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的重要性(精选5篇)
《运动与家庭健康》:运动在家庭护理中的重要性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健康家庭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腹部手术后腹腔放置引流管引流为普外科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引流管的护理和拔管一般都在住院期间进行,但由于经济方面或病情的原因,有的患者需带引流管出院。虽然在患者出院前护士已做了带引流管出院的宣教和告知要注意的事项,但还是有发生院外管道脱落和感染。就如何保持院外引流管通畅、如何减少引流管并发症的发生等问题,我们经过出院前对患者或家属的培训、跟踪指导,目前带引流管出院无管道脱落现象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0年1月~2008年6月,先后收治因院外管道脱出住院者共11例(本院带管出院9例,他院带管出院2例),7例合并感染;其中T管3例,腹腔管6例,胃造瘘管1例,胰腺漏引流管1例。男7例,女4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28岁,平均52岁;脱管时间为术后7~15天内;管道脱出后除1例T管和3例腹腔引流管患者无明显症状外,其它7例均有不同程度腹部压痛,腹胀,继而高热达38.2℃以上。入院后立即行B超检查,腹穿或T管造影。8例沿原来的瘘道再次手术置管,3例不再置管,11例患者住院后经积极治疗,认真护理,除1例合并其他疾病的T管脱出者住院2天后放弃治疗,余均痊愈出院。
2 原因分析
2.1 患者对引流管放置的重要性缺乏了解,以致下床活动或在床上翻身时不慎拔出。
2.2 引流管壁缝合不牢,剪线过短。与皮肤未固定牢;腹外引流管过短不利翻身。
2.3 引流袋内的引流液过多过重,未及时倾倒,外出活动脱出。
3 处理方法
3.1 做好心理护理与卫生宣教,大多患者对术后放置引流管目的及重要性缺乏知识,因此应向患者及陪护人员说明引流管引流目的及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庭积极配合。要积极开展对留置引流管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让患者对自身疾病、医学知识、保健知识、用药知识和引流管护理知识及相关操作知识有所了解。提高患者、家人或家庭保姆的家庭护理意识和能力,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责任而不是护理以外的额外工作[1]。
3.2 主动了解留置引流管患者的家庭护理状况,根据患者引流管家庭护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宣教计划,制定留置引流管家庭护理宣教计划和系统的健康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地实施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及护理技巧宣教,是护士护理工作内容之一,而且是很重要内容之一[2]。护士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患者本人、家庭或患者的家庭保姆等家庭护理负责人实施相关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家属或家庭保姆等护理负责人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水平,保证引流管家庭护理的质量。
3.3 向患者及陪护人员交代注意事项,做好引流管护理:(1)操作示范:每天更换引流袋,更换引流袋前后均洗净双手,用3%茂康碘消毒液以弧型消毒引流袋接口与引流管的衔接处,引流袋放置不可高于病人的腋中线,并保持无菌。经常从近体腔端向外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并做好记录。(2)体外段引流管要有足够长度,以利于患者床上活动;年纪较大者引流袋最好不要固定在床边,为防患者翻身、穿衣活动时忘记引流袋的存在不小心拔出引流管。(3)患者若外出活动,要用塑料袋装好引流袋并系在腰带的衣裤内,防意外拉扯脱落。(4)如果腹部有两根引流管,要分别固定于皮肤上并做好管道标识。2~3天回门诊更换引流管口和伤口敷料。(5)做好引流液的观察:①腹腔引流液一般是淡黄或稍混浊,胰液一般是清水样,每日引流液小于50ml。②T管引流的胆汁液一般术后3~4天可为棕黄色或金黄色,引流量在200~500ml/d[3]。③引流量突然减少或无引流液引出时,应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④若是T管患者引流量突然减少或无引流液引出,同时伴有突感右上腹腹内牵拉及物体脱落,随即右上腹持续胀痛、发热。应高度怀疑T管脱出,应立即上医院就诊。(6)不管何种管道脱出体外,应立即用干净的毛巾布类压住引流管口并上医院及时处理。
4 体会
4.1 在社区医疗机构还不完全复盖所有的居民和农村时,带管出院须要患者或家属护理管道和造漏管的,在患者出院前,护士一定要把出院后如何护理管道和造漏管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教会患者和家属,要求患者或家属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操作,护士讲解重点要求、注意事项,直到患者或家属掌握后才可以出院。
4.2 出院后定期电话了解引流管的情况,引流量等,随时了解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扭曲,引流管口有无感染等等。
4.3 经过我们努力,2008年7月~2009年3月,我院5例患者带引流管出院,无发生引流管脱落现象,均在规定时间内来院拔管,引流管口无感染。
参考文献
[1] 陈伟珍.影响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 11(7):868.
