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生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4-11-12 20:15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展开过程,具体地体现在生命各个阶段的各种活动之中,人既有事实上的生命过程,更有对这个过程的体悟和理解,从而也就有了“人生”这样的概念,它意味着人对于自己的由来与归宿、奋斗与追求所具有的认知意识,要悟透人生,要理解人生,就有必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哲学性的思考。

其一,人生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生命是人生的载体,人生总与生命联系在一起,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过程,通过生长和发育来展开,生长是指生命体在其一生中由于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而经历的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而发育则是指生物体经过一系列的变化,由幼体形成一个与亲体相似的成熟个体,并繁衍后代,最后经衰老而死亡的过程,所谓人生的生物性,就是人的生、老、病、死等自然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人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才能构建自我,社会就是在一个相对的范围内彼此发生联系的集合体,人和社会同时产生,人的活动贯穿于社会的各个方面,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谓人生的社会性,就是人作为社会动物所具有的各种追求活动。

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形成了人生的两个方面,生物性与社会性相比较,人生的生命过程固然与动物的生命过程一样,但人生的社会性使人遵循基本规律的方式却不同于动物,人生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人生过程。

其二,人生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

仅仅从感官欲望的需求与满足来看,即从人的饮食男女的需求与满足来看,与动物的需求似乎差不多,人既然是大自然的造物,就不会不具有类似于动物的生命构造及活动要素,从这个意义说,人永远不能脱离自然界,但不能由此把人还原为动物,尤其不能把人降低为靠本能驱动的飞禽走兽,在物质需求上,人可由食欲而升华为美味,由性欲而升华出爱情。

人的精神生活有喜、怒、哀、乐,但究其根源,仍然是动物的本能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是靠精神力量支配的结果,人的精神生活领域极其广阔,只有匮乏与充足之分,而绝非有无之别,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人的生活只归属于人,所谓生活的人性化,都主要是由人的精神生活来决定。

其三,人生是实然和应然相统一的过程

人总是与其所处的社会条件,总是与其在既定社会条件下人自身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确实有的人生成功而辉煌,有的人生充满挫折而悲惨,但命运总可以从人生所处的社会条件和人自身的所作所为中找到原因和得到解释。

人的一生既有实然,也是应然,应然是对于人的意愿而言的的展开过程,人生作为一种应然,就是“应当如此”的理想状态,现实的人生总是在既定条件下人自身所作所为的产物,应然存在于人生的实然之中,人的能动性使实然中的应然转化为实然,这就是人生的自我塑造。

最后,所有人生的思考都要归结到生与死,人得一生就是生与死相统一的过程,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生就是人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是人的生命过程的展开,人总有一死,但何时死,如何死,却又是无法确知的,于是,人在生的过程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到死,死必然渗透在生的过程中,在人生的过程中总交织渗透着生死,每人的一生都是“向死而生”。

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也许自以为悟透了人生,其实认知的局限性反而让我们更加无所适从,我们背负着小小的行囊,走在时代的荒野上,一路孤苦又满腹辛酸,去体验生命的价值,普通的我们没有崇高的苦难,只有琐碎的烦恼,我们是在为一些不起眼的、却又真切的生命意义的实现,正在付出我们的辛劳,尽管这些付出的意义在这个时代的标尺上没有位置,但它们真实,只要它是真实的,我们就会在这些符合人性原则的真诚的努力中获得我们真实存在的人生意义。

网址: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生及其意义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282

相关内容

【学点哲学】哲学就是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
陶行知生活教育及哲学思想
京瓷哲学&第一章:度过美好人生&第5节思考人生(43)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 >> 教育研究
生活中的意义
哲学改变生活
《刮痧》背后的文化差异及其思考
【刘悦笛、赵强】从“生活美学”到“情本哲学”
从经验视角谈“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谈谈哲学与生活的联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