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人的照明规划
了解老年人晚年生活照料的法律规定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法律常识普及#
马卫星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因国情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老年人的照明规划过程可能有很多不同之处。该文从老年人的视觉特点入手,介绍的老年人的照明规划过程,在日本照明设计界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我们学习和指导老年人的照明规划也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老年人;照明规划;基本设计
引言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相对每100个中国适龄工作者,供养的老人仅有16名;而到2025年时,这个比例将要翻一番;到了2050年,这个比例会达到61%。因此可以推断,未来的中国社会,可毫不夸张地说是一个老年人的社会。有关老年人的照明设计,在我国是摆到议事日程上的时候了。
1 老年人的视觉特点
1.1 老年人的视觉老化
人的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人刚出生时视力仅有0.025,随后视力不断增长,10—20岁期间达到人生的最高值,之后逐渐降低,到了50岁以后视力急速下降。同时,“老花眼”和“白内障”困扰着老年人的视力,使老年人更看不清物体。
眩光的影响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70岁老年人的眩光影响是20岁年轻人的2倍,也就是说眩光刺眼的程度是2倍,而80岁则是3倍。一般而言,视力是随着环境亮度的提高而增加的,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亮度过高,眩光也会增高,这一点要引起注意。另外,在同样的亮度下,色温高的光线会感到刺眼一些,这一点对于老年人来说更为显著。
老年人的暗适应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即使相对适应了,往往也是不能清楚地观察物体。老年人视网膜上感光体的感光程度比较低,这些锥状体和杆状体的感光程度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而衰退的。即使是同样数量的光到达视网膜上,老年人也不像年轻人那样感觉明亮。如果把感光体感光程度的衰退变化作为时间轴,老年人对明亮差虽有感觉,但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虹膜弹性减弱,使瞳孔的开启功能也变得低下。人眼瞳孔的伸缩范围一般在2—8㎜,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达不到这个数字,到了65岁只有5㎜左右。由于瞳孔的开启范围减小,因而进入眼内的光数量也就随之减少。
另外,伴随年龄的增长,眼球水晶体的透射率也在逐渐下降,导致进入眼内光数量的不断减少。这种透射率的下降,在短波长范围内比较显著。例如480nm的蓝色光,21岁时水晶体的透射率约为70%,到了63岁时约为40%。这样,到达视网膜的光数量就会减少,感光体的感光程度降低,就造成了老年人观察物体更加困难。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的结构不断恶化,这对老年人的影响会更大。在考虑老年人的视觉环境时,不仅要考虑老年人的视觉变化,还要以其视觉变化为依据,在事先了解人眼结构变化的同时,应给予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对研究老年人的视觉感受,进而研究老年人的照明设计,都有积极的理论参考意义。
1.2 老年人的生物节奏与光
一切生物即使在不受外界时间影响的情况下,各种生理机能和活动也在按一天24小时的固有节奏周而复始地进行着,这种节奏也被称为生理节奏。生理节奏受大脑中的生物钟支配,生物钟的周期误差因人而异。人体内的生物钟如果不与客观时间相吻合的话,就会造成生活节奏的紊乱。
从秋季到冬季,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冬季抑郁症(季节性感情障碍)、白天犯困、夜晚清醒、对周围人发脾气的痴呆老人的行动异常,都是与昼夜变化的生物节奏(自身的身体节奏)不相适应所导致的。
老年人外出的机会比较少,沐浴太阳光的机会也就比较少,再加上视力衰退,对光的感觉能力也就比较低下,生理的1小时节奏调整也变得比较困难。其结果,本应能够打起精神的白天也就变得比较困乏,本应睡眠的夜晚也会常常夜不能寐。
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对于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和冬季抑郁症采取了高照度光照射治疗法(光疗法)。心情、睡眠和睡醒等这些日常生活的基础生物机能,通过强光可以得到人为的控制。
1.3 褪黑激素随着年老而减少
人大脑中央的“松果体”制造褪黑激素的荷尔蒙,既调整全身机能的生物节奏、祛除引起各种疾病和老化的活性氧,又作为抗酸化物质在发挥着作用。褪黑激素的基本作用是睡眠和镇静,它在晨光的照射下减少,从夕阳照射时开始增加,夜晚增加的幅度就会更大,大约在凌晨2—3点时达到峰值。当接近黎明时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急剧下降,从清晨到中午这段时间维持它的最低量。