家庭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肺结核;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099-01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合理运用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病的治疗起决定性作用。由于服用抗结核药物的疗程长,所以在临床上有一部分病人因没有坚持用药,导致疾病的复发。针对这种情况,自2001年2月我科采取对出院病人进行家庭护理的方法,督促病人严格按照疗程用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1年2月~2004年6月我科收治了280例肺结核病人,出院后继续给予家庭护理的病人为206例,其中男142例,女62例,年龄19~55岁。
2 护理
2.1 采取家庭护理的依据
对个体而言,家庭是重要的社会支持者。有关家庭支持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发现,家庭支持与病人遵循医嘱行为有关,不良的家庭支持会使患者有不良的遵从行为,而家庭支持强的患者,其遵从行为好。肺结核病人用药的疗程长,短程化疗就需要6~9个月,长程化疗则需12~18个月。病人除了感染期必须住院治疗外,大部分的治疗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所以有效的家庭护理能够帮助病人较好地完成用药疗程,早日康复。
2.2 方法
2.2.1首先将病人作为护理对象征服肺结核最有效的办法是不延误治疗及确保病人服完整个疗程的药物,这样才能治愈。护理人员在病人出院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说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如果病人不按照正规的用药疗程治疗,致病菌会产生耐药性,治疗方案会变得复杂而且需要专家监督,病人开始治疗的1~2个月能坚持并感觉良好,要确保完成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治疗就困难了,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专科护士的作用就是消除不利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另外还要对病人说明大量吸烟、饮酒及睡眠不足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容易患传染性疾病。
在感染期时,如果不能住院就必须呆在家里,不要和其他人接触,尤其是小孩。护士要确定与病人的联系方式,在病人出院后,保证每日有联系,包括通电话或见面等,在病人情绪稳定能按时服药后,可延长联系时间,但要注意在服药1~2个月后由于病人自我感觉良好会忽视继续服药,所以在这时一定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并每月定时通知病人来医院复查胸片。
2.2.2将其他家庭成员作为护理对象护理人员同样要使家属认识到坚持治疗肺结核病的重要性,同时安慰鼓励家属,说明如何预防肺结核病。对于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尤其需要家庭的支持。家庭成员可以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病人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督促病人坚持服药。嘱其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随时与护士联系,护士会提供相关护理服务。
3 结果
通过对206例肺结核病人实施6个月的家庭护理,X线片检查证实结核病灶已经全部吸收。
4 讨论
在实施家庭护理中,对服用抗结核药物的病人实施系统的教育指导,护士向病人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帮助病人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使病人充分认识到用药的必要性,建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避免了有些病人由于用药依从性差,对抗结核药物认识不足,不重视监测及随访,而影响治疗效果或擅自停药[1]。
本次对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说明在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中家庭护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人出生时首先接触的就是家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所组成的系统是护理服务的对象。当个体之间产生冲突、护理观点上出现分歧或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误解时需要护理干预,护理目标是达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家庭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慢性心衰 心脏康复 家庭护理 慢性心衰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59-01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更为凸显;同时,随着各种社会压力、精神压力的增加,自然环境的改变等等不良因素的形成,各种疾病的多发、好发、年轻化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危害人类生命的的第一杀手。
随着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以及防病治病意识的提高,以家庭预防护理为基础单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认可。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数在家休养治疗,因此,家庭护理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二)临床好转出院的慢性心衰患者50列,50例患者心功能分级类似。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取家庭自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病人护理方法,不作任何干预,只做对照。
1.2家庭自我护理方法
1.2.1 合理休息――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使肾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除午休外,慢性心衰患者下午宜增加数小时卧床休息。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患者则应卧床休息。当心功好转后,应在家人陪同下进行床下的适当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活动。但要掌握活动量,当脉搏大于110次/分,或比休息时加快20次/分,或感到有心慌、气急与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1.2.2 减少诱因 ――劳累、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对慢性心衰病人来讲,无论遇到何种感染,均应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体弱患者有感染时,体温不一定很高,可能只表现为倦怠、嗜睡、食欲不振等,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与治疗,预防心衰发生。
1.2.3 心理护理―― 慢性心衰病人常年卧床,易产生“累赘”感,对生活信心不足,同时又惧怕死亡。因此,家属应多关心体贴,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患者应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自寻烦恼。生活上不过分依赖别人,但也不要逞强。对自己的病,应重视,但也不要过分关注,以免因过于紧张而诱发急性心衰。
1.2.4 调整饮食―― 合理饮食饮食在心功能不全的康复中占重要地位,其原则为低钠(盐)、低热量、清淡而易消化,注意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足量维生素、无机盐、适量脂肪,并应戒烟戒酒,最好少食多餐,避免因饱餐而加重或诱发心衰。
1.2.5 坚持治疗―― 要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以免引发严重不良后果;要熟悉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利于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就医、早治疗。
1.2.6 皮肤护理―― 慢性心衰病人常被迫采取右侧卧位,所以应加强右侧骨隆突处皮肤的护理,预防褥疮。可为病人定时按摩、翻身,护理动作应轻柔,防止皮肤擦伤。对水肿严重者的皮肤更应加强保护。
1.2.7 定期复查―― 包括心电图、心功能测定、体重与水肿情况,还要注意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和血钾、钠、镁以及尿素氮、肌酐等,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并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药物是否需要调整。
