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养生:掌握内心平静,成就最佳健康之道

发布时间:2024-12-10 23:45

《静坐修心》- 基于禅修的内心平静与身心健康之道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中医养生经典#

心灵养生:掌握内心平静,成就最佳健康之道

发布时间:2024-11-21 16:30:16

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作为情感的调节器,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常说“养身先养心”,这并非空话,而是有着深厚的医学和哲学依据。

即便拥有再丰富的养生食谱、再昂贵的保健产品,若内心无法平静,身体迟早会出问题。

正所谓:百病从心生,养身先养心。

1. 心态平和,身体康健

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有言:“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一个人的心胸,不仅影响成就的取得,更直接关系到健康。

内心的宽广,可以化解许多疾病;而心胸狭窄,则往往导致百病缠身。

清代有位巡按,身患旧疾,尽管多年治疗,病情却日益恶化。

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人请来一位名中医为他诊治。然而,医生查看后却说:“大人您得的是月经不调症,只需调养即可无需服药。”

听到这话的巡按捧腹大笑说道:“我堂堂男子之患,怎会有月经不调之症?”

就这样,治疗也就此不了了之。但自此之后,每当巡按心情郁闷时,想起此事便会不禁发笑。久而久之,疾病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一年以后,老中医与巡按再次相遇,这才道出了其中的原由:“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没有良药可治,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结则能疏达通解,便能不治而愈。

古人言:“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心宽病自愈。”

有时候,人的身体病痛,并非来自外界伤害,而是来自内心的烦忧,生活的琐事牵动情绪,引发身体的病痛。

宽阔的海面不会因为掉入一颗石头而浪花四溅,而平静的湖面却会因微风拂过而泛起涟漪。

心胸开阔的人,面对生活中的琐碎之事,能够找到一丝甘甜,乐观豁达;心胸狭窄的人,则会将点滴困难放大,情绪抑郁,病痛显现。

一个人最好的养生是学会把心放宽,事过不纠结,情过不烦忧,顺心而为,身体自然康健。

2. 心明则多恩少怨

南北朝王俭在《褚渊碑文》中写道:“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一个内心明亮、通达聪慧的人,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不会被表象蒙骗。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在跟随孔子学习之前,他争强好胜、勇猛好斗。但在孔子的教导下,他逐渐变得仁义。

有一次,在他自发为劳作的百姓施粥时,以“仁爱”著称的孔子非但没有称赞他,反而生气地让另一名学生砸碎了他的锅。

面对尊师的行为,子路感到不解并跑去质问孔子:“您教导我们要以‘仁爱’待人,以‘礼’立身处世,多行善举关爱民众。可现在为何要破坏我的善举?”

孔子回答道:“你请人吃饭喝粥看似仁爱之举,实则可能给人带来危险。”

子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孔子进一步解释说:“修筑运河是国家的命令,治理国家也是君王的职责。如果你擅自施粥布道,虽然表面上是为了人民谋福祉,但实际上会引起国君对你产生怀疑。”

子路顿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对此感激不已。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往往源于误解。那些只凭眼睛观察表面现象而不用心思考本质的人容易滋生怨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到:“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人生充满真假难辨的情况,遇到事情时若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去理解其本质,就不会被情绪所左右。

心思通明的人能够看清事物背后的真实意图,常怀感恩之心,减少抱怨和怨恨,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3. 心诚则心想事成

程颢、程颐在《二程集·论学篇》中指出:“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做人做事都需要真诚的态度。

吕元膺是唐代著名官员,在担任东都留守期间,有一位棋友经常陪他对弈。某次下棋过程中突然接到公文需要处理,当吕元膺离开棋盘去处理公务之际,这位朋友却趁机移动了棋子并赢得了比赛。第二天吕元膺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并未指责对方,而是给了他一些银两作为补偿并辞退了他。

孟子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如果一个人缺乏诚意,即使短期内取得了成功也无法长久维持下去。

北宋时期的晏殊年轻时就被推荐给朝廷成为“神通”,本可直接获得官职但他坚持参加科举考试。巧合的是考试题目恰好是他之前接触过的题目之一。尽管如此他还是主动向皇帝报告了这个情况请求重新安排考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证明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因其诚实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荀子也曾说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最初的那份诚意。没有诚心实意地做事只会让人心神不定从而影响健康甚至阻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脚踏实地才能最终达成目标实现梦想。

陆游在其著作《治心》里提到:“治心无他法要使百念空。”当我们心中充满了各种念头时这些思绪总会干扰到我们的内心世界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状态。因此学会调整心态让自己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对于维护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往后余生愿你能够学会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心胸宽广视野开阔行事光明磊落成为一个内外兼修之人。

网址:心灵养生:掌握内心平静,成就最佳健康之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38126

相关内容

掌握养生之道,过健康幸福的生活
养生的智慧:掌握健康的生活之道
掌握养生之道
认识情绪,掌握心理健康之道
养生之道之“心静平和”
心灵解脱:探索内在平静之路
正心特训课程表:掌握心灵成长秘籍
掌握心灵成长的三个秘诀
掌握这些技巧,让你的心灵达到真正的平静
生活之道:拥抱本来生活,追求内心宁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