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促进工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施意见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生活知识# #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 #绿色金融#
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县域生态良性循环,促进资源开发的递进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注重产业开发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引导产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打造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和产品,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构建企业与服务平台、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与创业模式、政策与制度四大创新体系,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建设与主导产业相匹配的研发机构,实现发展动能新转换,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坚持重点突破。遵循工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防止“一刀切”和“一拥而上”,注重保持基本面的稳定。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机遇,牢牢抓住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关键问题,重点突破关键领域,为全局性工作开展排除障碍、打好基础、做好示范。
—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市场强大活力和企业内在动力。强化产业政策、安全、环保、能耗、标准、规划、土地等刚性约束,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坚持分类施策。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招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入驻园区。推动鼓励产业类企业扩能扩产、做大做强,限制产业类企业技改升级、创新发展,加快淘汰低效产能及设备。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20亿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工业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水耗及主要污染物总量持续控制在阿坝州下达目标任务之内,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得到控制,能效达到国家基本准入水平,力争达到先进水平。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全面实现清洁生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绿色主体培育工程
1.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建立“小升规”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库,以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2000万元的小微工业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实施“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提供扶持政策、财税知识、市场开拓、统计报表等方面辅导。将升规3年内的工业企业纳入中小微企业重点培育库,重点跟踪培育。鼓励企业“规改股”“股上市”,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改制及上市相关难题。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家。
2.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依托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支持企业创建“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着力打造一批专注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市场占有率高、拥有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到2025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
3.严格企业准入标准。严格执行产业准入类型清单和准入负面清单,把控企业入驻审核,杜绝高耗能、高排放、高危险“三高”项目盲目上马。对就地改建、扩建、循环改造利用的项目必须满足“三线一单”、规划环评、区域环境质量改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峰目标等要求。
(二)实施智能技改应用工程
4.推动企业技改升级。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组织实施企业能效提升、污染防治设施等技术改造,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提高能源资源投入产出率。加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奖补及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新工艺,推动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提升。“十四五”期间,引导企业技改投入资金超过5亿元。
5.推进清洁生产改造。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引导企业通过清洁化改造实现超低排放,从源头削减废气、废水及固体废物产生,全面推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完善绿色信贷、节能环保技改奖补等政策,支持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项目。组织实施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升级、余热余压利用、能源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到2025年,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达到15户。
6.推动两化融合发展。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为主攻方向,实施数字化技术改造工程,大力推动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淘汰老旧设备,引进和购置先进适用设备,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升智能化水平。
(三)实施绿色循环提升工程
7.构建绿色循环园区。以漩口新型工业集中区和七盘沟绿色中小微科技园区为重点,引领桃关工业集中区、板子沟新材料工业集中区,以绿色产业聚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施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推动园区循环化和生态化改造。实施生产废水“零排放”行动,确保企业生活废水有效处理。在重点制造领域选择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引导企业走生产过程清洁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8.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再生资源规模化回收利用水平,加快开发工业废渣及建筑垃圾制备的循环利用等技术,组织实施粉煤灰、工业废渣等综合利用项目,积极培育和扶持利废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综合利用示范企业,积极争取省州政策支持。强化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等技术运用。推动成立区域全产业链的工业固废产业发展联盟,强化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资金、资源等方面协同效应。“十四五”期间,实现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累计不低于100万吨。
9.提升园区绿化水平。加强园区内公共绿地绿化,构筑园区绿色廊道,对园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及河道等生态廊道进行绿化改造。完善企业厂区绿化,厂区绿地率不低于10%,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
(四)实施质效提升推进工程
10.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推广工业用地新模式,明确“以亩均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为导向,严格园区企业入驻供地标准,深度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大优质企业激励力度,深化“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实施“僵尸企业”腾退计划,倒逼落后企业加强生产要素节约集约利用。
11.加快低效产能退出。严格按照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积极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扎实做好调、减、转、控、引“五篇”文章,引导铁合金、工业硅等行业的低端低效产能逐步退出。对能效在基准水平以下,且难以在规定时限通过改造升级达到基准水平以上的产能,依法依规退出。
12.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大对“三高”企业的节能监察,建设能耗在线分析监测平台,2025年前高耗能企业必须达到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耗,逐步形成覆盖有关园区和重点用能企业的三级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严格控制重点行业的产品单位能耗提升。
(五)实施技术创新引领工程
13.建设创新人才队伍。鼓励企业柔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优秀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以及高级专业技能人才。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沟通、联络机制,落实人才奖励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与产业链发展相配套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成立创新发展平台,积极实施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和人文关怀行动,推动政校企联合开展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到2025年,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达到10户以上。
14.大力发展绿色制造。鼓励企业优化产品制造流程,应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建设改造厂房,提升厂区集约利用水平。在新型材料、农牧产品加工、中藏羌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绿色企业创建工作。鼓励企业实施绿色采购,采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申报绿色认证,推动绿色低碳工厂建设。到2025年,培育绿色工厂2家以上。
15.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大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获得省州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机构认定的,给予资金奖励。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开展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示范运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到2025年,培育州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以上,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以上。
(六)实施产业培育发展工程
16.壮大现有优势产业。围绕“锂电”“气体”“工业硅”等汶川优势产业,突出现有产业集群功能,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挖掘产业链存量潜力,实施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不断推动现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领域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到2025年,优势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3%。
17.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实施一批非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进低碳、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强化绿色发展导向,积极推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模式,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2025年,成功落地5户新兴产业企业。
18.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坚持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工业经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围绕分布式光伏发电、固废综合利用等项目,积极引进和培育绿色清洁能源、固废处理等节能环保项目,通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项目的引进与发展,逐步提高资源再利用能力,厚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底蕴。
19.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全产业布局,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依托现有农产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为途径,积极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探索“工业连一接三”融合发展新路径,促进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七)实施园区布局优化工程
20.完善园区建设规划。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集群式发展、资源循环式利用”的园区建设思路,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高起点、前瞻性编制好汶川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同时编制好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推动园区实现精准招商,促进优势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度。
21.壮大现有园区规模。加快七盘沟中小微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通过厂房租赁方式降低企业入园门槛。强化扳子沟地灾治理,招引链长型企业,以商招商,推动扳子沟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挖掘园区现有工业用地存量,开展精准招商,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促进企业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
22.协同发展“飞地”园区。依托飞地园区利益分享机制,将符合“飞地”园区产业定位又不能在我县落地的项目落户到“飞地”园区。“成阿”园区重点招引节能环保清洁产业、绿色食品、医药健康等产业;“德阿”园区重点引进锂电材料上下游产业;“绵阿”园区重点招引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成立促进工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各项任务目标、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行季度例会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二)落实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对我县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统筹使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促进工业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绿色低碳发展投入。对实施节能环保改造、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余热废水循环利用等项目的企业予以支持。
(三)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大力传播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对绿色低碳制造典型企业和模式进行专题报道,宣传绿色低碳制造政策,推广绿色低碳产品,为工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强化考核运用。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从亩均税收、营业收入、研发投入、单位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入手,采取“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方式,对园区内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对企业在金融扶持政策、要素保障政策、激励政策等方面实行差别化对待。
网址:汶川县促进工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施意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95749
相关内容
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搬迁污染企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挺起.pdf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答记者问
如何促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工业园区清洁生产专题
如何实现工业绿色发展?专家:节能降碳、发展绿色经济是关键
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全面绿色转型明确“路线图”
向“绿”而行 能源低碳转型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汶上县人民政府 三季度 县工信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三季度进展情况
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能源转型涌“绿”潮 经济发展添“新”意
能源转型风起“绿”涌 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