1.2.8 自我监测―― 慢性心衰病人应学会自我监测,以便对出现的各种症状和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发现,如出现气短、乏力、夜间憋醒、咳嗽加重、泡沫状痰、倦怠、嗜睡、烦躁等,可能为心衰的不典型表现,应及时就医。
1.3 评定方法
1.3.1 评定时间 2组患者均在干预前和干预一个疗程后各自评定一次。
1.3.2 观察指标和方法 以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水肿程度评定。
2结果
实验组呼吸困难程度和水肿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由于本病为慢性病,病程长,急性发作期需住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和好转后,需在家休养。随着医学模式[注: 名词释义 简介 医学模式的概念是在医学模式科学的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由单纯的生物型向生物―心理―社会型转变,护理工作的内容、形式、职能和服务范围发生了变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的延伸,是适应当前医学模式转变的积极探索。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对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带病延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为此合理、细致的保养非常重要,因为健康是生存质量的基础,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在现代文明和生活水准日益提高的今天,健康更加成为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为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的质量,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家庭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访视;糖尿病;遵医行为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类疾病,是我国常见多发病,患有此类疾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加之血糖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常引发感染、肾脏与心血管等并发症,导致高致残率与病死率[1]。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行家庭访视对其遵医行为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取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由总院收治出院后下转至我社区的的糖尿病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均为已婚。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7-70岁,平均(40.65±9.36)岁,其中1型患者10例,2型患者45例;观察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28-71岁,平均(40.68±9.37)岁,其中1型患者12例,2型患者43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于住院期间接受糖尿病系统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出院后行家庭访视,组成护师及以上职称护理人员小组,2人每组,具体访视措施如下:在患者出院2周内行1次访视,主要是对其家庭具体情况进行了解,获得家庭支持;出院3个月内每半月予以1次连续访视,于3个月之后每月进行1次访视,内容为加强患者与家属对于遵医行为的重要性认识,对其遵医行为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
1.3评价指标
用自制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的定期复查、自我检测、饮食控制、运动与药物治疗五方面对遵医行为予以评价,得出遵医率,并测定其生化指标,包括餐后2hPG(血糖)、FB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与尿糖等。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若P
2.结果
2.1两组遵医行为的情况
观察组定期复查、自我检测、饮食控制、运动与药物治疗的遵医率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
表1两组遵医行为的情况[n(%),n=5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生化指标的情况
观察组餐后2hPG、FBG、HbA1c与尿糖等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
表2两组生化指标的情况(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临床发现:大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能按照要求予以治疗,而出院后的遵医程度却显著下降,随着社区服务发展,家庭访视与慢性疾病管理已成为主要内容,且对遵医率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2]。为探讨糖尿病患者行家庭访视对其遵医行为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针对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定期复查、自我检测、饮食控制、运动与药物治疗的遵医率均显著比对照组高,表明糖尿病患者行家庭访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其遵医行为。可能因为在对患者行家庭访视时,护理人员小组的组成,可以对患者家庭情况予以了解,发挥家庭作用,强化家庭成员参与及配合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取得家庭的支持,不仅可时刻提醒与帮助患者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与药物治疗,而且可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减少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而有利于遵医行为的改善[3]。此外,可能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等对血糖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可减少与延缓并发症发生,从而能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关,护理小组家庭访视时的连续访视,使患者与家属对于遵医行为的重要性认识得以加强,有利于改善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4]。
同时,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餐后2hPG、FBG、HbA1c与尿糖等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优,表明糖尿病患者行家庭访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其生化指标。可能因为在对患者予以家庭访视时,护理小组对遵医行为与问题的了解,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遵医行为,对出现遵医率不高情况进行指导,提高患者与家属的认知度,且给患者留访视小组成员电话,方便咨询与指导,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化指标[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行家庭访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遵医行为,并改善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小习,祝茂仙.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置管引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9-91.
[2]徐月贞,刘丽,曹祝萍,等.基于 Peplau人际关系模式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访视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344-347.
[3]阳中华,邓云龙,陈向一.老年抑郁状态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579-2580.
