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空间
点滴生活 持之自主
——浅谈提升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中自我服务能力的策略
【内容摘要】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我服务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高低的关键。
【关键词】
小班幼儿 一日生活 自我服务 策略
【正文】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盥洗、如厕等。(如图)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一、点滴生活“回忆录”——解读幼儿自理能力特性,明确自理方向
我采用访谈、游戏活动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小班105位幼儿进行自我能力表现的调查如下:
图2幼儿全面生活自我服务能力表现
例如一:案例《我被“无视”了》
这是发生在一次午睡前的活动整理,孩子们各自整理自己玩过的材料、搬动椅子、入厕、脱鞋等,此时午睡室地上有一本散架的书,这时老师走过去,边捡起书边对着俊俊说:俊俊,你的书不要了?只见俊俊已经脱了鞋子顾着拉床没有回应老师的话。老师拿着俊俊的书,一页一页开始整理,还拿了订书机装订好俊俊的书。而俊俊对老师的语言和行为丝毫没有回应。经过多次的观察,俊俊对自己的物品也常常是丢三落四,不会管理,为什么俊俊会出现有这样的问题?
事例简思——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教师的无意行为(包办代替了本应该是幼儿完成的事情)或担心安全问题的顾虑,而忽视、剥夺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自我规划、自主学习的机会。其实,就像“给盲人引路”,虽然我们的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我们要彼此相信,只有适度的放手,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让幼儿逐渐学会照顾自己、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例如二:案例《是不会做还是不愿做》
午睡前,大部分孩子都很努力地自己脱着衣裤和鞋子,可是晨晨小朋友还是“稳坐泰山”一动不动,问他:“为什么不脱?”他说:“我不会。”老师就帮着他完成了。
事例简思——在这样重复了几次之后,我们想着经常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我们开始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来激励他自己完成,比如奖励小红花、好吃的东西等等。没想到的是晨晨小朋友不仅能很熟练地脱衣裤和鞋子,而且还能把衣裤折得整整齐齐的,就连起床后也能自己穿衣裤,这真的让我们非常讶异。
其实,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从不主动收拾自己用过的东西,有的幼儿看见自己脚下的废纸,不是主动捡起放进垃圾筒里,而是用脚踢到别的小朋友的脚边,有的幼儿从不主动参加幼儿园的值日生工作,问其原因说自己不会干,妈妈不让干等等。其实这些行为都反映出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养成自我服务意识及自我负责的习惯,又体现出缺乏责任心这一让幼儿终生受益的良好品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可一个人的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会自动出现的,它需要个人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的。
二、点滴生活“创设录”——多元化内容的创设,让幼儿更有积极性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多元化活动的创设能让幼儿更有责任心,更加积极参与到自我服务中。
(一)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1.结合主题活动,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丰富的活动内容以及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比如主题《小不点儿》中,“我的小手真能干”、“我学会了新本领”、“我会绕毛线”等活动,通过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通过手偶表演以及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的情景表演,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如手偶表演《小兔吃饭》,让幼儿了解各种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懂得饭前饭后洗手、漱口、擦嘴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再如情景表演《到鸭妈妈家做客》,通过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直观地了解进餐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总之,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多元化的游戏创设,形象直观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幼儿教学中要选择一些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体验的活动,帮助幼儿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已适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提升自信心以及增强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一生受益。我们利用区域游戏、竞赛游戏、儿歌游戏组织幼儿、引导幼儿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游戏中,并激发参与的兴趣,进而促使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1.区域游戏创设
幼儿的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是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区域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游戏活动,我们在区域游戏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出相应的区角,并投入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以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为游戏发展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解读,结合区域游戏,我们针对性的列出了游戏策略。(如表一)
区域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区域游戏材料库的创建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如表二)
2.竞赛游戏形式
此类游戏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巩固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赛精神。考虑到幼儿在练习这些生活技能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又没有激励的因素,幼儿很容易失去兴趣。于是我们把这种竞赛性的游戏改成阶段性的比赛。比如折毛巾比赛、叠裤子比赛等。
3.简短、易懂儿歌运用
幼儿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有直接指导学习的作用。
