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一日三餐”是坑人的饮食方式吗?每天究竟该吃几顿?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应该吃好。 #生活知识# #饮食#
较真要点:
自媒体选择性的呈现一些研究结果,称“一日三餐是坑人的饮食方式”完全是一种误导。比起“吃几餐”、“何时吃”,“吃多少”和 “吃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因素。一天是否吃三餐,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来选择,舒服就好。不过要注意,最好不要不吃早餐。
查证者:云无心|食品工程博士
“一日三餐”,是大多数人最习惯的饮食方式,它的形成,很大原因是符合了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上下班前后和午休,早晚各一餐,中间再来一餐,既可以避免饥肠辘辘的出现,又有三次“吃饱喝足”的愉悦。换句话说,一日三餐习惯的形成,社会文化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饮食方式早已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自然到甚至很少有人会产生怀疑,一日三餐,是“好”的饮食方式吗?
在网上,就有自媒体文章宣称“一日三餐是一个大坑。对于现代人来说,现代人不需要大量体力劳动,根本就不需要吃3餐,吃两餐或者一餐更合适,一日吃三餐是非常坑人的饮食方式”。
一日三餐,真的有这么“坑人”吗?科学,真的证明了“吃两餐或者一餐更合适”吗?下面,我们一一来说。
一、“一日一餐”VS“一日三餐”
已经有许多研究比较了“一日三餐”与“一日一餐(或者两餐)”对健康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试验设计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往往各有局限。
2007年,美国国立研究院(NIH)下属的衰老研究所发表了一项设计比较严谨的研究。15位体重正常的中年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每天只在下午大吃一顿,另一组则把同样多的食物分成常规的三餐来吃。8周之后,再按常规饮食习惯吃11周(目的是清除之前实验设计的影响),然后两组再做交换,之前一日三餐的志愿者换成一餐吃完三餐的量,而一日只吃一餐的志愿者则变成一日三餐。这项研究虽然只有15位志愿者,但这种“交叉对照”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排除个体差异的影响,数据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结果显示:每日一餐的时候,早晨测得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一日三餐的时候。这也比较容易理解,一日一餐的人睡前吃下的食物远远多于一日三餐的人。在 “糖耐力测试”中,每日一餐使得糖耐受能力变差了——这也就是说,把一日三餐合成一顿来吃,会恶化糖耐受能力,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吃一餐的志愿者被要求必须吃完三餐的量。这使得两种进餐方式下摄入的总热量是一样的。从体重监测来看,在6个月的试验中,志愿者的体重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摄入的总热量才是体重变化的关键因素,想要控制体重,每天一顿吃完还是分成三顿吃,并没有明显影响。
研究者在讨论部分也提到,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只喂一餐的老鼠和喂三餐的老鼠相比,显示出体重下降,胰岛素抗性增加、血糖降低,这被一些自媒体解读为“每日一餐有助减肥、降低血糖、降低糖尿病风险”,是不合理的。研究者指出,只吃一餐的老鼠摄入的食物总热量比吃三餐的要少10-30%,因为每天只吃一餐的话,会有很多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所以那些所谓对健康的好处,是减少热量摄入换来的——实质上,这是控制热量的结果,而不是“只吃一餐”的结果。
人跟老鼠毕竟不同,如果一天只吃一餐,长时间处于饥饿,就可能会影响到心情、体力以及大脑认知能力。所以既然“一餐”的好处关键是减少了热量摄入的总量,为什么不在一日三餐的方式下减少热量呢?
