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解读
营养饮食指导,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均衡膳食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学龄前教育课程#
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科学原则和人体营养需要,结合当地食物生产供应情况及人群生活实践,提出的食物选择和身体活动的指导意见[1]。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推动国民营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全球已有96个国家制定了膳食指南,并定期进行修订。我国于1989年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10年修订1次。1989年版的膳食指南仅针对一般人群,无学龄儿童膳食指南部分;1997和2007年版膳食指南中有关于学龄儿童膳食指南的内容,但未单独成册出版;2016年版膳食指南亦涵盖学龄儿童膳食指南的内容,且单独成册出版,即《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摄入和饮食行为变化迅速,需要对膳食指南及时进行修订,以适应为居民提供膳食建议的需要。为此,2020年,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中国营养学会成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启动了修订工作,同时启动《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的修订。
1. 修订原则、目标、方法和程序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的修订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修订原则,首先确定学龄儿童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然后开展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营养健康关系的循证研究,综合考虑我国饮食文化、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对学龄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和征求意见,提出学龄儿童平衡膳食的5条准则。
2. 主要修订内容和变化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突出强调了提高学龄儿童的营养素养、培养学龄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共建健康食物环境,并提出了学龄儿童合理膳食和积极身体活动的指导性建议,增加了6~10、11~13和14~17岁3个年龄段的平衡膳食宝塔,并在附录部分增加了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学龄儿童营养素养评价工具等。
3. 学龄儿童平衡膳食五条准则
3.1 准则一: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学龄儿童处于获取知识、建立信念和形成行为的关键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饮食行为的发展受个体对食物基本认知的影响,与个体营养素养密切相关[3-5]。《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我国学生营养素养低,主要为营养知识知晓水平低,仅有10%的学生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8]。营养素养与膳食营养摄入密切相关[9],营养素养干预可提高青少年的烹饪技能和食品安全知识水平[8]。研究显示,改善家庭食物环境、学校实施营养教育有利于学龄儿童提高营养素养、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10]。
基于以上科学依据,核心推荐为:(1)学习食物营养相关知识。认识食物,了解食物与环境及健康的关系,了解并传承中国饮食文化;充分认识合理营养的重要性,建立为自己健康和行为负责的信念。(2)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会阅读食品标签,与家人一起选购和制作食物,不浪费食物,并会进行食物搭配。(3)家庭和学校构建健康食物环境。除提供平衡膳食外,还应通过营养教育、行为示范、制定食物规则等,鼓励和支持学龄儿童提高营养素养并养成健康饮食行为[11]。
3.2 准则二:吃好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一日三餐是学龄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充足的早餐可以改善认知能力,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10—2012年)》结果显示,学龄儿童早餐营养质量较差[12]。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在外就餐日益普遍。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6~17岁儿童在过去1周曾在外就餐的比例超过一半以上[13]。在外就餐,常吃快餐特别是西式快餐,是诱发儿童超重肥胖的饮食因素之一[14]。另外,我国城市学龄儿童吃零食、喝饮料现象比较普遍,过多摄入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儿童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15]。
基于以上科学依据,核心推荐为:(1)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2)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3)保证每天吃早餐,并吃好早餐。早餐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等4类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4)可在两餐之间吃少量的零食,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5)在外就餐时要注重合理搭配,少吃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11]。
3.3 准则三: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奶制品可以促进学龄儿童的骨骼健康,但我国学龄儿童奶制品的消费水平较低,其平均每天奶制品摄入量占推荐量的15%以下[13]。水的重要性一直未得到足够关注,我国儿童的饮水量普遍偏低。调查显示,仅45%的4~9岁城市儿童和36%的10~17岁城市儿童能达到饮水适宜摄入量[16]。水摄入不足会影响儿童认知和体能,而足量饮水可降低含糖饮料和能量的摄入,有助于降低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道感染的发生风险[17]。《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18.9%的中小学生经常饮用含糖饮料[18]。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学龄儿童患龋齿、肥胖等风险。学龄儿童饮酒问题也需高度重视[19],学龄儿童饮酒易引起酒精中毒及脏器功能损害,并导致学习能力下降、产生暴力或攻击他人的行为[20]。我国15~19岁青少年中,20.4%近30 d中至少有1次酒精摄入60 g及以上,而饮酒者中有49.4%近30 d中至少有1次酒精摄入60 g及以上[21]。
