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文章】本期关键词:体验古籍修复(1)
使用书签标记重要章节和关键词。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阅读策略#
(钟熠昕 供图)
体验古籍修复技艺
小记者 柳南区实验小学17(3)班
钟熠昕
6月15日上午,在市图书馆阅甫书屋,小记者和家长们认真听市图书馆古籍部修复师粟卫民老师讲解什么是古籍、书本的日常保养知识、古籍修复的方法和历史,最后小记者们还体验了线装书的制作。
通过讲解,我了解到书籍要长期保存,就要做到三点:避光,避潮,避虫。书籍破损的原因有以下四点:水(水灾)、火(火灾)、兵(战争)、虫(虫咬)。对于虫咬,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应对,如:化学法,放置樟脑丸、灵香草等;物理法,可采取冷冻、真空等手段。粟老师还介绍了古籍的修复技艺及修复的流派。
讲完古籍的知识,粟老师开始教大家手工制作线装书。制作线装书需要技巧和耐心,粟老师一步一步地教大家,小记者在家长的帮助下认真地制作,一丝不苟。首先,我们需要制作纸捻,接着给内页对齐打孔,在打好孔的内页上用纸捻穿过打结压平,最后加上封面和封底就可以用针线装订整书了。经过细心研究,我们最后都正确地把书订好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贴上空白的书名签。这样,制作线装书就大功告成了。
我非常开心,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保管书籍的知识和制作线装书的技术,我要好好爱惜书籍,当学习资料越来越多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装订起来,既整齐又方便查找。
神奇的“魔术”
小记者 柳邕一小六(5)班 蓝欣萍
来到柳州市图书馆的阅甫书屋,我被这里的安静气氛所感染。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散开的古籍仿制品、一根针、一根线等。老师说:“非常欢迎大家来到柳州市图书馆的阅甫书屋,我也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有关古籍修复的知识。今天我们来修复线装的古籍。大家知道什么是古籍吗?”“古籍就是具有一定历史的书籍。”一名小记者回答。老师微微点了点头:“不错,我们一般称1912年以前的书籍为古籍。古籍有很多种,如线装、蝴蝶装、包背装等。”之后老师还说,若要书籍长期保存,一要避免阳光直射,二不要将书籍放在潮湿的地方。
古籍修复开始了。老师给我们两张纸和一个成品,让我们将一张纸剪成平行四边形,将纸对折两次,再从两边卷到中间,中间留一个大拇指宽的长度。之后将书纸放整齐,用两个夹子夹住。书纸已打好孔,我们把刚用纸做好的“订书针”穿进两个孔,留“大拇指部分”在上面,被卷过的部分先打个结,再将一头穿过打的结的背后,最后将多余的纸剪掉。要穿两个“订书针”,夹子才可以拿掉。最后,到古籍封面闪亮登场了。我们把封面与整理过的书页放整齐,再用针与线将这本古籍缝起来。我之前做“订书针”时已经比别人慢了一大截,缝的这一步老师都快讲完了,我才开始。因为太慢,我越来越焦急,最终还是没能完成古籍修复。
因为心情烦躁焦虑,我的古籍没能修复好,我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教训:做事情要有耐心,就算比别人慢,也不能失去原来的状态,更要耐心地听老师的讲解。
DIY线装书
小记者 雀儿山路二小16(2)班
龚正恒
6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柳州市图书馆举办的“指尖上的千年时光,古籍修复体验”——线装书手工制作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讲老师是柳州市图书馆古籍部的粟卫民老师。粟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书籍损坏的原因、书籍的储存方式以及线装书的由来。
线装书是指以线类进行装订的图书类型,又称古线装,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宋代是书籍印刷爆发的时代,开始出现多种多样的装订方法,线装书也产生于宋代。
在粟老师介绍完线装书的历史之后,接下来的环节让我们更为心动,老师将带领我们亲手完成线装书的制作。
老师发给我们制作线装书的工具:锥子、长尾夹、针、线,还有一本未成形的线装书。第一步,老师教我们做了两个纸捻,第二步给书钻孔,第三步我们要将书纸整理齐平,然后再用纸捻穿过书上的小孔,把书初步固定好,用针线从另外的孔里将书缝住,再包上书角,贴上标签,一本线装书就完成了。我动手做,前几步做得挺顺利,但到用针线缝书的时候,我的针线穿错了孔,线绕到了一起,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制作出了一本精美的线装书。
