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手记

发布时间:2024-12-13 00:45

手账家庭记忆:记录家庭重要时刻的方式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方式分享# #手账生活方式#

内容简介  · · · · · ·

《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是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也是一位著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乐观精神的人生励志书。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不过三个月。他和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真的没有生路了吗?外科、内科、中医、“太医”,分别给出了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案。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做化疗?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该不该使用特效药?该把性命托付给谁?他调整心态,积极搜集诊疗信息,甄别真伪。他仔细观察医生的得失,也观察病友的成败,最终选择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走出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五年了,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越来越健康。他真切地认识到,癌症不是绝症,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机会...

(展开全部)

《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是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也是一位著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乐观精神的人生励志书。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不过三个月。他和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真的没有生路了吗?外科、内科、中医、“太医”,分别给出了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案。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做化疗?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该不该使用特效药?该把性命托付给谁?他调整心态,积极搜集诊疗信息,甄别真伪。他仔细观察医生的得失,也观察病友的成败,最终选择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走出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五年了,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越来越健康。他真切地认识到,癌症不是绝症,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机会。

海报:

重生手记的创作者  · · · · · ·

凌志军

作者简介  · · · · · ·

凌志军

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长在北京。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他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陆续出版9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7年,他罹患癌症,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应对治疗,逐步康复,并以亲身经历写下《重生手记》。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3年出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长》),9年来先后7次再版,3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读者喜爱。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

(展开全部)

凌志军

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长在北京。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也是畅销书作家。

他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陆续出版9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7年,他罹患癌症,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应对治疗,逐步康复,并以亲身经历写下《重生手记》。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3年出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原名《成长》),9年来先后7次再版,38次重印,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读者喜爱。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别让医生吓死人
死到临头的感觉 /002
危险的陷阱 /007
中国式的“专家门诊” /012
恐惧的由来 /017
中外医生之对比 /024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过度治疗正是目前癌症治疗领域里最严重的弊端之一 (查看原文)

天蓬

2012-12-27 13:50:42 —— 引自第131页 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坚强,去接受那些应当接受的治疗。 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去拒绝那些不应当接受的治疗。 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去分清楚哪些是应当接受的、哪些是不应当接受的。 我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从容地迎接死神降临,什么时候该坚定地寻找康复之路。视死如归固然可敬可佩,叩开康复之门却更困难也更可贵。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查看原文)

阿Pe

2013-12-17 00:04:01 —— 引自章节:前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重生手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16.20元

8.88元

19.99元

48.96元

23.60元

喜欢读"重生手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1 有用 Tinnn 2014-02-13 06:33:58

作为一个病患专业户提前备课,结果看到最后居然有点感动。虽然作者竭力中立还是偏激否认了中国大部分医生,嘛。。一味捧外国大夫不好。虽然很大程度上的确如此。。。然后不管什么病,他人方法都只能借鉴不能复制,比如作者的肿瘤就比较特殊。但是作者的心态还是可以学习的。

1 有用 Little Bee 2013-07-17 21:28:09

我想向身边的每个人,无论健康的还是抱恙的,推荐这本书。作者以自己波折的求生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当前中国医疗环境的种种问题和治病保健的误区,也让我们跟着体会了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这并非是一本简单的“病中日记”,里面既有让人眼眶湿润的历历生活,也有理性的思考分析,对每一个人都有极大的启发。作者让我们看到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强大和忠诚,却又如何平日里被我们各种疏忽百般折磨,且在病魔袭来前被我们慌乱地抛弃,... 我想向身边的每个人,无论健康的还是抱恙的,推荐这本书。作者以自己波折的求生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当前中国医疗环境的种种问题和治病保健的误区,也让我们跟着体会了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这并非是一本简单的“病中日记”,里面既有让人眼眶湿润的历历生活,也有理性的思考分析,对每一个人都有极大的启发。作者让我们看到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强大和忠诚,却又如何平日里被我们各种疏忽百般折磨,且在病魔袭来前被我们慌乱地抛弃,转而盲目求医。生命可贵和坚强,在这本书里以一种痛苦而生动地方式再次被感知。力荐,力荐。 (展开)

