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丨老家的砧板肉丨谭大松专栏

发布时间:2024-12-05 09:29

砧板切肉后,可以用热水泡一下,便于切割更均匀 #生活常识# #砧板#

“砧板肉,砧板肉,腊香飞出屋,馋得口水流.……”

我的老家巫溪县及周边一带的砧板肉,至今仍是席上的一道招牌菜,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幼小的孩童都会念叨这歌谣。

做砧板肉有讲究,原材料就是腊肉,纯瘦肉嚼起来干瘪,净肥肉吃起来又腻口,最好用柏树或枞树枝熏干的圆尾、宝肋、硬肋,这些地方的肉兼肥带瘦多一些,吃在嘴里,油而不腻。

以前以大队核算为单位的时期,老家大多数人还只能顾温饱,很少有粮食喂猪。所以在喂猪上,基本都是用野草,且一般只喂一头肥猪。年底到了,这专喂的肥猪却也长得体不壮膘不肥,甚至宰了,除去五脏六腑,才六七十斤肉。有时向公家交了半头猪,自家只剩下三四十斤肉。

这剩下的肉,大部分家庭都会将肉一块块地抹上食盐,又一块块地紧挨着放入木盆,盖着簸箕或锅盖等,腌上三五天,再挂到火炉上方,才从自留山上砍下柏树或枞树枝,丢进火炉,天天烟熏火烤。直到肉块的油冒出来,待到干黄干黄时才取下,转移挂到堂屋的高墙通风处。腊肉金贵的岁月,两三个月能吃一次砧板肉打牙祭,也会被人羡慕。

老家人一旦要吃砧板肉,定会搭一架木梯取下腊肉,拿到火上烧掉毛,将熏黑的皮洗得黄澄澄的,把沾有烟灰的肉清得亮晶晶的,再放入锅里煮。一会儿,水就咕咚咕咚地开了,透过木锅盖缝隙,溢出腊肉的清香。中途得再换一次水,如果腌咸了,多换一两次。煮的时间也考手艺,短了,不仅瘦肉如柴咬不动,肥肉未熟吃起来也会伤害肠胃;久了,肥肉会溶烂,油会满嘴钻、腻口。所以煮砧板肉必须得火候一到,赶紧从滚水里捞起来,趁热放到砧板上,切成肉块。这肉块一块块的像梳子状,整齐地摆放在盘碟里,肉皮黄亮亮的,瘦肉红得像鸡冠,浅白的肥肉冒着油花,三色相间,如馈赠的舌尖上的艺术品。不少人端上桌便吃,不放佐料,原汁原味,却满嘴生香,鲜脆又爽口。

天下的父母没有不心疼儿女的,总担心儿女身体发育不良,只要墙上有腊肉挂着,宁愿自己少吃或不吃,也要让儿女滋补身子。有时儿女进了厨房,遇到正在切砧板肉,父亲或母亲还会放下菜刀,拈起一块,边喂边说吃一块。

1980年,土地包产到户了,老家人起早贪黑地刨着庄稼,一到秋天,粮食成倍地增长,交了公粮,还盛满大柜小柜的,往往有不少剩余。于是,年猪也沾了光,添了口福,将野草改为粮草混吃,易于长膘,壮得让人发笑。自此,一家一户至少喂两头肥猪,拿去称重大都超过200斤,甚至还有300斤以上的。吃砧板肉再也不像以前那么稀罕了,十天半月一顿成了家常便饭。

后来,粮票、布票、酒票等票消失,公粮也免交,有越来越多的粮食喂肥猪了,年关前的老家到处飞扬着年猪的叫声,乡村的情意也如山野的红梅钟情着寒冬,左邻右舍、三亲六戚少不了喊人喝刨猪汤。尽管才出笼的鲜肉也不失味香可口,可惜做不成砧板肉,舌尖总感到缺了什么。

砧板肉成了老家人不舍的美食,从这里外出工作或创业的后生,一回到家里,大人们就会忙活起来做砧板肉,后生的舌尖自然会被别样的腊香俘获,一块两块,还有乃至七八块也不过瘾的。

到了江城万州,我一年半载才回老家探一次亲,平时想吃砧板肉,满街地跑,挨巷地问,打听了不少熟人,可也没有餐馆有砧板肉。直到21世纪,终于发现城区百安坝一家餐馆的砧板肉上了席桌。这家餐馆老板开业那年才23岁,他家住巫溪偏远的长桂乡,年纪轻轻就外出创业,很快在林立的餐饮业立住脚跟。他把老家的砧板肉带进餐馆,顾客一上嘴,就被这扑鼻的色香勾了魂。

耐人寻味的砧板肉吸引了一路路的回头客,邻近区县、重庆主城前来万州办事的,也慕名而至品尝,外地人探亲走友的,常被他们的亲友请去美食一顿。小胡不得不一次次扩大规模,由当初的两三个雅室拓展到十余个雅室。中午、晚上几乎没空档,顾客往往要提前预订。一想起砧板肉,我也会一个电话打到这个餐馆。

如今,老家人脱了贫,有了钱,很少有喂猪的了,或进商场买,特别要买看起来肥瘦兼而有之的肉,或一到下半年买一两头猪邀回自家宰杀。一四六九做成腊肉,隔三差五烹一顿砧板肉,“打牙祭”的说法,老人们似乎早已忘却,更不用说现在的小孩,根本就不懂“打牙祭”是什么意思。

我的母亲80岁了,少女时就跟外婆学会做砧板肉,手艺自然到了家。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家里也好,单位伙食团也罢,餐餐离不开鸡鸭鱼肉甚至于海鲜,可舌尖最时常留恋的却是母亲操锅掌勺的砧板肉。

除夕那天,见满堂儿孙回了家,母亲快乐得硬要披挂上阵,又施展一次她的拿手活。经她炒出的砧板肉,堆满了两大瓷盘,我馋得一块又一块地细嚼慢咽,如同咀嚼过往人生的腊香,仿佛看见了山乡的巨变、山河的锦绣。

“砧板肉,砧板肉,吃了饱口福,温肠又暖肚……”母亲不禁念起了老家的这歌谣,重孙们也跟着大声念起来,屋子里流淌着四世同堂的其乐融融,母亲的皱纹舒展成山野间的清泉细流。

编辑:李微希

网址:七一文学丨老家的砧板肉丨谭大松专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82526

相关内容

收纳秘籍丨日本主妇家的这个开放式小厨房,没有一个角落被浪费!
健身优质蛋白(肉类)基础备餐方法一丨健康·三餐
【央视新闻客户端】建言大湾区丨如鱼得水!教育+产业=?
家具丨翻新 木门翻新 油漆换色 红木家具沙发丨修补维修换色 地板修补
老年健康饮食指南,科普一下!
砧板,猪肉,大葱
收纳秘籍丨不能“顶天立地”的衣柜,还有必要留着吗?
卡思摩家居丨你家中的地板真的需要打蜡吗?
减肥必备超嫩鸡胸肉✨丨附万能腌肉公式·巧用酸奶
家庭艺文社交实验丨家 × 家 = ?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