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不可怕,自我管理很重要
学会自我调节,压力管理技巧很重要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实用心理学#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后期或终末期的转归,心衰会导致我国每年超过100万人住院,而且出院后6个月内再次住院率为25~40%。此外,左心收缩功能小于35%的心衰患者虽然在住院期间死亡率只有4%,但出院后当年的死亡率约占50%,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但是,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药物发挥的作用只占了一半,占据另外“半壁江山”的是患者的自我管理。加强心衰病人出院后的自我管理,可以稳定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延长心衰病人寿命,管得好就可以活得好!
1.如何做好日常生活管理?
心衰患者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中,患者及其家人对于心衰患者的生活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是按医嘱服药,切不可私自停药、减药,以免疾病反复或加重。未经专科医生同意,更不可擅自加用消炎止痛药、激素等。
其次要管住嘴,控制体重。不过,在饮食方面,心衰患者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只是要注重膳食平衡,保持蔬菜、水果、肉、蛋、米、面的合理比例。
最重要的是按照要求限水、限盐,监测体重,适当运动。
(1)限水
一般推荐每天液体摄入小于2L,这里的液体不仅仅是直接饮用的水,还包括饭菜等食物中的水分。慢性心衰的患者一旦饮水过多或输液量过大而尿量较少时,很可能会引起心衰发作。重度心衰患者的饮水限制更加严格,每天摄入的水分不超过1.5L
(2)限盐
除了心衰发作,一般不需要严格限制食盐,只要每天4~6克常规食盐控制即可。
(3)合理运动
慢性心衰,尤其是中重度心衰患者,应注意休息。轻微活动即有气急的患者应该多卧床休息,卧床时对患者的下肢做被动运动以避免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
但心衰症状稳定后,应该循序渐进地慢慢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症状、不感到疲惫为宜;情况进一步好转后,可以根据自身耐受情况坚持一定的运动锻炼,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4)监测体重、血压、心率等
每天测量体重,通过体重的变化及早发现液体潴留,提前干预,比如体重3天内突然增加2公斤以上,应该考虑隐性水肿,需要利尿或加大利尿剂的剂量,或者及时找医生调整用药。
每天监测血压、心率,可以及时提示病情的变化。心衰病人应坚持测量血压和心率,每日至少一次,并做记录。主要的目的除了让医生了解您的病情外,医生还可以根据血压和心率的情况调整用药,有几个心衰用药需要根据血压和心率的情况调整剂量。
2.心衰患者要避免哪些情况?
(1)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
心衰患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状态,不与健康的同龄人盲目攀比,时时爱护自己,减少体力活动,不要过多劳累,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
(2)避免感冒、感染等
心衰患者要避免感冒、呼吸道感染及其它各种感染,这些是心衰加重的第一诱因,尤其是在季节交换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现在秋冬季节已经来临,老年人可以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进行预防。
3.心衰患者需要吸氧吗?
一般情况下,吸氧可用于治疗急性心衰,并不能治疗慢性心衰。
4.如何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首先从症状上判断,如果患者症状改善,说明现有的治疗是有效的。还可以从生活质量上判断,如果起初患者一活动就有症状,而现在可以出去遛弯、买菜、做饭等,这也是治疗有效的体现。
最后是活动能力:可用6分钟步行试验来评定治疗效果,即6分钟能够走多远。如果原来是6分钟走300米,现在比原来提高了70步以上,一般认为治疗是有效的。注意训练不能着急,一定要循序渐进,慢慢来。
网址:慢性心衰不可怕,自我管理很重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50053
相关内容
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十要点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群管理个性化推荐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全面管理慢性心衰:从生活方式到药物治疗的全景分析
衰老不要怕,抗衰秘诀送给你!
慢性心力衰竭的饮食
女人抗衰老,饮食很重要
心力衰竭的自我管理: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
科学抗衰老征服慢性病
慢性病管理,生活习惯很关键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六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