二、“不吃早餐”VS“一日三餐”
当今社会,很多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会选择不吃早餐,非常自然地就形成了“一日两餐”的模式,关于这种模式与“一日三餐”的对比研究,也有很多。
比如2019年的一项研究,结论是“经常不吃早餐伴随着更高的肥胖率”。这个结论,与其他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不过,这是一种“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由于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可能本身也不太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的。
令科学家们更感兴趣的是,早餐对孩子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影响。1998年,《儿科和青少年医学档案》有一项很有代表性的研究。研究者根据一段时间内小学生吃早餐的频率变化把孩子们分为三组:吃早餐频率降低了20%以上的作为“减少吃早餐组”,吃早餐频率增加超过20%的作为“增加吃早餐组”,剩下介于二者之间的作为“无变化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按照4分制来衡量,减少吃早餐组的孩子数学成绩平均下降了0.9,增加吃早餐组则上升了0.3,而无变化组则下降了0.1;学生的抑郁指数(一个衡量抑郁状况的标准问卷调查)跟早餐也有显著相关性,减少、增加早餐和无变化各组的指数变化分别为:增加4.6,降低2.3和增加0.6;此外,学生的焦虑状况、心理社会评估以及在校行为评估等各项结果均显示,增加早餐组都比减少早餐组有更好的变化。
另外,也有许多研究显示,吃不吃早餐对成年人得糖尿病的概率有相当的影响。经过一个晚上,人体处于血糖较低的状态,如果不吃早餐,那么保持血糖较低状态的时间就更长。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降低人体对血糖和胰岛素的敏感性。当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就会导致“胰岛素抗性”的增加,而胰岛素抗性,正是2型糖尿病的根源。
在2016年《营养进展》上的一篇综述指出:早餐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除了吃不吃早餐,早餐的营养组成也很重要,比如“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高,会增加胰岛素抗性,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而膳食纤维、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就不会增加胰岛素抗性,且饱腹时间长,有利于减少午餐的热量需求,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举例来说,升糖指数高的早餐食物包括:白米粥、馒头、面条;膳食纤维、蛋白质或是不饱和脂肪丰富的早餐食物包括:全谷物制品、鸡蛋、牛奶、豆浆。
三、那么,一日到底该吃几餐?
营养学研究是一个很繁杂的领域。不同的实验设计,经常会得到相互冲突的研究结果。“选择性地去呈现”支持某个观点的研究,不难得到误导读者的结果,这也是为何网络上流传着那么多似是而非的文章。对于一个营养健康的问题,我们需要全面的评估整个科研领域的结论,才能得出“最接近科学真相”的结论。
如前文所述,确实有科学研究表明“一日一餐”和“不吃早餐”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每天到底该吃几餐,这个问题,大家也没有给出特别明确的答案,不过显然,自媒体们称“一日三餐”是坑人的饮食方式,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就“一天吃几餐好”的这个问题,2019年的一项文献综述,回顾了100多项“进食频率和时间对健康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后,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规律的饮食方式为早餐吃饱、每天2~3餐、有规律性的禁食。并指出这样做能够减少炎症、改善昼夜节律、缓解焦虑以及调节肠道菌群。
美国心脏协会网站的一篇文章,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的建议是:“保持不饿”就能够帮助你处于“健康饮食”的简单模式。文章中指出:决定体重的还是摄入的总热量是否超过了身体消耗的总热量,不管是分布在一天的不同时候吃,还是放在一顿吃,只要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都会导致体重增加。建议把热量摄入分散在一天之中,不要只吃一餐。
总之,影响我们选择吃饭方式的,不仅仅是健康。享受食物、方便快捷,也都是重要的因素。多年坚持“一日三餐”的人,不用担心这种饮食习惯对健康会造成什么影响;不吃早餐的人,可能需要注意调整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过从生物学角度说,“吃多少”和 “吃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因素。“吃几餐”、“何时吃”对健康的影响并不多,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来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就好。
本文编辑:yutonggliu
点击腾讯新闻APP搜索框,查看【较真榜】,每日最新辟谣科普一网打尽。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网址:较真|“一日三餐”是坑人的饮食方式吗?每天究竟该吃几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04386
相关内容
“洋快餐”真的比“中式快餐”更不健康吗?7大常见饮食误区 天天吃饭竟都没吃对?
健康人一日三餐吃点
一日三餐饮食怎样搭配才合理?
一日三餐该怎么吃?八大饮食建议来了
搭配一日三餐的饮食原则
一日三餐的减肥食谱 一日三餐的减肥饮食原则
一日三餐的饮食原则
一日三餐有讲究,食材选择5要点
糖尿病患者饮食 一日三餐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