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晋翔教授应用“清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发布时间:2024-12-09 04:30

[健康] 肠胃病如何治疗? #生活常识# #常见疾病防治#

196环球中医药2016年2月第9卷第2期Globa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ebruary2016,Vol9,

No2·名医心鉴

·作者单位:102400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刘婷、胡建庆、闫红霞、赵汉甫);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科(安静、刑恩龙);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贺梅娟)作者简介:刘婷(1987-),女,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脾胃病中医药防治。Email:liutingzc@163.com杨晋翔教授应用“清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刘婷贺梅娟胡建庆闫红霞赵汉甫安静刑恩龙【摘要】杨晋翔教授在研究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并将明清温病学说的论治方法融汇到脾胃病辨治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脾胃病学术经验。治疗脾胃病主张通降论、气血论、湿热论和标本论。认为脾胃病与热邪关系密切,提出胃热学说为脾胃病的基本病机,主张以“清法”为脾胃病的基本治疗大法,具体提出清热泻火、清热祛湿、清热通腑、清热生津、清热化痰等具体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善用黄连、吴茱萸,柴胡、黄芩、半夏,藿香、佩兰等药对。【关键词】清法;脾胃病;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2.025杨晋翔教授,中医脾胃病学临床专家,在临床、科研和教学方面卓有成效,师从已故中医内科名医董建华院士,对脾胃病研究造诣较深,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脾胃病学术经验。杨教授认为脾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扼要地分为三阶段,即在气、在血、在虚。其在气者又有气滞、湿阻、热蕴之分;在血者有寒热轻重之别;气滞有胃、肝、胆之异;虚证者有阴阳之辨。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杨师应用清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及笔者体会总结如下。1学术源流胃脘痛的病机,历来多以脾胃虚寒为主。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李东垣的《脾胃论》指出:“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太平圣惠方》曰:“脾积冷气乘之于心,正气与邪气上下相击,故令心腹疼痛也。”杨师认为脾胃虚寒说法在战乱年代,饥饿冻馁,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价值,但目前的脾胃病患者,多由于恣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而致胃气壅滞,郁而生热,再复寒凉生冷;或外感寒邪,郁闭气机,助热为毒;另一方面,生活压力大,节奏快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化热,如再进温补香燥之品,势必加重病情,因而提出了胃热学说。正如早在《内经》就指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朱丹溪亦说:“病得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因此杨师在胃热学说的指导下,提出运用“清法”治疗脾胃病,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清法又称清热法,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其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解除热邪的治疗大法[1],凡热证、表证已解,里热炽盛,而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适用于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中医清法是清广义之邪,清致病之邪气及因邪而生的各种病理产物,即清外来之邪及内生邪毒,而非仅限于细菌感染,亦非是单一的清热解毒。清法属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是治疗热证的基本治则。2辨证特色2.1清热泻火感受外寒或饮食生冷,郁而化热;另一方面,平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闭热自内生,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口干舌燥,烦渴欲饮,甚至口舌糜烂,牙龈肿痛,舌红苔黄脉洪数。胃镜显示,胃黏膜糜烂、出血、充血、水肿[2];证属胃热炽盛;治宜甘寒滋润,清热生津。杨师常投以清气分热的白虎汤加减。临床多用白虎汤治疗热病气分证,杨师另辟蹊径用之治疗脾胃病。方中石膏清胃热生津止渴;知母养阴生津;甘草、粳米护卫和中,共奏清热泻火之效。胃脘灼热者,加竹茹、桑白皮、栀子;口渴者加天花粉、芦根。因石膏苦寒克伐不宜久用,宜中病及止。胃中灼热消除,口亦不渴,应以甘凉平剂调治。2.2清热祛湿脾胃病患者多本虚标实,脾胃虚弱为本,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生,湿浊郁而化热,遂成湿热为患;另一方面,嗜食肥甘厚味,酿成湿热。症见脘腹胀满,呕恶纳呆,食后为甚,吐酸苦水,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胃镜显示,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分泌物有臭味[3];证属湿热壅中。湿热两邪相合如油入面,胶着难解,病程缠绵,治宜苦寒与辛温并进、芳香与燥湿并施,因热为阳邪,非苦寒不能解其热;湿为阴邪,非辛温不能芳化其湿,治宜清热祛湿。杨师常投以蒿芩清胆汤加减,方中青蒿、黄芩清热利湿;半夏、竹茹化痰止呕,陈皮、枳壳理气畅中;茯苓健脾祛湿。共奏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止呕之效。湿较甚加

网址:杨晋翔教授应用“清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20581

相关内容

脾肿大的最佳治疗方法?
倪海厦:病从脾胃生,胃弱得百病,千年古方,养好了很多人的脾胃!
控制糖尿病,把好“脾胃关”很重要!
治疗胃溃疡的18种食疗方法
食疗除湿健脾胃的食疗方法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办法是什么
脾胃虚寒应该怎么调理 盘点调理脾胃虚寒的四方法
女性调理脾胃最好的方法:顺应四季,保护脾胃!
胃病防治小窍门
长夏调理脾胃 巧用黄色食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