6 有用 hpcx 2018-01-12 18:17:48

好书,读来自有收获。但有几个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一是一开始专家们就认为是肺癌脑转,但是原发灶只有1cm,而且转移路径上跳了好多站(跳过纵膈,颈部,直接到脑了),这个肺癌脑转的诊断实在是不怎么站的住脚,不知道专家们都怎么了;而且,竟然最开始没人关心这个关键的肺部原发灶,包括所有医生和病人自己…… 二是对于肺部占位是否是肺癌,做个穿刺或者pet可以比较明确的诊断,很简单,但竟然出现了绝大部分医生觉得... 好书,读来自有收获。但有几个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一是一开始专家们就认为是肺癌脑转,但是原发灶只有1cm,而且转移路径上跳了好多站(跳过纵膈,颈部,直接到脑了),这个肺癌脑转的诊断实在是不怎么站的住脚,不知道专家们都怎么了;而且,竟然最开始没人关心这个关键的肺部原发灶,包括所有医生和病人自己…… 二是对于肺部占位是否是肺癌,做个穿刺或者pet可以比较明确的诊断,很简单,但竟然出现了绝大部分医生觉得不是而患者力排众议选择了直接手术…… (展开)

33 有用 成知默 2016-07-17 09:58:07

2016年已读076:承认作者所说,要做一个聪明的病人,有自己的甄别力和判断力,也不可否认,现今的医疗环境的确存在诸如门户之见、壁垒森严甚至过度医疗的弊端,但对作者以一己经验批判整个医疗体系的做法持保留态度。况且,将作者包装为“脑转移的肺癌晚期”患者、正规医疗途径外以一己之力抗癌成功有误导之嫌,作者的治疗之路虽波折重重,但最后的早期肺癌诊断是无可疑的,专家的“化疗可做可不做”即说明作者病情尚轻,而... 2016年已读076:承认作者所说,要做一个聪明的病人,有自己的甄别力和判断力,也不可否认,现今的医疗环境的确存在诸如门户之见、壁垒森严甚至过度医疗的弊端,但对作者以一己经验批判整个医疗体系的做法持保留态度。况且,将作者包装为“脑转移的肺癌晚期”患者、正规医疗途径外以一己之力抗癌成功有误导之嫌,作者的治疗之路虽波折重重,但最后的早期肺癌诊断是无可疑的,专家的“化疗可做可不做”即说明作者病情尚轻,而且个体差异性极大,个人经验对他人的指导意义毕竟有限。治疗是不可逆的,对重症患者来说,有时一个选择不是对与错的差别,而是生与死的分际,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就好。 (展开)

0 有用 草木芃 2024-11-21 20:39:15 广东

值得一读,贵在真实、思辨,作者很聪明,但可能引起误导,幸存者偏差;还是要有钱有关系,比普通人的医疗资源好太多。摘录:正确的治疗方向比最佳治疗时机更重要;重治轻养是错误的,往往高估祛邪低估扶正。

0 有用 七月 2024-09-19 09:00:48 河南

两小时四十分钟读完,很多处都深有共鸣。凌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观察,帮助了更多的癌症患者及家人在寻求康复的路上减少伤害和痛苦,得到启发和希望。尽管癌症破坏力极大,可对他还有很多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来自死神的巨大礼物。与死亡直面后能继续行走在这世界的人是幸运的,福祸相倚,生命中所有的事情莫不如此。@2024.09.19xinxiangdong