活动结束了,我感触颇深:我们的祖先多么聪明啊,能创造出线装书。我要好好学习,以后挖掘出更多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修复时光 传递文明
小记者 雀儿山路二小16(2)班
罗芸琳
6月15日星期六上午,我和姐姐很荣幸能参加小记者体验古籍修复的活动。一大早,我们来到柳州市图书馆阅甫书屋。
活动开始了,首先,粟老师告诉我们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国是世界上产生书籍最早的国家之一,1912年之前古代的书都称为古籍。由于年代久远,古籍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古籍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艺术品,破损了就要修复。粟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段视频,讲述了王学军是如何修复《本草》孤本古籍的,“古籍医生”真是出神入化,看得我意犹未尽。
了解完古籍修复后,我们开始体验线装书手工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亲手为自己装订了一本手工制作书,拥有人生第一本手工制作书,我要好好珍惜,慢慢记载我的秘密。
让古籍重获新生
小记者 胜利小学13(2)班 张天乐
有这样一种“医生”,他们手持针线,缝合修补;他们握着毛笔,涂胶着色;他们裁剪宣纸,粘补修合……这些“医生”就是——古籍修复师。他们用神奇的“医术” ,让一本本“病入膏肓”的古籍,在他们的手中“起死回生”。今天,我参加了柳州晚报小记者古籍修复体验活动,也做了一回“古籍修复师”。
给我们授课的是市图书馆古籍部的主任——儒雅的粟老师。他先给我们介绍了古籍的形成和发展。较早的古籍是卷轴,像画一样,后来受佛经的影响,变成了经轴的样子。初唐时期,出现了蝴蝶装。到了南宋,古籍基本定型,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线装竖排繁体字样式。接下来,粟老师还讲了古籍破损的原因,主要是水、火、兵、虫,即水淹、火灾、战乱、虫蛀。而这其中,虫蛀是最常见也是最难处理的,既要把虫除掉,又不能损伤书籍。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是将古籍放入专门的真空杀虫机中,让虫子缺氧而死。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发现,书籍的保护也是一门学问。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学习古籍修复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装订。先将一片纸条状的宣纸做成纸捻,它相当于订书针。然后把书籍翻动的一侧对齐,并用夹子固定好,在装订的一侧打孔。打孔可是个力气活,用锥子对准打孔的地方,用铁锤使劲地锤。这是老师和家长们帮助我们完成的。
打好孔,把刚才做好的纸捻穿进洞里,打个结,书就固定好了。这一步不怎么难,可是我打结的时候,拉轻了,书就不够紧实,拉用力了,纸捻又断了,这力度得恰到好处才行。
最后一步,将书的内页和封面用线装订好。我捏着针线,仔细地看着老师的示范,一步一步地跟着做。一开始,我手中的线好像不怎么听话,怎么绕都不顺手,不由得让我有些着急,手里都沁出了汗。还好,老师很耐心地做示范,有时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在订好第一和第二孔后,我开始找到些感觉了,不仅把线缝好,还整理得很平整。完成了这一步,书籍就装订好了。在封面右侧,贴上二指宽的写书名的纸条,一本完整的“古籍”就诞生了。
重要提示
合作双赢
与我们合作,双赢发展。
13607727377
13977228642
信息来源《柳州晚报》等
责任编辑:
网址:【小记者文章】本期关键词:体验古籍修复(1)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73026
相关内容
探访古籍修复师:用匠心“医治”古籍 在残卷中“复活”文明记忆王斌: 修复古籍残卷中的文明记忆
可体验古籍修复、雕版拓印,潘家园秋季古旧书博览会启幕
周六,跟随小记者体验文物修复
你见过“的哥”修复古籍吗?古籍修复师的故事
古籍修复师:复活文化记忆的“书医生”
古籍修复师:为古籍续命的“书医”
走进国图古籍修复:修补历史、传承文明
工匠书缘:古籍的修复与文化传承
图说 | 如何修复一本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