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 这些都是谣言(上) – 科技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12-23 00:21

科技谣言粉碎:关于5G的常见误解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产品评测#

一直以来,网络上各种食品安全谣言热度不减。这些谣言经过精心的编撰、剪辑,在欺骗消费者的同时,也极大损害了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为澄清事实,让谣言无处遁形,让我们一起看看,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里流传的食品安全谣言都有哪些?

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

传言 白米饭高糖、高热量、低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垃圾食品”的定义,而且白米饭的升糖指数高达87,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诱因。

真相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永文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5年就表示,从未定义过什么“垃圾食品”。白米饭的升糖指数虽高,但正常食用并不会影响到健康。此外,面条的升糖指数是82、馒头是88,相比而言,白米饭的升糖指数在主食类中并不算特别突出,而且其营养丰富,正常食用没有问题。

洋葱能杀死感冒病毒

传言 《洋葱能杀死感冒病毒》的网文广为流传。文章称,一个两头都切掉的洋葱能吸收病菌、预防流感;洋葱之所以会在次日清晨变黑,是因为吸收了病菌。

真相 切开的洋葱之所以会变色并非是因为吸收了病毒,而是因为发生了“酶促褐变”反应。洋葱可以杀菌是因为其中含有机硫化物。每天吃一些洋葱,对呼吸道、肠道里面的细菌的确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病毒没有抑制作用。

少年吃15袋辣条中毒昏迷

传言 湖南郴州一名15岁的少年食用过量辣条后昏迷。今年1月31日零时40分,这名少年被从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医院转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家长称孩子在此前购买过15包辣条并食用。

患者的父亲说,1月30日,孩子到永兴县马田镇一个小商店购买了些辣条,食用后当晚开始呕吐、腹痛、烦躁,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当地医院,孩子一度出现昏迷,病情严重。网友表示:“辣条不能再吃了,吃多了会中毒。”

真相 经过医院检查,男孩患有糖尿病,确诊其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吃辣条只是昏迷诱因之一。此外,由于当地人口音中“四”“十”不分,男孩实际上只吃了四五包辣条,接诊医生错听成15包,并在接诊单上记录了下来。

吃小龙虾得“哈夫病”

传言 小龙虾是“哈夫病”(一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罪魁祸首,威胁生命安全。

真相 小龙虾为什么会有引发“哈夫病”的“案底”,目前科学上也没有标准答案。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医生隋准解释称:“有人说这可能和小龙虾清洗过程中使用的特殊化学试剂有关,比如‘洗虾粉’;也有人说是小龙虾头部和腮部有特殊的寄生细菌。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好好清洗、做熟,安全风险都是很小的。”

味精加热后有毒

传言 有关味精加热后有毒的文章曾在微信朋友圈里热传,其中称:温度只要超过100℃,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而且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人体健康。

真相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在超过120℃时容易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无害,只是没有鲜味而已。味精加热到270℃时,其中的谷氨酸钠才会被分解破坏,但在一般食品的烹调温度条件下,味精的性能是稳定的,不用担心其变质有毒的问题。

食盐添加亚铁氰化钾有剧毒

传言 一则《盐里面加进了亚铁氰化钾》的帖子一度在网上流传。其中称这种添加了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的食盐,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造成危害。与此同时,一篇名为《中国卖盐的是畜生》的文章也在热传,一位自称“中央党校余教授”的人声称自己食用加了亚铁氰化钾的食盐之后肾脏受损。

真相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明确表示,亚铁氰化钾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国产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并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另据央视调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也均允许使用亚铁氰化钾作为食盐抗结剂。

大蒜可以检验地沟油

传言 有人将大蒜放进两杯“食用油”中,其中一杯的大蒜发黑、发霉,于是得出这杯油是地沟油的结论,原因是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会使大蒜发生霉变。

真相 专家认为地沟油的检测十分复杂,通过大蒜检测黄曲霉毒素从而判断地沟油的方法并不可靠。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解释,地沟油使用化工手段进行深加工、精炼后,把里面的所有脱纯物质全都去掉了,因此地沟油中不一定含黄曲霉毒素。同时,大蒜遇黄曲霉毒素变色的说法,在科研数据库里没有发现类似报告,可信度很低。

香椿致癌

传言 一篇题为《爱吃香椿的人注意了,快来看看吧!》的文章称,香椿中的硝酸盐含量高,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食用后容易致癌。

真相 专家指出,香椿中所含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存在于所有植物中,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吃3公斤的香椿才可能中毒。且香椿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可以抑制硝酸盐的危害。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吃香椿可能带来致癌风险。

热柠檬水能治疗癌症

传言 一篇宣扬“热柠檬水能治疗癌症”的网帖再度被热炒。该帖称这是“北京陆军总医院陈惠仁教授”强调的。帖中不仅介绍了“热柠檬水杀死癌细胞”的“理论”,同时展示了如何制作热柠檬水,并诱导转发传播。

真相 陈教授在辟谣声明中指出,网文系有人冒名杜撰,他从未做过有关食物抗癌、防癌的专门研究,也未在网络、微信上发布有关食物抗癌、防癌的文章。多家媒体也跟进辟谣:“热柠檬水抗癌”的说法并不可信,在公开报道中也查不到相关案例。

大蒜炝锅致癌

传言 今年4月底,在某电视节目中,有嘉宾称大蒜炝锅会致癌,还拿着两种经大蒜炝锅后的菜去检验,结果显示内含致癌物质丙烯酰胺。此事引发公众担忧,迅速在社交网络上一传十、十传百。

真相 大蒜炝锅确实会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该物质应尽量少摄入,但“产生致癌物”不能直接等同于“引发癌症”。许多致癌物都需要达到一定浓度,并且在机体持续暴露(接触)时才有可能引发癌症。且炝锅时大蒜只是配料,一人份的菜中只有几克,能产生的丙烯酰胺实在有限。(刘 超)

网址:关于食品安全 这些都是谣言(上) – 科技新闻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42626

相关内容

专家提醒公众警惕四类食品安全谣言—新闻—科学网
【食品安全周食品谣言】
【生活点滴】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
2018食品安全十大谣言发布,关于饮食,还有这些谣言你需要了解
食品安全与健康:巧辨谣言,科学饮食
【辟谣·2023】都是假的!新一批食品安全谣言,你中招了几个?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击碎食品安全谣言
科普时间:火眼金睛——科学辨别食品安全谣言
辟谣工作室|盘点这些年忽悠我们的八个食品安全谣言
食品安全谣言忽悠公众 不顾事实伪装科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