0 有用 找阳光的凌儿~ 2024-07-22 00:21:01 四川

一本很真实记录抗癌心路历程的书。 从接到癌症消息,到全家人心理崩溃,到开始找寻不同的医生慌乱着急的求助,再到家人们自己查资料结合读人的各方面分析去选择治疗的方案。 作者是幸运的,因为她的家人是睿智的,帮助他多方搜集判断找到了最合理的治方式;他遇到的医生也拥有专业的技术,多年的经验以及高尚的医德,给了他最精准的疗养方案;他所拥有的朋友也在自己身边,用着最朴素的方式,买唱片买相声片给他提供了很多快乐。... 一本很真实记录抗癌心路历程的书。 从接到癌症消息,到全家人心理崩溃,到开始找寻不同的医生慌乱着急的求助,再到家人们自己查资料结合读人的各方面分析去选择治疗的方案。 作者是幸运的,因为她的家人是睿智的,帮助他多方搜集判断找到了最合理的治方式;他遇到的医生也拥有专业的技术,多年的经验以及高尚的医德,给了他最精准的疗养方案;他所拥有的朋友也在自己身边,用着最朴素的方式,买唱片买相声片给他提供了很多快乐。 作者在后面谈到,“人的快乐源于单纯。心态的健康更加能呵护肉体。”很赞同,心灵永远是最好的防护牌。 还有一句,“生命更注重质量而不是强度”,如果活着是一种折磨,不如选择从容面对死亡,这份态度也很难有。 (展开)

> 更多短评 447 条

我要写书评

重生手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9 条 )

舊雨 2012-10-19 10:55:22

生老病死,我们该谈些什么

生老病死真是平常。中国人能欢欣地谈论“生”,偶尔忧虑的谈到“老”,但关于“病”和“死”,好像真是一个默契的禁忌,避之则吉,从容又豁达的谈到它们,是异数。所以,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和凌志军的《重生手记》虽然病情不一,走下来的路长短不一,但他们共同之处面对生死...  (展开)

按键伤人 2018-09-12 10:15:33

一部“肉食者鄙”的成功学教程

作者是谁我不知道,但是看着书中一个个平时我们只能在新闻里看到的人物帮他看病对他嘘寒问暖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来头很大。 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脑瘤误诊的治疗过程,二是肺癌的治疗过程,三是后续自我康复训练,谈谈自己对每一部分的看法。 先说脑瘤误诊阶段吧,作者最...  (展开)

玉娇龙 2012-11-29 11:42:21

乔布斯没做到,他做到了。

读完此书,心情激荡,除了为一个癌症痊愈的奇迹,更为这过程中作者时刻彰显的判断力、做事方法:在“绝症”面前有判断力、有逻辑、有质疑辩证、有严谨态度、有用乐观压制恐慌的信念。 先天的人格、岁月的积淀、资深记者以及时政作家的历练,让他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 我相...  (展开)

晴空 2012-09-29 17:05:40

君临生死水静心闲

(文/胡艳丽) 本文所评图书:《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作者:凌志军,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0月(第1版) 声明:本文是博集天卷特邀知名书评人胡艳丽为《重生手记》撰写的原创书评,而10月15日发表于《兵团日报》署名张佳玮的书评文章:...  (展开)

雪崽 2013-06-19 22:34:30

不是每一个病人都有他这样的运气,也不是每一个病人都有拒绝化放疗的资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来不想写这篇评论但是看了筒子们的书评中清一色地说他是肺晚我真是忍不了了。他是早期!没转移!我不得不说这书有过度宣传的幌子,凌志军并不像宣传的是一个肺癌晚期脑转移的患者。看过书后才知道,他其实是肺癌早期患者。 他的幸运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他的脑部肿瘤是罕见...  (展开)

李小丢 2012-11-05 15:29:18

别让医生吓死你,让郭德纲治愈你

凌志军是我最近看到的第二个感谢郭德纲的癌症病人,第一个是10月末看到的新闻,说的是洛杉矶郭德纲美国巡演洛杉矶演出后,一位大姐来到了化妆室给郭德纲鲜花跪谢,说:“谢谢救命恩人,七年前得了癌症,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被化疗的痛苦折磨着,那时唯有听你的相声,减轻了痛...  (展开)

