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
跨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
摘要:在跨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层面,学者们针对移民和跨文化旅居者的文化适应问题,提出了一些引人思索的新见解。约翰•W。•贝利注意到移民文化适应和文化调适间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关联。他的研究证明,文化整合作为多元文化政策,被证实是文化适应的最佳方式,因此,包括移民和大众社会的成员都应当明确整合策略和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避免其他文化适应策略的缺陷。拉马斯拉米•哈林德耐斯对庶民和国家主权政治进行的考察发现,“文化多元主义”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文化间的敌视和偏见,但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之间通过合理的对话实现了对于国家和主流文化的重构,正如主流话语不断标榜其主导文化的称号,其关于文化多元主义的论述也是有问题的,一个未知的“多数派”与作为少数派的“他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被问题化和解构。相对边缘的移民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实践方式在居住国会发生怎样的转变?延斯•奥尔伍德与帕瓦•罗丁通过研究在瑞典生活的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移民的经历,发现跨文化旅居者适应新文化的过程。研究发现移民对文化变迁的13种描述:饮食习惯,穿着习惯,热情好客,情感表达,冲突行为,文化认同,友情和与社会联系,宗教,语言,非语言交际,性别平等,信任和隐私。科林•沃德描述了“文化休克”近半个世纪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的进步,文章认为,所有的跨文化旅居者都面临着情感和行为上的挑战,而要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就需要在心理和社会文化上做到双重适应——既要“感觉舒服”又要“过得舒服”。压力和应对理论以及文化学习范式为解释潜在的文化适应机制提供了理论框架,与之相关的研究也阐明了跨文化适应得以提高的途径。单波和刘欣雅共同进行的“边缘人经验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调查表明,每一种类型的边缘人经验都给跨文化传播研究带来了可见的影响:第一,有边缘人经验的学者表现出共同的亲边缘人的“情感结构”,进而对主流文化建构的不平等更为敏感;第二,他们先从第一手经验谈起,然后再加上他们的其他发现;第三,他们对改善边缘人的社会地位有更多的政治建议和社会行动建议;第四,吊诡的是,研究者往往会抗拒这种被边缘化的感觉。
一 移民,跨文化适应与调适[1]
1.导言
随着人们跨越文化边界的活动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文化族群开始生活在多个社会之间。由于这个原因,如今所有的社会族群都是文化多样的,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相互接触。这种多样性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跨文化交流的困难。族群间的接触带给彼此相互的跨文化适应,让这些族群自身产生了一些文化和心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取决于不同的状态。人口老龄化问题要求一些国家在保证经济和税收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移民,这也导致了跨文化交流的困难在一些社会中有所增长。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通过科学研究与政策调整来解决这类问题,以增加族群与个体的幸福感。
如今,几乎所有的社会都需要移民,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将这种需要(need)转化为其主动的要求(want)。为了让这种转化从需求变为要求,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辅助就变得十分重要。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社会土著族群的观念、态度和恐慌;另一个就是移民进入新社会环境的研究。本文主要聚焦于后者,考虑三个核心问题:一是移民如何进行跨文化适应(acculturate);二是他们跨文化调适(adapt)的效果如何;三是跨文化适应和调适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否可以找到最佳的政策、规划和实践方式来增强移民和土著族群间的幸福感?
这种跨文化现象出现在那些由多种文化族群组成的社会中。这些社会中至少存在五种文化族群。第一种是移民,他们通常是自主地从另一个社会迁移过来,并且停留时间相对较长。第二种是旅居者,虽然和移民一样拥有自主性,但他们通常只是短暂的停留,例如留学生、外交官和客籍工人。第三种是移民后裔,他们是早期外来定居者的后代,他们虽然散居在异国,但还是有着原本民族的文化意识。有的是自主移民,有的是被迫移民,例如以前的奴隶,而现在他们也自主地与他人建立联系。第四种是土著族群,他们一直以来都生活在他们的土地上,但是之后被迫陷入了与殖民者或统治者的跨文化交流中。这种联系是非自主的,殖民者不请自来,土著居民从来没有要求一个经济和国力更胜自己的国家来协助统治自己的领地。例如在印度,一些土著族群被认为是少数民族。第五种是一些非自主移民,有的是被迫迁移或被迫适应于新建立的社会的难民,有的是寻求庇护者,他们常常在一个难民营里等待着自己被遣返的那一刻。本文着重阐述的是迁移的群体,包括移民(immigrants)、旅居者(sojourners)和难民(refugees)。
这些族群不同的特性让我们关注到了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他们参与或者不参与跨文化交流的动机。在非主导的族群中,参与的态度根据自主性而变化,那些曾经被迫迁移的人们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态度;那些短暂接触过的人们似乎还有一些参与到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兴趣。在社会的主流人群中,迁移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殖民和奴役可能将消极的态度植根在被害者身上。人们对于移民的看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认为移民在社会进程中能促进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而有的人则认为移民是对经济和文化的威胁。同样的,人们对难民的看法也是一分为二,有人认为他们是威胁,有人则认为他们是施行人道主义关怀的机会(贝利2006年的一些调查中,可以看到这些族群在人口、社会、心理上的一些特征差异)。
2.交叉文化(Cross-Cultural)与跨文化(Intercultural)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领域研究的是人类行为的发展与表达之间的联系(贝利,普庭嘉、布拉格尔曼斯,卡西奥提斯和山姆,2011)。Cross-cultur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2]跨文化心理学的基础是:我们只有理解了文化背景和经历,才能理解人类的行为。这项研究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类行为和表现进行抽样,并比较其异同。这种比较的方法要求样本所来源的文化背景是没有相互持续的接触的,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所观察的文化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文化适应和跨文化心理学中,文化与个人持续接触的情况,和它形成的对比。
近年来,研究的兴趣从文化族群与其成员之间的差异,转移至他们之间的共性。在这里我们需要引入文化与心理的普遍主义概念,它是指所有人群在人类生活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共同特征,它可以表现在不同的
网址:跨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1626
相关内容
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冲突从电影《刮痧》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探索语言艺术的奥秘:修辞技巧, 跨文化表达, 与日常生活应用
心理学视角下的节日庆祝:情感体验、社会互动与文化认同的交织
饮食文化与食疗养生
“新烟火主义”街区:一场市井文化与生活美学的邂逅
化妆品与美容论文.doc
文旅惠民乐民 点亮美好生活——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热点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与新形式传承
网络语言:情感与文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