基于以上科学依据,核心推荐为:(1)天天喝奶,每天300 mL及以上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2)主动足量饮水。6岁儿童每天饮水800 mL;7~10岁儿童每天饮水1 000 mL;11~13岁男生每天饮水1 300 mL,女生每天饮水1 100 mL;14~17岁男生每天饮水1 400 mL,女生每天饮水1 200 mL。在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时应适量增加饮水量;(3)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水;(4)禁止饮酒和含酒精饮料[11]。
3.4 准则四:多户外活动,少视屏时间,每天60 min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我国学龄儿童身体活动不足、静态生活方式增加已成为普遍状态。2016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效果调研数据显示,只有29.9%达到“每日最少60 min中高运动强度”的推荐要求[22]。约75.2%的学龄儿童工作日每天至少有2 h的静坐少动时间,37%的学龄儿童的每日视屏时间远远超出了WHO及我国对儿童屏幕时间的推荐量[23]。多项研究显示,学龄儿童的身体活动不足与不健康饮食行为、低心肺耐力及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长时间视屏等久坐行为危害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如增加抑郁症发生风险[24],而进行规律的身体活动、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同时减少静坐及视屏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改善学龄儿童的骨骼健康、体重状况、心肺耐力、肌力和肌耐力,降低慢性疾病发病风险,并能提高学龄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25-28]。睡眠不足也是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会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等不良后果[29]。我国69.8%的6~17岁学龄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7.2%的9~18岁学龄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且睡眠不足学生中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最高[30]。研究显示,户外活动与学龄儿童近视发病率呈负相关,更多的户外活动可更多地接触阳光,有效延缓和降低近视的发生率[31]。
基于以上科学依据,核心推荐为:(1)每天应累计至少60 min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2)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活动和骨质增强型活动;(3)增加户外活动时间;(4)减少静坐时间,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 h,越少越好;(5)保证充足睡眠。6~12岁儿童每天安排9~12 h的睡眠,不要少于9 h。13~17岁儿童每天睡眠时长应为8~10 h;(6)家长、学校、社区共建积极的身体活动环境,鼓励孩子掌握至少1项运动技能[11]。
3.5 准则五: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我国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也面临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不足和超重肥胖的三重挑战。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6~17岁儿童生长迟缓率从4.7%降到了2.2%,贫血率为6.1%,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不足或缺乏普遍存在,超重肥胖率为19.0%[13]。肥胖是多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32],儿童肥胖会危害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和肝脏、运动骨骼、心理行为及认知智力等方面,还会增加成年期患慢性病的风险[32]。膳食和身体活动是影响学龄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保证吃动平衡至关重要[32-34]。
基于以上科学依据,核心推荐为:(1)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监测生长发育;(2)正确认识体型,科学判断体重状况;(3)合理膳食、积极身体活动,预防营养不足和超重肥胖;(4)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儿童肥胖防控,共建支持性、健康的社会食物环境和身体活动环境[11]。
4. 中国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增加了3个年龄段的平衡膳食宝塔。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的内容,结合我国儿童膳食的实际情况,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的图形化表示。宝塔共分为5层,各层面积大小不同,表示5类食物和食物量的多少。食物量根据6~10岁学龄儿童能量需要1 400~1 600 kcal/d(1 kcal=4.18 kJ),11~13岁学龄儿童1 800~2 000 kcal/d,14~17岁学龄儿童2 000~2 400 kcal/d,分别制定了3个年龄段的平衡膳食宝塔。宝塔旁边附加文字注释,注明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能量需要水平时,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建议值范围[11]。
网址:《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解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1139
相关内容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王清枝:中国学龄儿童的膳食指南
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解读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发布!孩子怎么吃才健康?
孩子怎么吃更健康?最新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发布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新版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孩子怎么吃最健康?新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权威发布!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
孩子怎么吃更健康?最新版《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权威发布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核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