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段时间就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过去几年当中,对我影响特别大的一些心理学理念。
本期,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个人成长方面的5个心理学理念。
01. 学会自我接纳
在不懂自我接纳之前,我看自己的时候,满眼几乎都是缺点。例如:我觉得自己敏感、爱钻牛角尖、偏悲观等等。因此,整个人就很容易陷入到自我攻击和自我谴责之中。
自从学会自我接纳这一理念之后,我发现这些缺点也对应着相应的优点,例如:敏感的背后隐藏着一颗感情细腻的心;钻牛角尖的背后隐藏着做事执着的一面;悲观的背后隐藏着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其实,人的个性特点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每一个缺点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优点。当你能同时能看到这些缺点和优点之后,就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也更加容易悦纳自己。
展开剩余82%
比方说,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太敏感,心太累了。但是现在我就会想,正是这种敏感的性格,才在写作的时候赐予我源源不断的灵感,我应该感谢这份先天禀赋才是。
学会自我接纳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心更加平静了,也更有自信了,也很少花时间用来攻击自我和精神内耗了。
关于自我接纳,推荐大家一本书,马丁.塞里格曼写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作为扩展阅读。
02. 注重优势发挥
当初积极心理学特别吸引我的一个原因就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对幸福所下的一个定义,“所谓幸福,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且在生活和工作中尽可能地去发挥它。”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太妙了!回想自己存在感、成就感特别强烈的那些时刻,几乎每一个都和优势发挥有关。无论是给学生上一堂充满启发的幸福课,还是受邀去做心理学的主题分享,都会让我长时间地体会到那种时光过得飞快、酣畅淋漓的“心流体验”!
发挥优势的那一刻,你才会觉得人生原来如此美妙,生活原来如此美好。后来读博时期,通过查阅文献我才发现,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开始提倡这种发挥优势的理念,他曾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你是一匹马,那么你就应该去奔跑。”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短板理论”对人们的影响太深了,太多的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弥补自己的短板,而没能拿出充足的时间去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导致自己离幸福越来越遥远。
关于优势发挥,推荐大家读一本书,马库斯·白金汉等人写的《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作为扩展阅读。
03. 不要逃避问题
著名的心理治疗师斯科特.派克曾经说过,“回避问题和逃避问题的倾向,是让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果你问我,“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我给出的答案将会非常简单,就四个字:迎难而上。迎难而上,就代表着不要逃避问题,而是要直面问题。
在直面问题的过程中,我的潜力可以得到激发,能力可以得到增强,心理可以变得更加强健。
有人说,“老师,直面问题太痛苦了,所以我就选择逃避。”的确,逃避问题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短暂的休憩,然而,从长远来看,逃避问题只会让我们的心灵越来越脆弱、精神越来越空虚。
其实,无论如何,我们都将面临两种痛苦,一种是直面问题的痛苦,另外一种是逃避问题的痛苦。其中,直面问题的痛苦是一种积极的痛苦,因为这种痛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成长;而逃避问题是一种消极的痛苦,因为这种痛苦会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迷茫。
聪明的你,会如何选择呢?
关于勇敢面对问题,推荐大家读一本书,斯克特.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作为扩展阅读。
04. 不再苛求完美
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因为是处女座,所以完美主义情节特别严重。
后来,学了心理学之后才发现,现代的人,无论是否是处女座,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苛求完美的情节,只不过有的人比较严重、有的人比较轻微罢了。
提起完美主义,很多人会觉得是一个褒义词——“毕竟,凡事追求完美有什么错呢?”可是,凡事只要超过一个“度”,好事就肯定会变坏事了。
比方说:有的人,由于对自己要求太过完美,无法忍受自己所犯的小小错误,不停地进行自我攻击、常常陷入焦虑;有的人,由于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完美,不停地拖延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情,阻碍自己的发展和进步;还有的人,因为太过要求完美,从而导致自己做事效率太低等等。
当我被“苛求完美”的心态多纠缠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用下面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完成胜过完美。
就像今天写这篇文章一样,如果我想一下笔就妙笔生花的话,那我可能永远无法动笔。但是如果我能用成长的心态告诉自己:无论如何,先把这篇文章写出来,然后再根据读者的反馈去调整、修改这篇文章,这样这篇文章才有机会朝着完美的方向不断前进。
关于完美主义,推荐大家读一本书,泰勒.本.沙哈尔写的《幸福,超越完美》,作为扩展阅读。
05. 选择成长式的思维方式
那些不怕失败的人,并不仅仅因为他们脸皮厚,而是因为他们往往都具备成长式的思维方式。
成长式的思维方式认为,我们所面临的那些失败,其实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专注于个人成长,随着能力的增强,我们终将取得成功。
如果用尼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诠释成长式的思维方式,那就是:“那些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加强大。”
“成长式思维”这一理念,看起来极为普通。但是如果能够在现实中不断运用,则杀伤力极强。
与“成长式的思维方式”相对的,是一种叫做“僵固式的思维方式”。
采用“僵固式思维方式”的人害怕失败,认为失败就是对个人能力的最大否定,因此这一类的人喜欢躺在自己过去的功劳簿上,没了进取心,害怕各种挑战,视失败为头号大敌。
有很多人每天固守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敢迎接新的挑战、过分在乎自己的面子、整日沉浸在“我很强大”的自恋幻觉当中,本质上来说都属于“僵固式的思维方式”。
关于成长式思维,推荐大家读一本书,卡罗尔.得韦克写的 《终身成长》,作为扩展阅读。
希望今天所讲到的五个心理学理念,对你能够有所启发。祝,成长快乐!
-End-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来“小宋老师的幸福课”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