用设计的眼睛观察、哲学的头脑思辨生活得出的有趣结论。作为普通人,我们了解一些设计的基本知识,会更好认识感知隐藏于事物背后的设计者的匠心,从而让自己从一个日常的被动参与者、旁观者,变成一个生活的主动承接者、设计者。正如作者在签名书扉页所写的:“设计如远行,山水有相逢”。
网址:设计让生活更有意思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77697
相关内容
创意家具设计:让生活更加有趣和丰富锅具设计,让生活更有滋味
灵感来自于生活的烦恼25个创意设计让生活更便利,生活中有什么有趣的设计
几款有意思的创意垃圾桶设计
创意小家电设计:让生活更富有创意与惊喜(小家电造型设计)
DIY磁性壁纸,让你的生活更有意思
探索有趣设计:如何让生活更具艺术感与创意灵感?
{生活家装饰}这些有意思的装修设计图你见过么?
创意装修设计 让你的家更有创意
突破传统,创意客厅设计让生活更有趣–光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