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乾隆皇帝如何改造他的“生活空间”

发布时间:2024-12-17 02:46

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编纂了《四库全书》 #生活知识# #历史知识#

文章图片1

读者朋友们,今天我们走进故宫,来到紫禁城的东北角,看看乾隆皇帝是怎么“倦勤”的。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就是,做皇帝太辛劳,厌倦于这种勤于政务的生活了。

1

乾隆皇帝算是高寿,活了89岁。在他亲政的第六十年,也就是85岁的时候,老皇帝决定履行自己的承诺,以表示对他那位圣祖康熙皇爷爷的尊敬,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嘉庆皇帝,自己光荣退休,做起了太上皇。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至1795年。

但是早在二十多年前,乾隆三十七年,也就是1772年,他就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养老干休所”了。那时他才六十出头,能不能活到退位的年龄他自己心里也没数,所以他给退休后要住的这座宫殿起了一个颇有祈福味道的名字:宁寿宫。在宁寿宫的旁边,乾隆皇帝还亲自设计了一座花园,这就是我们这期节目的主角,宁寿宫花园。由于宁寿宫花园倾注了乾隆皇帝的大量心血,隐藏着乾隆皇帝精神世界的很多情感密码,所以这里也被叫作乾隆花园。

文章图片3

乾隆花园位置图

乾隆花园的面积并不大,是个南北向的长方形空间,约有6000平方米,从营造水平上看,这座花园凝聚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美学的精华,达到了中国皇家园林与建筑的最高境界与水平。

文章图片4

乾隆花园一景

有一句话叫“移天缩地在君怀”,乾隆皇帝所向往的天地不是别的地方,正是他六次南下的目的地江南,而他心中的江南被全都浓缩在了这座花园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江南:文化的江南、园林的江南和风物的江南。

2

从花园正门进来,迎面是一座假山,穿过中间曲折的小径,就来到了古柏参天、山石环抱的第一间院子,乾隆皇帝心中的文化江南可以说就藏在这个院子西侧的禊赏亭里。

文章图片5

禊赏亭

“禊赏亭”这三个字由乾隆皇帝亲笔手书,“禊赏”的“禊”取自王羲之《兰亭序》的开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赏”是欣赏的“赏”,合起来意思就很明显了,乾隆皇帝这是在追慕王羲之他们当年的兰亭禊事啊。

乾隆皇帝本人也是个书法发烧友,对王羲之推崇备至,南巡时还专门去绍兴拜谒兰亭旧址,回来后仍然念念不忘,于是他在自己晚年退休的花园里修建了这座禊赏亭。不过,花园里根本没有水源,怎么办?这当然难不倒皇帝了,他让人在假山的后面藏了一个大水缸,水流从缸里引入流杯池,然后再由假山下面的水道流出,因为水道都隐藏在假山里,就像真的有泉水从岩间涌出。在乾隆皇帝心里,禊赏亭里的流水大概也就成了会稽山阴的清泉吧。

文章图片6

禊赏亭里的流杯池

进入第二间院子,这里的主体建筑是遂初堂。“遂初”的意思是遂了当初的心愿,也就是乾隆皇帝实现了做六十年天子之后退位的初衷。

文章图片7

遂初堂

乾隆皇帝最喜欢的江南园林是苏州的狮子林,他在南巡的时候去过好几次,回京后还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进行仿建,甚至专门征召江南的工匠来北京为他叠假山。在修建乾隆花园的时候,他特地把北海琼岛上遗留的宋代太湖石运到了紫禁城,现在它们就堆叠在花园里。

文章图片8

乾隆花园第三进院落中的景色

说到假山,乾隆皇帝复现了他心中理想的江南园林,这样的屏山镜水也正是古代文人的理想隐居之地。

走出乾隆皇帝的“屏山”,就来到了第四座院子。从布局到形制来看,这里的设计基本上copy了他早年营造的建福宫花园。在这个院子里有两个重要建筑,其中一个是符望阁,是乾隆花园里最高的建筑,站在上面可以鸟瞰整个紫禁城,远眺景山;另外一个就是倦勤斋,是整座花园的收尾之作,达到了清代宫廷室内设计的最高水平。可以说,这两座建筑集中展现了乾隆皇帝心中的风物江南。

文章图片9

倦勤斋内一处月亮门,由用金丝楠木雕刻的“竹子”制成。

不仅如此,倦勤斋和符望阁的室内装饰几乎用尽了当时江南最顶级的工艺,从木雕、漆雕、玉雕、竹簧雕,到双面绣、螺钿镶嵌、竹丝镶嵌,再到錾铜、掐丝珐琅,乾隆皇帝把江南的工艺铺满了整个空间。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倦勤斋和符望阁的部分装饰细节,图片来自《上新了·故宫》。

3

从文化的江南、园林的江南到风物的江南,乾隆皇帝极尽所能地把自己记忆里的江南浓缩成了一个个符号,安放在自己退休隐居的小天地中。江南到底有什么魅力,让这位老皇帝念念不忘呢?

其实,乾隆皇帝爱的不是江南,而是江南所象征的隐逸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庙堂”与“江湖”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是兼济天下的入世情怀,另一方面则是独善其身的隐逸追求,这种双重理想一直困扰着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出入、隐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反复拉扯,难以平复。

对于乾隆皇帝这样的君王而言,皇帝的身份注定了他必须承担起兼济天下的重担,把一生都扑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上,而他又是一个极其向往文人生活的皇帝。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面临着这种深层冲突,而乾隆花园作为他晚年的退休去处,其实是他试图放下重担、追求隐逸生活、缓解内心冲突的精神寄托。正如符望阁里乾隆皇帝题过的一首诗,“耆期致倦勤,颐养谢喧尘”,看来老爷子内心深处是特别想过上远离喧嚣和尘世的宁静生活啊。

文章图片12

倦勤斋内部的通景画,天顶上为紫藤花。

“隐逸”是中国园林的核心美学之一。在世俗生活中追逐功名利禄的文人,希望通过园林获得暂时的平静与超脱,而乾隆花园可以说是这种精神空间的绝佳代表。通过纯熟的造园技术,乾隆皇帝在森严的紫禁城里为自己创造出了一片悠然的城市山林。

有人把中国古代园林比作一首诗,无独有偶,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也曾提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其实,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也不乏归隐田园的案例,比如在意大利的庞贝古城遗址中,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贵族就和乾隆皇帝一样,在自己的密室四壁画满逼真的田园风光,让自己置身于优美的幻象之中。

网址:来看看乾隆皇帝如何改造他的“生活空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3295

相关内容

第23集乾隆:还以为皇帝很清闲?学会时间管理法,生活高效又充实
清朝皇帝一天的日程安排时间表是怎样的?看过之后,你还想当皇帝吗?
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
乾隆养生“四字诀”
乾隆一生娶了40多个女人,为何却独爱她一人:自从遇见你,往后余生都是你!
黄帝内经24节气养生法口诀
李承乾
清代皇帝养生:起居饮食规律 生活节制
艺术开卷|滴答声响中的紫禁城生活与艺术
清帝御膳重养生:粗细搭配 五味调和 有素食惯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