Diana 2013-04-20 21:59:19

生命启示

没有经历过的人是很难有深层次的体会的,我已经开始认同这点。 所以不敢说真的对这本书的内容有完全的体会。 读这本书时,带着心灵上的伤痛。 我把心理上的伤痛当成作者的癌症一样去体会,多谢带来的生命的启示。 启示一:生命旅程的本质是一个人。 我们一个人呱呱坠地来到这...  (展开)

xiahjay 2013-02-17 00:23:25

对癌症和医疗的重新认识

看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中国人和欧美人对癌症的认识有这么大的差别;我不知道中国人对癌症的恐惧以及猛烈的治疗方案已经过头;我不知道中国的癌症治愈率竟然是美国的1/5;我更没有意识到大部分专家医生看的不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是冷冰冰的病例——我以为,在世界的任何一...  (展开)

> 更多书评 59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Amphe

Amphe (‘爱是永不止息‘)

原文摘抄 1.身心合一. 快乐源于单纯,健康也是如此。心灵有可能成为肉体最完美的守护者,也有可能成为肉体最直接的摧残者。身心合一。它让我的精神力量变得强大,也让我的生命变得快乐和富有生机。 2.不治而愈. 我们最自然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过高的估计一生的力量和药物的作用,过低的估计自己身体的力量。这次的经历让我对人体的力量感到非常惊异。我惊异与它对生命的忠诚,更惊异于它对外来伤害顽强的抵御能力和修...

2013-03-17 08:27:07   2人喜欢

晴空

晴空

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就像晴天霹雳,让我和我的家人措手不及。我对自己的身体一向自信。这不仅因为每年一次的体检指标全都正常,还因为我没有什么不良嗜好。而且我还是个喜欢运动的人。所以,当医生宣布在我的颅脑、肺叶和肝脏上都发现恶性肿瘤的时候,我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与死亡如此接近! 那是2007年2月12日。当时我站在北京医院脑神经外科的医生办公室里,我的颅脑和胸部胶片悬挂在一个巨大的灯箱上。 “这里有,这里有,啊……...

2012-09-20 17:18:01   2人喜欢

齐木楠雄

齐木楠雄 (颜一)

《重生手记》 首先,是写给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书。 关于癌症的书籍,有的关于癌症饮食参考,有的关于癌症科普,关于不同癌症发病原因,以及一些治疗方法的介绍,作用机理等,这本是中国患者写的,关于就医过程,患者心理,亲属心理,对专家诊断的态度,可以切身体验整个过程,感受到医院凝重的氛围,病患们就诊时虔诚又战战兢兢的样子,医院消毒水的味道,病房门外的嘈杂声。这本书给了癌症病患和亲属一些参考建议,对于癌症,...

2019-12-31 13:22:23   1人喜欢

悦

我虽然看不到癌细胞的生长,但我能够看到田野上杂草丛生的情形。你拿刀割,用火烧,用除草剂除,它一时没了,很快又会长出来。为什么呢?因为让它生长的环境——阳光、土壤、雨露,都还存在。我猜想,癌细胞的情形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不能追本溯源,改变促使它滋生蔓延的起因,那么,不论你有多么了不起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都难免会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局面。 不能确认有好处,而能够确认有坏处的办法,坚决不用; ...

2016-07-06 00:17:50   1人喜欢

论坛  · · · · · ·

网址:重生手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58035

相关内容

重生手记(插图修订本)
重复手写+无缝数字化=超强笔记
日记生成网站,记录生活的智能助手
谨记五大重点 10分钟速成卫生间装修高手
让科技更好服务生活(记者手记)
#生活手记# 9.2...
让环保理念融入生活细节(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让环保理念融入生活细节
生活手记—《大扫除》
#生活手记#10条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