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基于气候适应性的集成木屋设计
发布时间:2025-01-07 20:00
公共空间设计还关注空间的季节性和气候变化适应,如设置遮阳设施和雨水收集系统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公共空间设计#
3月31日下午19:00,我校99级校友,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徐守珩应邀为建筑学院本科、研究生做了一场题为:基于气候适应性的集成木屋设计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于金盆岭校区16教314举行,由熊鹰副院长主持,建筑学院老师、辅导员及学生共同参与。徐守珩以他在清华就读博士期间完成的社会实践成果——绿能·清风轩为例,从功能集约与生态效能、形式创新与自然逻辑、技术介入与被动式节能、材料与生态观念四个方面介绍了本次设计的创新体现。
徐守珩及团队的设计成果定位于满足个体、夫妻等休闲度假之用,总建筑面积为46平方米,设计施工时间仅35天。基于建筑热环境考虑,对该建筑进行了全年太阳辐射热量动态模拟计算,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及地球自转,团队在建筑物南向采取适度的挑檐作为外遮阳措施,一方面能有效减少夏季空调负载,一方面在冬季太阳高度角过低时,保证室内温度。基于建筑风环境考虑,徐守珩及团队借助流体力学软件PHOENICS测定内部气流的组织关系,通过模拟室外风环境计算坡屋面的最佳朝向及开窗的通风设计,并创造性引入穿堂风,带走室内积聚的热量的同时,还能让使用者感受到朴素的自然气息。
本次报告中徐博士生动地阐述了“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博士谈及建筑者的初心——为使用者着想,引发了师生们的热烈讨论,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兴趣。徐博士与在场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面对面提问交流。
文、图/谭瀚祥 审/周芳
网址:学术报告:基于气候适应性的集成木屋设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65397
相关内容
基于“生物气候场效应”的城市户外生活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住宅小区设计.pdf
景观设计中的气候适应性策略
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pptx
基于夏季小气候效应的杭州街道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与日照遮阳设计方法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被动式节能设计原则.docx
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策略
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IUCN报告系列】基于生态系统气候变化适应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