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穿越”指南:从生活走向艺术——精彩纷呈的彩陶
生活故事精选,为你呈现精彩纷呈的世界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故事精选# #真实生活记述#
假如一不小心“穿越”回去
我们该如何生活呢?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创造和运用简单的石、木工具,同自然界作斗争,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一步一步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首先来说一说饮食文化,吃的方式、吃的内容、吃的观念不断地变换,使得人类体质、社会、文化的进步获得了强劲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打开饮食“穿越”指南,重温饮食发展的漫漫长路吧~
彩陶:从生活走向艺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往期“穿越”指南中,我们从神话传说开始,了解史前先民如何使用石器处理食材,也学习了“捣”“脯”“鲊”等几种烹饪方式;接着我们又认识了几种史前先民所制作、使用的陶制炊具,如常见的陶釜、陶鬲、陶鼎、陶甑等。相信大家掌握了这些小知识后,对“穿越”后的日常生活大致有了一些了解。
在满足了果腹这一基本需求后,先民们其实还对自己使用的陶制“炊具”进行了艺术创作。这些曾经深埋地下的艺术品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彩陶。在先民的生活中,陶器的出现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陶器进行装饰美化也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从日常使用的炊具再到大型祭祀活动,从实用器皿到精神寄托,千变万化的彩陶组成了一串深邃的文明密码,等着我们不断探索。
今天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常见的彩陶纹饰吧。
1
花瓣纹
花瓣纹是彩陶纹饰中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比如这件曾展览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型原创展览《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的花瓣纹彩陶罐。口径13.5厘米、高22.5厘米。泥质红陶,夹杂石英。侈口,口沿略卷,下腹斜收,平底。通体施红色陶衣,黑彩绘弧线三角、圆点直线等图案构成的四组纹饰。仔细观察的话,阳纹即黑彩构成纹饰仿佛展翅飞翔的燕子,阴纹好像盛开的花朵,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花瓣纹彩陶罐·庙底沟文化
陕西省合阳县征集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花瓣纹也是富于变化的一种纹饰,比如以下几件彩陶绘制的 也是花瓣纹。
彩陶罐·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花瓣纹彩陶盆·庙底沟文化
河南省邓州市八里岗遗址出土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
花瓣纹彩陶罐·庙底沟文化
湖北省枣阳市雕龙碑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枣阳市雕龙碑文物管理处藏
2
鱼 纹
彩陶上出现过的动物形象非常多,比如鸟、鱼、蛙、龙、猪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动物纹饰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比如我们来看看先民们画的鱼。
出土于宝鸡北首岭遗址的双鱼纹彩陶盆,口径29.4厘米、腹径32厘米、高14.8厘米。细泥红陶。口微敛,折沿,折腹,圜底略平。腹部绘六组双鱼纹,每组由上下相连对称的两只鱼纹组成。鱼眼圆睁,鱼头、身作三角形,鳍、尾用短线表示,鱼身一半填以实彩。每组鱼纹均头朝右,尾朝左,绕盆腹一周,仿佛在结对追逐游戏。双鱼纹彩陶盆上的鱼纹仅用简单的几何线条描绘,却简洁生动、十分形象。
双鱼纹彩陶盆·半坡文化
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遗址出土
宝鸡北首岭博物馆藏
画风同样走写实派的还有游鱼纹红陶瓶。陶瓶腹部以黑彩绘活泼游动的鱼纹。陶瓶上的鱼整体呈现回首跃动状,头近三角形,鱼身细长,鱼鳍、鱼尾随身体摆动,姿态生动。笔触写实,仿佛下一秒就要跃出水面。
游鱼纹红陶瓶·半坡文化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家阴洼遗址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除了画风写实的鱼纹,出土于甘肃的简化鱼纹彩陶盆走的是另一种风格。简化鱼纹彩陶盆口径14.5厘米、高6.6厘米,唇部涂黑彩,上腹部绘三组简化的鱼纹。鱼纹已完全几何图案化,以留白的三角形表示鱼头,以四条平行线表示鱼身,勾勒出相向而行的鱼的形象。
简化鱼纹彩陶盆·半坡文化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家阴洼遗址出土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纹饰从写实到抽象,记录的不仅是时间的流转,更是当时先民们丰富、有趣的精神世界。
