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 | Carly,在TUD遇见景观都市主义
在高楼观景台俯瞰城市全景,感受都市的壮丽。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旅行探索乐趣# #城市旅行体验#
Carly Wang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城市设计硕士
同济大学
城市设计及规划学士
个人简介
现工作于LOLA Landscape Architects,曾实践于PosadMaxwan strategy x design、Tongji Sino-US Eco Urban Lab等知名公司。擅长领域包括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区域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能源转型、景观都市主义和景观建筑设计。
"我在荷兰的这些年里,曾在两个不同的办公室参与设计,一个专门从事城市设计,另一个偏景观设计,也让我更确定了自己的兴趣在于城市化和景观建筑的交叉,希望可以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宜居城市,希望我可以在更可持续、更有弹性的城市环境方面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 Carly Wang
© Carly Wang
© Carly Wang
© Carly Wang
01考研、出国还是打工?世界上还有很多不一样的生活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不同、性格不同、理想不同,必然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处于大三时候的我,就像高考时面临人生抉择时候的我一样,不知道未来将要面对什么,犹犹豫豫不知道如何作出选择。其实无非不过三种选项,国内读研、出国留学和直接进入社会工作。
弹性城市挪威© Carly Wang
现在回顾起来,觉得还是挺好作选择的。如果一定要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的话,简单来说,就是以下三个判断标准。
1、如果基础知识学的还不错,有恒心和毅力去巩固所有相关知识的,或者特别崇拜某个教授,偏爱某一科,那国内继续读研深造是个不二之选。
2、如果英语还不错,或者会别的一些语言的,还想再拓展一下眼界和知识,看看世界的到处玩玩,并且家人支持,那无疑出国留学是最佳的选择。
3、如果已经厌倦了学习生涯,迫不及待想要在社会里大展伸手,把毕生所学转换为薪水,那以实践工作的方式来锻造自己也是很不错的。
比起头悬梁锥刺股和当个打工人,我的玩心更重,更想接触一下新鲜事物,去体验一下不一样的生活,找到新的人生爱好和兴趣方向,所以我毅然决然选择了出国留学。
弹性城市挪威© Carly Wang
02那就走远一些主观偏爱 + 客观条件 = 选择TUD
决定出国留学的第一步,一定是选五大洲的哪个洲。远一点的,选美国、欧洲、澳大利亚,近一点的选新加坡、日本、韩国。
个人更偏向于欧洲,第一是喜欢欧洲“浪漫”的氛围,留学之前去了欧洲旅游,每个建筑,被艺术文化的底蕴深深地打动。第二是因为感觉欧洲没有美国那么“卷”,感觉可以更好的享受生活,在学业之余还能到处看看。
乌得勒支旅馆(Utrecht hotel)© Carly Wang
所以范围就逐渐被缩小,差不多在英国、荷兰、瑞典、芬兰这几个国家之间作选择。这个时候我们就该仔细地去查阅和对比一下心仪学校的项目设计和课程结构的安排了,比如有的学校更注重理论、注重政策类、管理类,而有的学校更强调设计本身的比重;有的学校更希望专业对口,而有的学校则欢迎各个不同专业的人士一起带来思维的碰撞。这些都需要大家根据自身的一个情况和理想作出判断,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路线”。如果实在是举棋难定,也可以通过一些更客观的条件来判断,比如:
学制:大部分学校为2年,而英国为1年
文凭:毕业后是否有文凭,是什么类型的
QS排名:可以通过学校的排名来作为参考
毕业后的有哪些机会:是不是有国家优惠政策可以在毕业后留下来,有没有工作机会
….
