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昆明雨中情味浓——《昆明的雨》镜头点评 肖培东
在雨林中观察昆虫,了解微观世界 #生活乐趣# #大自然探索#
昆明雨中情味浓
肖培东
汪曾祺的散文无论叙写花草树木、瓜果食物、山水风景,无论怀人记事、谈文论艺,都极有韵致,语言雅洁,不事雕饰,自然而又意味深长。“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随意平和地润湿在昆明的雨中。略读《昆明的雨》这样的文章,便有莫名的感动;读到深处,悟出点散文形式与内容的处理,羚羊挂角的技法运用,以及清浅文字中蕴有的别样的深情韵味,就会更觉神清气爽。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品其情味,本期镜头自可一读。
究竟是怎样的情味,又何以让汪曾祺40年仍不忘却?言我之志,抒我之情,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触摸作者的情思,关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昆明的雨》含蓄、空灵、优美、淡远,是汪曾祺一系列回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这昆明的雨里蕴有怎样的情?是否就只是淡淡的乡愁?是否就只是简单的对昆明的喜爱和赞美?陈鹏老师对“酒店小酌”的这一段研读教学,拓深了“情味”的内涵。追忆流年韵味、怀想诗意春城,质朴的文人情怀、隐隐的家国情怀等等无限情思尽凝结在点点滴滴的雨中,投射在雨季里旺盛生长的植被上。“在雨中,和好友德熙,时间是上午一直到午后,喝的昆明当地的土酒,用绿釉土瓷杯装的。” 诗情画意、闲情逸致外,有着怎样的深刻与复杂?陈老师让学生提取酒店小酌的相关信息,其实就是一种阅读暗示:由实而虚,由浅入深,才能读出雨中情。学生抓住陈圆圆的故事,甚至细读酒店里的那只鸡,由言及意,渐至汪曾祺心灵深处。当然,陈老师在散文语言细读方面可以做得更到位,情感探究与语言文字的品析结合更为紧密。昆明的雨丝时断时续,点点滴滴都是汪老的深情诉说,教学只有抓准“实”处去品读才能读出高远品出深刻。有人评说汪曾祺散文有温度但少厚重,我到觉得阅读是需要知音的。品析精准的言语表达、体悟作者的所思所感是散文教学的要领,尤其像汪曾祺这样的散文大家,更要通过体味语言来感受作者的情调。这方面,我们可以读读刘兆刚老师的镜头。研读昆明菌子这一语段,刘老师引导学生品读得特别细腻,充分体会写景状物的语言中蕴藏的深情,感受汪曾祺语言运用的匠心。在理解详略安排后,刘老师引领学生走进散文的语言深处,几处语言点的品析颇见功力。 “都”“也”两个虚词,“滴溜儿圆”“很好吃”等生活气息浓郁的用语,“滑,嫩,鲜,香”中的逗号以及化用的诗句,汪老散文语言艺术臻于化境由此可窥一斑。教法上,刘老师用缩写版与原文比较,强化了语言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思考,有所揣摩。教学抓住了散文中微小而个人化的语言现象,又具有开放性,就能唤起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样因语言文字而入文本主旨和情感,散文教学才不会空泛化。当然,后几处语言点如果能让学生自行阅读发现,就更有效果。
现代散文张扬个性,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找准“这一位”作者散文的特质,必须找到“这一篇”散文的特质。李永梅老师的镜头就紧紧扣住“这一位”作者“这一篇”散文。散文不尚虚构,但散文的写实,也不是“客观的”写实。散文中呈现的,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而这种过滤往往是紧扣散文的情感而来的。在情感的酝酿发酵下,往往很客观的事物,就会变形虚化。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散文时,也应让学生明白散文中可以根据情感改变或虚写一些细节的妙处。李老师从“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说开去,循循善诱,让学生进入文本深处去探讨散文的实与不实,其实就是引领学生去品味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说实,是因为写得真实,仔细,“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读读仿佛就已经看到作者坐在西南联大食堂的桌旁美美地享受着牛肝菌的滋味;说不实,不过就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菌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则是不动声色,巧做点拨,用“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去建立学生与汪曾祺散文的链接,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文本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最后很自然地走进散文的情味中,较好地理解散文的“写实”手法和特征。烙上美食家印迹的《昆明的雨》,陈其明老师的镜头视角极为独特,阅读思维极具个性化。昆明各种美味的菌子、别的地方比不上的杨梅、喝酒时悠闲的鸡,跳下火车只捡鸡枞,雨季逛菜市场,作者选取的这些记忆中的景、物、事充分体现出他作为美食家的独特个性,甚至仙人掌代替篱笆也有作者美食家的独特眼光。陈老师对“这一位”作者“这一篇”散文的解读思考相当深刻,但教学则是以开放的姿态呈现,不是老师自己去分析文中的美食家印迹,而是让学生扎进文中深处主动去阅读去发现。“这个段落里还引用了一个笑话,仅仅是为了说明昆明的火车慢、鸡枞随处可见吗?”“作者在喝酒时,对酒店里的哪一样物观察得最仔细啊?为什么?”“仙人掌倒挂着还能开花……是不是该把它删掉?”陈老师的几处诱导非常巧妙自然,最后的总结从美味汇向文章的情感和作者情趣,美食视角顺势转到文本性格与内涵的探讨上,学生对汪曾祺的散文艺术的理解也就更为深透。原来,这篇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散文不仅勾引起我们内心的味蕾,更于平淡冲和之中蕴含真情,极具张力。
值得注意的是,《昆明的雨》是一篇自读文章,昆明雨中情味浓如何关照教材编写的意图,最大化地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我们还有待思考。
网址:[转载]昆明雨中情味浓——《昆明的雨》镜头点评 肖培东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09143
相关内容
昆明十大亲子游景点 昆明小孩子玩的地方 昆明带娃娃哪里好玩照明设计焕发昆明老街新活力
观点丨鉴定一下昆明工业遗存的转型与再生
到昆明旅游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东莞到昆明自驾游途经风景点线路
昆明生活网
2023年昆山十大人气餐馆 昆山好吃的十大餐厅 昆山必吃的苏帮菜馆推荐
昆明好吃的10家素食餐厅推荐
昆明本地生活 昆明本地生活信息查询 云南省昆明市信息查询
沈阳到昆明走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