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生态农业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生活知识# #生活方式# #绿色生活# #生态农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市农村产业融合在纵向上产业链不断延伸;横向上美丽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农村产业融合进入速度不断加快、领域不断拓宽、程度不断深化、内涵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创新的发展阶段,为拓宽我市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亮点纷呈,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融合阶段,受惠农民的范围不大,融合面不广,融合产业的稳定性不高。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落地角度看,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土地问题成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突出制约。农村产业融合的落脚点是农村,融合的形式包括扩大产业链条,发展乡村旅游等,都涉及到需在农用地上建设加工厂、餐饮区、住宿区等,而按照国土资源部规定,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度假场所、各类庄园、酒庄、农家乐、以及各类农业园区中设计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展销等永久用地,必须严格按建设用地进行管理,导致许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难以正常实施。一些电商的经营场地、仓储用地和大规模培训场地用地也难以得到满足。
(二)利益联结松散、稳定性不高导致融合脚步放慢。一方面从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看,大部分地区目前的利益联结机制仍以订单农业为主,而且订单农业违约率较高,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比例很低。另一方面从土地流转到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的模式看,农户土地流转主要收取流转租金,农户受聘在规模经营主体中打工也主要按工作时限支付劳务费,农户与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不紧密,导致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年限不长,农户看到经营主体获利后违约不再续租等问题时常发生,使得一些具备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的经营主体不愿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进行更好的项目开发。
(三)农村人才的匮缺限制融合的精细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缺乏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人才的集聚规模效应未体现。一方面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多,另一方面目前具体从事农业生产的仍以50岁左右的老农民为主,多数目不识丁,农业生产靠经验、靠体力,科技的结合程度非常低。同时,农村子女多数对于农业的认识仍局限在父辈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现代农业在农村子女中的传播不广,导致多数农村子女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在学校所学也与农业无关,现代农业急需传承人。
(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大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本和风险。我市仍存在一些地区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的农村供水、供电、供气条件差,道路、仓储物流设施、网络通讯等不发达,与城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衔接性不强。部分适合三产融合发展的地区道路等级差;农村电网改造滞后,农村电压不稳定,电费价格偏高;部分地区农村水利和饮用水安全设施不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滞后,仓储物流设施严重缺乏;农村污水处理虽都有建设,但质量差,许多地方通过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仍然是劣五类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延缓了新业态的发展,增加了特色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加大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本和风险。
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地制度。土地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通过农地流转、废弃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等措施,破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土地瓶颈。要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用地给予倾斜,建议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等农村项目,实行用地计划指标单列。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区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将建设用地规模和年度计划指标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在征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和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依法使用农村工矿、学校废弃用地、闲置宅基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四荒地,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及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建立报批绿色通道,实行优先供地和审批政策。
(二)培养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或合同契约关系,而是要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及与普通农户之间形成风险共担、互惠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要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与政策支持相挂钩,鼓励工商资本、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或者高于市场价收购合同,采取按收购量对农户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等利润分成方式。要推广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开展农村土地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和集体资产确权分股到户。要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户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入股企业,支持企业以资金、技术、品牌等入股领办专业合作社。鼓励探索建立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基于股份制和专业化分工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要完善利润分配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明确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维护农民利益。
(三)要健全人才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培训支持力度,要鼓励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和从事产业融合项目开发。要通过支持科技人员领办或参与产业融合项目开发,对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技能培训,提高研发团队和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收益中的比例等方式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到产业融合发展中。要通过在农村子女就读比例较高的职业技术学校中开设农业相关类型必修课等方式,提高现代农业相关知识普及率,开拓农村子女对农业的新认识,培养后续接班人。
(四)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提升农村道路等级,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并优先向产业融合项目倾斜,减轻融合项目开展基础设施投入成本。要改善涉农仓储、保鲜、烘干等设施条件,加强各类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产品集中产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支持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要提高农村信息化装备水平,增强网络覆盖面和稳定性。要根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建设交通导引牌、乡村停车场,强化休闲农业集聚区周边环境整治。要支持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村电力保障能力,并降低三产融合过程中用电收费标准,减轻用电压力。要根治农村污水治理为考核、做表面文章的现象,根据各村实际,科学合理的开展农村污水循环利用和治理,真正解决农村污水污染问题。
网址: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66444
相关内容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卫小春委员:当前农村安全饮水出现的几个问题及对策建议
洛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怀柔新农村绿化美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谈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整治效果及政策建议
新乡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我国高校二手图书行业市场现状、发展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