所以综合了很多信息,我最后选择了荷兰TUD。无论地上还是水下,荷兰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都是非常优秀,世界领先的。再加上两年制的学习,优秀的师资,创新的教育体系,是一个不二选择了。
03两年 = 四个学期 + 一年毕设在TUD的学习经历,收获颇丰
TUD的硕士课程分为两年,每年都有4个quarter,总共120学分。BK建筑学院 (Bouwkunde) 下有5个分支,包括Urbanism, Architecture, Building Technolog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nagement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英文授课,重视理论与实践并行,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
TUD入学周(TUD Introduction week) © Carly Wang
Urbanism第一年的前三个学期均为必修课,主要分为城市设计理论课、城市规划历史课和针对城市设计的配套设计课程。整个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安排方式,从第一个学期的开放性设计课程+规划理论基础课程和规划历史(History and Theory of Urbanism),到第二学期为注重空间和社会关系的小尺度邻里社区设计+配套的可持续城市工程系统(SUET - sustainable urban engineering of territory), 再到最为复杂的第三学期的课程设计 - 注重策略和空间设计的区域性城市规划(Regional scale urban planning)+ 规划研究与设计方法论(Research & Design Methodology for Urbanism)。最后一学期为自选课,有很多课程可以选择,不仅仅是建筑学院的,只要感兴趣也可以跨学科选择,只要选满学分就好。
当时,我处于想要毕业后能够留在荷兰的打算,选择了一个可以自行找设计公司实习的课,老师根据提交的实习报告和研究论文来定分,定期回学校和老师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另外一门课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每周一次,每次会有一个小组作业或者个人作业。
TUD橙色大厅(TUD orange hall) © Carly Wang
第二年为一整年的毕业设计,包括课题研究理论部分和设计部分,理论部分为一篇论文,设计为一个完成的成果,两个部分都会在一整年的时间里,定期汇报成果。Urbanism 下有很多有趣的课题可以选择,包括:城市肌理(Design of Urban Fabric), 城市新陈代谢与气候(Urban Metabolism and Climate), 过渡领土(Transitional Territories),综合性城市规划(Planning Complex Cities, City of Future), 城市历史(History)and etc. 每个课题的师资配置是不同的,每年也会进行一定调整。每个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主导师,和不同专业的副导师。我因为个人兴趣,选择了跨学科的Transitional Territories(当时叫Delta Intervention),结识了很多不同专业的朋友,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思考方式,同时老师也是非常负责,严格要求大家,收获颇丰。
TUD水景观课程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04城市设计和景观建筑的交叉路口探索景观都市主义
综合了在同济大学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学习经历,让我对城市设计和景观建筑设计产生了兴趣。在荷兰的这些年里,曾在两个不同的办公室参与设计,一个专门从事城市设计,另一个偏景观设计,也让我更确定了自己的兴趣在于城市化和景观建筑的交叉,希望可以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宜居城市,在更可持续、更有弹性的城市环境方面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这几年,“绿色潮流”的概念不仅仅只存在于欧洲,甚至全世界,将自然带入城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众所周知,绿色空间对我们的福祉至关重要,但现在,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将它们融入我们的建筑环境的必要性。从纽约到新加坡,从设计郁郁葱葱的公园到在建筑物一侧创建垂直花园,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投资绿地,以此作为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谁不想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漫步公园或在屋顶花园休息?
注意海浪的荷兰标识(Dutch sign of wave) © Carly Wang
回顾过去这几年的工作,通过不同的项目,比如打造绿色屋顶、公园、花园、城市广场等项目为创造更宜居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做出贡献;展望未来,我看到了将景观设计纳入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日益增长的趋势。这是由于人们认识到绿色空间对公共卫生、社会福祉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在欧洲的学习和工作中,都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景观都市主义的未来将优先考虑具有气候适应性的设计,结合智能技术,促进健康和福祉,利用绿色基础设施,优先考虑社区参与,并优先考虑可再生设计原则。
对于有兴趣从事景观都市主义职业的年轻本科毕业生,我建议深入探索这六个趋势。 特别是,了解气候适应性设计、智慧城市、健康福祉、绿色基础设施、社区参与和再生设计的原则对于创造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环境至关重要。
1.气候适应性设计 (Climate Adaptive Design):随着气候变化的威胁越来越大,景观都市主义将越来越注重创造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天气模式的设计,例如设计更具适应性的公园和能够抵御洪水和干旱的绿地。
2.智能城市(Smart City):随着技术的进步,景观都市主义将更多智能技术融入城市设计,例如使用传感器监测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温度和交通流量。
3.健康福祉(Healthy City):疫情使人们重新关注公共卫生和福祉的重要性。未来,景观都市主义将优先创造促进身体活动、心理健康和社会联系的设计,例如将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纳入城市景观。
4.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景观都市主义将越来越多地优先使用绿色基础设施,例如绿色屋顶和墙壁,以帮助减轻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5.社区参与(Social inclusiveness):社区参与将成为景观都市主义中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师寻求与当地居民和利益相关者更紧密地合作,以创造反映他们需求和愿望的景观。
6.再生设计(Sustainable Design):未来,景观都市主义将越来越重视再生设计原则,例如设计可以固碳和改善土壤健康的景观,以此作为创造更具可持续性和弹性的城市环境的一种手段。
荷兰角大坝(Hoek van Holland Dike) © Carly Wang
最后,祝愿大家找到心仪的导师、实习或者工作,希望所有年轻人或者职业建筑师、规划师都能取得成功,有机会对城市景观产生积极影响,并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
© Carly Wang
文中图片文字均来自作者 © Carly Wang,
未经许可禁止任何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
详细咨询 Contact usWIIISH惟学空间24/25FALL留学申请报名中
更多留学院校信息、作品集、文书、软件学习等相关内容
欢迎全平台搜索关注【WIIISH惟学空间】
详细咨询来加客服 WIIISH惟小狼【WIIISH_Service】
责任编辑:
网址:行路 | Carly,在TUD遇见景观都市主义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40274
相关内容
“慢生活”理念下的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以义乌市宾王路为例论乐观主义
乐观主义偏见
旅行的意义:如何在路上找到真实的自己
在这里,遇见智慧生活
2022年徒步记——在行走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乐观主义者的表现
情境建构:日常生活美学与新都市主义批判
《景观的连接》:探索景观的边界,创造充满意义的“地方”
城市公园景观——景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