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我们运用了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例如《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
再比如洗手时我们编了顺口溜:打开水龙头淋湿手,擦上洗手液搓一搓,手心手背出泡泡,就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手。
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上分析,游戏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或几个步骤进行,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促进与提升。随着游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根据幼儿的适宜性发展依次投入能够在不同时段吸引孩子注意力材料、活动形式、图片,提高游戏效率。
三、点滴生活“巩固录”——深化、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这就需要老师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一)合理时间规划,巧练生活技能,进行巩固
针对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投放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摆设欣赏完全不能让幼儿真正的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幼儿要玩起来,并且有足够的时间玩,且要有效的玩。
利用晨间来园、饭后、离园前以及每日规定的区域游戏时间,幼儿都可以进区活动。这些时间点相对也比较长,幼儿也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探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游戏进度,灵活延长和缩短活动时间,让幼儿在充分投入、愉快享受游戏的同时,达到技能练习的目的。并对幼儿的自理能力习惯进行巩固。
(二)合理的空间布局,让幼儿随时可玩
《幼儿园班级管理》指出“好的空间设计应该适应儿童的身形和能力,以便于他们自由运动,并在没有成人帮助的情况下自主实现活动目标。”游戏材料的操作,除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外,我们的空间摆设也要让幼儿足够去玩。(如图)
在老师进行场地创设的同时,也可以根据每一个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由选择场地形成自己的一个创设性区角,让自己在足够且适宜的地方进行游戏。
例如,小班区域游戏“娃娃家”,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区域,因为刚入园能更快的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我们选择粉色调创设区域环境,当幼儿进行一家人吃饭的环节时,发现娃娃家里提供的桌子太小了,一大家子都会坐不下,还有美味的菜肴都摆放不下,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区域的调整,比如将娃娃家的格局的进行适当的扩大,可以用椅子或者栅栏进行区域划分,搬上教室里的教学桌子进行继续游戏。使之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游戏,在多次训练下可以更好的巩固生活自理能力。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良好的活动环境,能让孩子们更快乐、更开心的“玩”“学”“练”,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图示暗示,潜移默化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达到巩固的效果
入厕、盥洗、排泄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但是我们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幼儿身后不断地提醒他们,于是我们就用到了图示,这种将方法、规则隐藏在图画中,张贴在醒目的地方,用以帮助幼儿巩固生活技能。比如我以连环画的形式提醒幼儿饭后正确漱口;又如用水杯接水喝的时候应该排队,我们就在地板上贴了排队的标志,用来提醒幼儿按照这条线排队。有了这些图示,孩子们会相互监督。
(四)树立榜样,及时奖励,提高幼儿主动自我服务的兴趣。
根据幼儿好表扬的心理特点,我们隔一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聊聊最近谁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谁折的衣服裤子越来越整齐了等等,并且评出“小能手”和“进步者”,奖励小红花或者是小贴纸,盖章,鼓励其他幼儿向这些得奖者学习。这对于激发孩子们主动自我服务的欲望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五)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从而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针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调整策略,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体验“合力效应”。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一种自主活动形式,智慧性的创设各类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巩固技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游戏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还要不断的观察,思考,进一步的完善自我服务能力类游戏,帮助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上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庄军红·论学前期儿童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31(6):100-102.
[2]蒋东云·培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的策略 [J] . 广西教育. 2014(05).
[3] 陈洁·让小太阳自己发光——谈独生子女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5(18).
[4] 夏毅玲·随《指南》脚步,扬“自我服务”[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4(07).
[5] 郑贵芳·走个大圆圈 [J]. 幼儿教育. 2010(Z1).
[6] 冯姗姗·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04).
[7] 李晓敏·浅探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策略[J]. 求知导刊. 2015(18).
[8] 顾晓莲·品“活教育”,谈“活”教学活动[J]. 才智. 2012(05).
网址:教师空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8098
相关内容
七十三行|房屋空间的“魔法师”教师如何高效管理时间——读《教师时间管理策略》
室内省空间设计技巧 老师傅教你省空间
七十三行|整理收纳师:房屋空间的“魔法师” 让杂乱无章变井井有条
儿童美好生活与教育空间的重构
教师分享 | 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三亚教师自制太阳能家庭电站 可带动空调电磁炉
空间如何 ?16种节省空间的创意家居设计
烹饪与艺术:家庭厨师的定制厨房与美食空间
幼儿教师生活教育心得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