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079

发布时间:2024-12-12 11:56

5G网络的理论速度可达到数十GB/s,比4G快数百倍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5G通信#

1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社区地震应急工作的基本要求,给出了震前准备和震后应对的内容、方法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行政村和自然村等基层组织的地震应急工作,城市的街道、农村的乡镇的地震应急工作也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48-2009 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指南

      GB/T 30353 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

3 术语和定义

      GB/T 303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区 community

      一定区域内由居民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注:包括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

      [GB/T 23648-2009,定义2.1]

3.2

      紧急疏散场地 area for emergency evacuation

      供居民短时间紧急集散与避难的场地,一般为社区绿地或建筑物之间的安全空旷地带。

4 基本要求

4.1 社区应遵循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履行地震应急工作义务。

4.2 社区的负责人应组织本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社区应确定专人(地震应急管理人)具体负责社区地震应急工作。

4.3 社区地震应急工作的基本任务包括:

      ——组织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开展地震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

      ——做好疏散和物资准备工作;

      ——震后引导居民安全疏散和自救互救,收集、报告灾情,并协助做好居民生活安置、次生灾害防范与处置、维持社区秩序、开展心理帮助等工作。

4.4 社区应将地震应急救援服务纳入本社区志愿者服务内容,服务内容见GB/T 23648-2009。

4.5 社区应帮助和指导居民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5 震前准备

5.1 预案编制

5.1.1 社区应编制地震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中包含地震应急内容,主要包括:

      a) 社区基本情况。包括社区面积、居民人数、公园绿地分布、避难场所分布、建(构)筑物抗震能力、区内医疗机构、重点帮扶对象、次生灾害源及危险源分布等;

      b) 地震安全避险责任制。包括社区负责人和地震应急管理人的地震应急工作职责;

      c) 灾情上报。包括灾情调查、报告的内容与方法;

      d) 疏散要点。包括疏散计划、疏散路线、疏散方式和时机、疏散警报、疏导用语运用等;

      e) 救助要点。包括组织居民互救的程序、互救具体要求,互救、求救对象及联系方式等;

      f) 次生灾害防范和处置要点;

      g) 居民生活安置要点;

      h) 社会治安要点;

      i) 保障措施。包括宣传教育、疏散准备,通讯、广播、照明、药品等物资准备等。

5.1.2 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进行修订,修订时间不宜超过5年。

5.1.3 社区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或修订可参照第4章、第5章、第6章内容

5.2 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

5.2.1 社区应利用各种形式和时机开展避险、疏散、自救互救等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

5.2.2 社区应根据自身特点、条件和居民构成,采取下列形式进行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教育:

      a)办墙(板)报、电子板报,在小区网络刊载文章等;

      b)发放宣传品、开办讲座、播放影视录像等;

      c)结合其他社区活动。

5.2.3 地震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地震科普常识;

      b)地震灾害的分类与分级,地震应急工作的原则;

      c) 社区地震应急预案;

      d) 地震避险原则,家庭、公共场所、户外的震时避险方法;

      e) 震后疏散方法;

      f) 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g)家庭以及不同身体条件人员的自备地震应急物品及其存放方式、更换时间等;

      h) 居住区附近的紧急疏散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位置以及震时使用要求;

      i) 报警方法和求助电话使用方法。

5.2.4 地震避险的培训与演练内容包括:

      a)地震避险方法的选择和要点、注意事项;

      b)躲避地点选择和躲避要领,如姿势动作、保护头部、降低重心等。

5.2.5 震时撤离与震后疏散培训与演练内容包括:

      a)家庭的撤离方案、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撤离路线;

      b)震后的疏散计划、居住区周边区域的疏散路线、疏散警报、疏导用语;

      c) 震后疏散方法和疏散用语运用;

      d) 疏散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与互助方法;

      e)疏散场地维持秩序。

5.2.6 自救互救培训与演练包括:

      a) 自身被埋压时的自救办法和震时他人被埋压时的互救办法;

      b)家庭内煤气、用电设备或电源等的紧急处置方法;

      c) 不同受伤部位和伤情的紧急处理办法,如消毒、包扎、止血、固定、搬运以及心肺复苏等的简易急救方法;

      d)救护器具的使用方法。

5.2.7 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中有关地震避险方法、疏散方法参见附录A,地震自救互救方法参见附录B,简易急救方法参见GB/T 23648-2009。

5.3 疏散准备

5.3.1 社区应结合本社区或相邻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市政空地,利用社区内的开阔地带设置紧急疏散场地。紧急疏散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远离高大建(构)筑物;

      b) 远离危险物,如危险化学品和生产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工厂,放射物和有毒化学品,高压输变电线路等;

      c) 避开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的区域;

      d) 易于通达;

      e) 有条件的可在出入口设置标志;

      j) 有条件的可建设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

5.3.2 社区应制定疏散安置方案。疏散安置方案应根据灾害程度和居住区、群体实际情况确定应急疏散安置地点、疏散方法和物资准备等。

5.3.3 社区应根据不同居住区的特点和疏散人数,合理规划疏散路线,并设置明显的永久性疏散路线标志。

5.3.4 社区应根据不同居住区的疏散要求和应急预案,确定合适的疏散疏导人员及其分工,并进行演练。

5.4 物资准备

5.4.1 社区应根据本社区的规模和特点配备必要营救工具和急救器材,基本营救工具、基本急救器材目录见GB/T 23648-2009的附录A。

5.4.2 社区应配备应急通讯、广播、应急照明等器具,有条件的社区可储备一定数量的用于安置受灾居民生活居住的帐篷,储备一定的应急饮用水、食品、药品。

5.4.3 社区准备的地震应急物资应经常检查、维护,并及时更换。

5.4.4 社区应指导居民置备地震应急用品,地震应急用品种类和内容参见附录C。

6 震后应对

6.1 紧急处置

6.1.1 当发生灾害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时,社区负责人应迅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进入本社区的各居住区,指导和帮助居民应对地震灾害,并根据情况开展以下工作:

      a)组织居民开展自救互救;

      b)在住宅建筑之间、重要道口,定人守护,引导居民进入紧急疏散场地;

      c) 调查、通报社区内发生的地震次生灾害及次生灾害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如需看标准全文,请到相关授权网站购买标准正版。

网址:GB/T 31079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52409

相关内容

GB/T 12706.2
GB∕T 7784
GB/T 40356
GB/T 12706.4
GB/T 5750.2
GB/T 5750.4
GB/T 5750.6
【标准解读】GB/T 18883
GB/T 26572
GB/T 21086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