在人的一生当中,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有很大的变化。从出生3个月到1岁,这段期间内分泌量急剧增加,到了5—6岁时分泌量达到峰值,在接近青春期时分泌量开始下降,并随着年龄的增加分泌量逐渐下降。然而,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是因人而异的,另外每个人的生理感受也是有差异的。但总的来说,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是白天减少,夜晚增多。
老年人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比较少,即使分泌节奏正常,白天和夜晚的差别也不大,因此褪黑激素对于老年人来说起的作用也就不大。老年人行动不便,也是造成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减少,生理节奏紊乱的重要原因(图1)。
图1 年龄与夜间的荷尔蒙水平
1.4 照度对老年人的影响
人到老年,视力衰退。为了能有清楚的视觉,一定的照度是非常必要的。照明不仅要满足像阅读写作那样的明视觉,还要满足能够左右心理、生理,及其他活动的条件。基本的考虑就是,早晨和白天需要明亮,夜晚需要黑暗。如果室内白天采光比较理想的话还可以,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是白天也需要用人工照明加以弥补解决。
另外,老年人的明暗适应机能变得迟钝,从户外到室内的入口玄关,即使是在白天,明暗变化的设计也要多下功夫。我们发现一些福利设施或医院,尽管白天自然光线比较差,却还熄着灯,可能是出于节省电能的考虑。照明不仅是从物理的角度得到明亮,还应该把它充分理解为是从心理的、生理的角度,向人体输送信号,是对老年人的关爱。
深夜,寝室应该黑暗,如果明亮会对生理节奏带来影响,所以抑制照度,或者设置可以调整亮度的开关是非常必要的。
2老年人的照明规划
2.1 照明设计前的准备
在进行老年人的照明设计之前,首先应尽可能多地获取建筑设计与老年人生活的相关信息。为了使设计更加正确,更能达到预想的设计效果,有必要参考相关的建筑图纸,至少要有平面图、家具配置图、展开图、内装修设计书等必要的资料。另外,还要与老年人的家人沟通,了解老人的年龄、兴趣、生活习惯、对光有何嗜好等。家有老年人的照明设计往往与没有老年人的设计大不相同。
一般的照明器具能使用10年左右,长的能达到15—20年。因此,在选用照明器具时,不光要考虑现在没有视力障碍的中年人的正常需要,还要考虑随着年龄的增加,眼睛功能退化时,照明器具的照度仍然可以提高。照明设计师在设计照明时要抑制自身的感性,尽可能地站在老年人的生活角度考虑问题。
2.2 基本设计1:视觉设计
在有老年人的的家庭里,因照明设计不当而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例如:
(1)由于照明器具安装位置比较高,在清洁维护时从梯子上踩空而翻落下来摔伤。
(2)不能很快地适应暗环境,明暗对比强烈而导致摔伤。
(3)因眩光和阴影导致视觉降低和心理的不安。
(4)室内装修材料和家具表面产生的间接眩光而造成的视觉混乱。
为了提高老年人住宅内生活的安全性,照明设计可以从视觉设计入手。在视觉设计中,照明器具的设计是需要关注的。从照明器具放射出来的光如何营造空间,到如何对生活者带来视觉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不仅要考虑人工光,还需要考虑自然光的因素。特别是自然光,对于人体内是不可或缺的、丰富的、有益的光维他命。
白天,对于不能充分沐浴自然光的老年人来说,窗边的生活不仅带来明亮,还能带来适量的充满可见光谱的自然光,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窗户大小、位置、玻璃种类、与家具的关系等因素中,弄清自然光能有效地照射到房间里什么位置,这是我们在视觉设计阶段所要考虑的问题。
老年人最多的生活视点是从窗户尽可能地多看到外面的自然景色。如果外面篱笆和庭院等反射率较高的话,就可使室内射进更多的反射光。然而,对由此而容易带来的不舒适眩光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另外,即使是白天也得不到自然光惠顾的阴暗死角,以及自然光照射过度而引起的强烈明暗对比,应该用人工照明加以修饰(图2、图3)。
图2、图3 充分引入自然光,与人工照明调和的起居室
2.3 基本设计2:数量设计
数量设计是利用照度、亮度、显色性、色温等单位的数字来预测照明效果的设计方法。其中的照度计算对于以老年人为对象的生活空间尤为重要。照度计算包括房间内的整体照度和作业面等的局部照度,前者可以用筒灯等间隔配置,也可以用大型吸顶灯设置在天井中央得以实现;房间内整体亮度基本相等,用光通量法可以计算出房间内的平均照度。局部照度可以用聚光灯或台灯等器具,用逐点法可以计算出房间内的局部照度。
用光通量法计算出的照度值可以从筒灯厂家所提供的产品介绍中得到。局部照度可以从简易照度表中求得。当然,也可以用简易型照度计自己进行数据测定。图4是“日本老年人的照度标准”,我们可以借此参考。
由于老年人视觉明暗适应能力下降,局部照度和整体照度的比率应尽可能小,最多10∶1,最好控制在3∶1以内。另外,相邻房间也是如此,例如相对于明亮的起居室而言,如果旁边的过道光线过于暗的话,在走进过道的瞬间,就会一下子分辨不清过道空间内的情形,这一点在设计时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图4 日本老年人的照度标准(JIS)
老年人在视觉作业中应该以怎样的亮度才能减少眼睛的疲劳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实验方法是15位老年人阅读报纸,在改变照明方式和照度的过程中,了解老年人对光的感受,从中得出结论:在允许戴眼镜短时间阅读的情况下,即使照度值不是太高,在短时间内也能清晰地看清报纸上的文字;在低照度的情况下,即使长时间阅读,视力再好的老年人也感到视觉负担大大增加(表1、图5)。