【关键词】 哮喘; 护理指导; 哮喘日记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需要长期用药。哮喘的反复发作,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活学习、智力发展及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家长的工作、生活,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因此,为了减少哮喘的反复发作,使患儿及家长更好地生活,我科哮喘中心对患儿家长进行了护理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把我科从2003—2004年对家长的指导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57例,其中男46例,女11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9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4年。接触家长72例中,城市62例,农村10例;学历大学程度27例,高中35例,初中10例。
1.2 指导方法
1.2.1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在患儿住院期间经常与家长接触交谈。根据患儿的不同病情、病程,家长的文化程度,有目的地进行交谈,了解家长的心态,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由于哮喘的反复发作,家长的心理反应也是多样的、复杂的。有的家长盲目地认为,只要孩子得了哮喘自然而然就好了;有的家长则悲观消极,认为哮喘治不好、对疾病的预后缺乏信心。因此在交谈时我们的态度要诚恳,有耐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有关哮喘的知识及护理方法,取得他们的信任;同时发放一些哮喘资料,并定期播放一些哮喘儿童通过正确用药后,正常生活、学习及冬令营、夏令营活动的录相,尽可能地解除家长的顾虑,增加家长的信心,指导他们用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正确的心态对待患儿的疾病,强调在疾病的治疗及恢复过程中家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1.2.2 讲解哮喘知识,强调长期用药的重要性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律用药,但大多数家长对此不甚了解。他们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时间用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常常见病情好转或症状暂时消失就自行停药;或在思想上不重视,常乱用药或不规律用药,这些做法很容易导致哮喘的反复发作。为此,我们及时了解家长对哮喘知识掌握的情况,播放哮喘知识讲座录像,有针对性的讲解哮喘的病机、诱因、症状、治疗(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护理及预后,解答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家长对哮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懂得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指导家长观察用药效果,定期检查、及时复诊[1]。
1.2.3 指导家长做好生活护理
患儿自控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差,指导家长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减少哮喘复发是很重要的。患儿生活的环境要清洁,采用湿式清扫法,居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没有霉菌生长;饮食宜清淡,少时多餐,禁食雪糕等冷饮及已知能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2];起居定时,注意休息,不要剧烈运动;少去公共场所,预防感冒。保持患儿心情舒畅,使其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快乐生活。
1.2.4 指导家长做好哮喘日记
哮喘日记是一种表格,内容包括夜间、白天咳嗽、喘促的程度、运动及用药情况。指导家长填写表格,借助仪器来画曲线图,让家长懂得做好哮喘日记对观察病情、掌握发病规律及用药的重要性。对文化程度较低、理解能力较差的家长耐心指导、反复演示,使其完好地正确地做好日记。嘱家长在哮喘不发作的前提下,每2月复查1次[3],并携带哮喘日记。如病情有变化,要随时就诊。
转贴于
1.2.5 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做好发作的紧急处理
哮喘的反复发作与许多因素有关。指导家长寻找发作原因及发病规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复发。一旦哮喘急性发作,让患儿取半坐或端坐位,解开衣领,呼吸清新空气,必要时使用急救药。如用药后仍不能缓解,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1.3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对患儿家长进行询问式调查。内容包括哮喘知识,对服药重要性的认识,服药情况,入院前、后1年内发作次数及间隔时间。分别于患儿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年进行相应的资料收集及电话随访(出院后1年的资料收集结合家庭护理表的记录)。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t检验。
2结果
2.1入院前后患儿家长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见表1。表1入院前后家长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例注:与入院时比较*P
由表1可见,入院前后患儿家长对哮喘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意义;入院后对服药重要性的认识亦有显著提高(P
2.2 患儿住院前、后1年内用药及复况比较
见表2。表2患儿住院前、后1年用药及复况比较注:(1)与住院前比较*P
表2可见,患儿出院后服药的遵医情况显著好于住院前,发作间隔时间明显延长(P均
另外,在48例患儿中有7例父母同时接受指导,其患儿发病次数明显少于其他患儿。
3讨论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且多种诱因都可能引起发作。1年来我们对47例哮喘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指导,使患儿家长对哮喘知识的掌握及用药重要性的认识显著提高,多能完全遵医嘱用药,患儿复发率减少,发作间隔明显延长。这说明科学实用的护理指导对巩固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小香.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角色消退病人治疗依从性与复发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4):899-900.
网址:家庭护理的重要性(精选5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48587
相关内容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文(精选5篇)家务劳动的重要性(精选5篇)
家庭理财方案精选5篇(如何管理家庭财务)
家庭理财规划的建议(精选5篇)
家庭养生保健(精选5篇)
家庭教育的智慧(精选5篇)
保护文化建议书(精选5篇)
家庭理财规划建议(精选5篇)
家庭急救小常识(精选5篇)
家庭健身计划(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