3
人面鱼纹
在半坡文化中,最富有意趣的纹饰应是人面鱼纹。神秘的图案、高超的艺术手法让那个遥远的时代变得有迹可循。
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临潼姜寨遗址。盆内壁绘制一对写实的鱼纹和一对人面鱼纹,两两相对,间隔排列。人面鱼纹为人衔鱼形象,人面为圆脸,眼睛用两条细线表示,仿佛双目紧闭。人面头戴尖帽,帽顶有“×”状装饰,头两侧有翘起的枝状饰物(也有观点认为是发辫),口衔两条头部相对的抽象化的鱼。绘制有类似图案的彩陶盆在半坡遗址中常与陶瓮、陶罐等器物一起,用作夭折儿童的葬具。
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文化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姜寨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关于人面鱼纹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目前众说纷纭。部落图腾说、生殖崇拜说、祖先形象说、原始信仰说、巫师面具说、月相说等几十种观点相继涌现;还有学者将人面鱼纹的形象与甲骨文、金文中的“火”字,以及《山海经》中炎帝部落后裔氏人“人面而鱼身”的记载进行联系,认为人面鱼纹是炎帝部落的象征……
人面鱼纹彩陶盆(局部)
各种各样的造型,实用方便的功能,陶器从泥与火中走来,让先民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当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艺术的种子开始萌芽。简单易得的原料、奇思妙想的图案,在陶器上,先民自由地表达着自己,于是彩陶带着这些遥远的故事向我们走来,期待着心有灵犀的解读。
小贴士
彩陶精美的纹饰远不止这里所提到的花瓣纹、鱼纹、人面鱼纹这三类,可点击《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线上展览获取更多信息。
参考资料:
王炜林主编,庞雅妮 谭前学副主编,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0.
图文:郑 华
审核:周 瑞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一)——从“头”说起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二)——脂泽粉黛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三)——大唐遗宝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四)——粟特风情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五)——云想衣裳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六)——熠熠铜镜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七)——长安娱乐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八)——玉盘珍馐
彩陶|跟着祖先学制陶,教你称霸陶艺室
彩陶|人面鱼纹盆 子非鱼,却知鱼之乐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金银|唐朝银饼饼的自述,请叫我富贵儿~
青铜 |来自西周的关爱提示:勤洗手 少生病
玉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水晶多曲长杯
杂器| 理科钢铁直男的爆款数学课,速来围观
壁画|您的好友唐墓壁画邀请您:像爱护文物一样爱护动物
金银|穿越千年的绝美头饰
玉杂|隋唐玻璃器:愿你通透 纯净 无瑕
金银|从秦公一号大墓金器一组浅谈秦国金器
青铜 | 龙的自述
青铜|函皇父鼎: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青铜器
青铜器|带你走近秦国的“大橙武”——青铜剑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责任编辑:
网址:饮食“穿越”指南:从生活走向艺术——精彩纷呈的彩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6696
相关内容
精彩纷呈 第二届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周引市民游客打卡彩陶文化的艺术性
让艺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石家庄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精彩纷呈
“庆双节”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居民欢聚一堂传递浓浓邻里情
千年技艺焕发新彩,塔巴陶艺— 从非遗技艺到“颜值好物”
《波西亚时光》美食家秘籍:解锁全食谱,烹饪之旅精彩纷呈!
解锁烘焙新技能,食品喷花技术让抖音DIY美食更加精彩纷呈
多元艺术融合 艺术生活节点亮丰泽缤纷夏夜
“中铁拾萃严选”好物年货节开启 活动精彩纷呈
成都时尚生活馆精彩绽放:成都生活美学打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