表1 日本老年人照度与视力关系实验结果
图5 日本60岁与20岁必要照度的比较
在评价老年人对亮度的感受时也做了光色的实验。一般我们能看到的发光面,亮度越高眩光感越强,这其中也有光色的影响。实验表明,用日光色和暖黄色同样亮度的荧光灯进行“哪一个感到刺眼”的比较,30名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年轻女子中进行民意调查,其结果是所有人都回答日光色的荧光灯感到刺眼。可是15名老年人中有1∕3的老年人却认为暖黄色的荧光灯刺眼,这与我们一般所想象的情况有些出入。
再做用控制乳白色球形灯具亮度来确认眩光感的实验,实验对象是15名健康的老年人,得出的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与年轻人感受几乎一样,并不感到刺眼的眩光。当然,这些短时间的简单实验结果还不能断言老年人对眩光的强烈敏感(表2)。
表2 乳白色球形灯具(250Φ)的亮度与眩光的关系
以上实验至少说明有关老年人生活的房间里的照度,即使是短时间的视觉作业,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老年人对于亮度,如果是长时间处于同样场合的情况下,特别是正常视线容易看到的吊灯、壁灯和台灯,亮度应选择在2000cd∕㎡以下(尽可能在1000cd∕㎡以下)。对于那些有视觉障碍者居住的空间,应该以各种研究数据为依据进行照明设计。
2.4 基本设计3:选配照明器具和划分点亮、熄灭照明回路
选用配置照明器具是照明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当然,出于经济的考虑和预算的制约等原因,往往束缚了设计师的手脚。一般情况下,一户别墅住宅的建筑费中,照明器具费约占1.5%—3%。要想选定设计优秀的照明器具、营造令人心情愉悦的照明效果,这些费用显得少了一些。照明器具要尽可能选用那些比较容易维护保养类型的,尽管这类器具往往并不是好的设计。比较容易维护保养的照明器具主要是指那些更换灯泡(管)比较方便的,例如不使用改锥等工具也能轻便更换灯泡(管)的照明器具,而且所使用的灯泡(管)尽可能选用使用寿命长的那种。
划分点亮、熄灭照明回路的系统对于照明效果和维护保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照明规划阶段就要慎重考虑。例如,需要分别点灯的器具如果与一个回路相连接,所需要的照明效果是达不到的。另外,电源开关和插座的种类和位置也要经过严格的选择和设计。在老年人居住的房间里,电源开关、遥控器,以及具有传感功能的照明设备,不仅要选用那些性能质量良好的产品,而且在设计阶段就要和业主商谈决定哪些对老年人更有利。
2.5 实施设计
以上的基本设计完成之后,一鼓作气开始进行实施设计。然而,基本设计由于只是根据选用的物件来进行的,所以实施起来相对没有那么复杂。然而,伴随着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变更,照明预算可能削减,以前的设计也可能需要调整。特别是建筑化照明方式的引入,需要绘制详细图纸和进行简单的照明效果实验。建筑化照明方式的结果必然会受到室内装饰材料和该材料色彩的很大影响。在基本设计阶段没有确认这一情况时,建筑化照明效果的实验是不可或缺的。老年人对光的体验需要事先进行特别求证。
2.6 管理:调光
最后,在现场确认照明器具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安装。照明器具因安装位置不正确而导致光线照射不到所需要的位置,就要调整安装位置和照射角度,要调整到光照效果达到规划时所需要的要求,这项作业就是所谓的调光。调光要尽可能在明了照明效果的夜间进行。除了有经验的照明设计师以外,年轻的设计师更不能忽略这项工作。
3 结束语
我国老年人口已接近1.6亿,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目前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中国社会需要适应这种社会转型。在这个背景下,有关老年人的各种研究已在不断深入展开。相信随着我国照明设计的不断发展,针对老年人的照明设计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版权声明
《照明工程学报》微信公众号zmgcxb所刊载内容版权归《照明工程学报》所有,未经本刊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若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该内容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
《照明工程学报》版权所有
网址:浅谈老年人的照明规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37120
相关内容
浅谈养老机构健康照明浅谈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
提前40年规划养老的90后:只谈理想,不谈“老”
浅谈城市照明设计中的节能措施.doc
浅谈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
浅谈城市小区照明设计
浅谈绿色建筑当中的照明节能设计
浅谈住宅小区照明节能设计.doc
浅谈智能化老年人家居环境设计
浅谈家居照明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