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以真诚为底色,投入生命,探寻本质 | 学员采访

发布时间:2025-02-20 00:47

以诚信为本,对待所有业务关系都真诚相待 #生活技巧# #人际关系技巧# #职场人际攻略#

Keep Moving

保持·热爱

梦想家

KEEP MOVING

热爱世间万物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近日,家庭教育月活动在轰轰烈烈地展开。自从家庭教育心理顾问课程上线以来,获得证书的喜报频传,组委会听到了不少有趣、感人的学习故事。而在征集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一位学员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作为一位“想得开”的妈妈,虽然在刚刚结束不久的考试中获得了84分的好成绩,取得了“家庭教育顾问”的证书,但她笑称自己其实并不“卷”。与之对应的,她认为比起分数本身,从这门课程中,最大的收获,其实是更能够应对问题的技巧、更本源的学习热情,和更全身心投入生活但松弛的人生态度。

是什么让她有这样的感悟呢?这一期学员访谈,让我们走近杨静,听听她的心路历程。

# 1

结缘 :

遇到知音——“育儿的基础是关系”

说到最开始对家庭教育心理顾问这门课感兴趣,是因为杨静作为一个“佛系妈妈”,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外,一直很关心孩子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她觉得,“这一代孩子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休息的时候也很少, 因此,更希望家庭能够成为他喘口气的地方,而不是让他更加窒息。

而她最大的心愿,是“能成为孩子的朋友,一直陪伴孩子长大,当孩子有困扰的时候,都愿意坦诚地和父母交流。”

但市面上针对“教育”的课程,往往讲学习的多,讲心理的少。而成功之道的这套课程,之所以能够吸引她,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视角新颖:从“三大关系”入手,不仅仅满足于讲家庭教育本身,而是深刻剖析了“原生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三者的关系,而这三方面都刚好是杨静特别感兴趣的,也印证了她之前“家庭氛围是亲子教育的基础”的观点,让她觉得找到了知音。

(2)老师专业,知识系统全面:产生了兴趣之后,第二件事是看课程大纲。作为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的妈妈,杨静对市面上的课程也有自己的一套辨别方法,看课程大纲就是其中一点。她发现,家庭教育心理顾问的课程大纲非常扎实和全面,而看到师资清单里共同参与授课的11位资深老师履历后,她放下了最后一丝犹豫,相信跟着如此专业的老师系统学习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上会更有帮助。

(3)有政策解读,有理论高度:这是杨静觉得这门课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也是吸引她最终下单的因素。可能是因为这门课的受众对象并不仅仅是父母,还包括那些教育领域的从业者,因此这门课里包括了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政策解读,这有助于从业者培养对政策的敏锐度和相关意识,也为从业者增添了信心,指引了方向。这个细节,让杨静感觉很专业,很有高屋建瓴感,而成功之道与家庭教育委员会的密切合作,也让她感觉非常的安心踏实。

KEEP MOVING

KEEP MOVING

KEEP MOVING

# 2

初心 :

育儿育己,绽放真诚之花

论及孩子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杨静举了一个例子。在儿子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次孩子带回来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吊着的小人,下面全是尖刺。这让她本能地意识到,孩子在学校中遇到困难了。而努力引导孩子解释具体情况,以及该如何应对,这让她觉得有点无措。

而也是这件事让她意识到, 想要孩子能够放心信任自己,知无不言,自己也要成为一个在面对孩子的危机和困难时,能“接得住”的母亲。而这激发了她对心理学相关知识、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的学习动力。

杨静也目睹了很多身边的例子,往往是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得知后,自己先乱了阵脚,表现得比孩子还崩溃,杨静觉得,这样可能反而会吓到孩子,给他们更重的心理负担,此外,可能还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反过来照顾父母的感受。

杨静一直相信,孩子是很敏锐的,因此父母的情绪如何、家庭氛围如何,孩子多多少少能感觉到,因此, 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之一,就是真正尊重孩子,和情绪稳定。

当然,说到这里,杨静也会澄清,“情绪稳定”不等于毫无情绪波动,在家庭生活中,总是免不了摩擦和冲突,自己也不止一次有想冲“熊孩子”发火的时候。但她会及时觉察到刚刚是否在“迁怒”,然后很坦率地和孩子承认,“抱歉刚刚妈妈发脾气了,是我没控制好。我刚刚不太开心,你让我先平静一下。”

对此,杨静也很自我接纳,“这次没做好,没关系,及时调整才是更重要的。”

比起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的形象、表现得完美,杨静更愿意用真实的样子面对孩子,不怕在孩子面前表现疲惫,也不吝啬于与孩子承认错误。 “真正的尊重孩子,是把他看成一个有自己想法和判断的独立个体,所以让孩子建立对人和事的真实看法,才是更重要的”。

“学习家庭教育课程心理顾问中,老师讲起育儿的观念,与我一拍即合”,杨静说到。所以她经常听课听得津津有味,遇到特别有感触的地方,还会认真记笔记。

KEEP MOVING

# 3

收获 :

找到问题本质,才能提供更好的教育

被问及有哪些课程内容印象最深刻的时候,杨静分享了几个有趣的小细节:

【好使但遗憾用不到的知识】“妈妈捯饬自己,是对孩子最好的美商教育”

她记得老师在课程里讲到,孩子出生之后,有段时间对美是最敏锐的,而很多新手妈妈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全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很难顾及自己,连梳洗都顾不上,其实可以适当捯饬一下,照顾一下自己的身体和心情,对自己、对孩子都有好处。

杨静知道这个小细节之后,已经过了新手妈妈时期,大为遗憾,只能“亡羊补牢”,但此后就致力于把它分享给每一个认识的新手妈妈,而且她有点哭笑不得地发现,虽然这个建议本意是为了鼓励妈妈照顾自己,但加上“为了孩子好”的理由,反而更容易让妈妈接受和信服。

而这门课带给杨静的收获是,让她更经常思考,究竟什么才是问题的本质,什么才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让剩下80%的困扰随之松动、迎刃而解”的核心因素,这是对她非常有启发的。

【现在积极运用的知识】“父母感情融洽,是对孩子最好的亲密关系教育”

除了教育孩子的部分,亲密关系的课程也让杨静收获满满。她意识到更坦诚地表达自己需求的重要性,也学会了更实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她此前常常和丈夫就一个问题发生争吵,气不过的时候还会发起冷战。但学习课程之后,她意识到,无论是发起沟通的最初目的,还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情绪,背后都是真正想要满足的那个“需求”。而对丈夫来说,对他直接地表达“我希望你能做什么”可能更直接、也更管用。

比如她学会了很直接地表达,“我希望下次当我和你絮叨,说生活中的一些牢骚的时候,你不需要给解决方法,也不需要评判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你能够听着,认真地表达支持,我就很高兴了。而当我很生气的时候,你不需要解释更多,抱抱我就好了。”

而她很意外地发现,当自己坦率表达需求后,也有机会知道丈夫在沉默背后的更多想法。

比如听到上面这句话,丈夫则有点为难,又有点松口气地说,“其实我也想啊,但那个时候我不敢动啊,我怕你更生气”,直接把她逗笑了。

误会解除,家庭氛围更好了。而夫妻关系融洽的好处已初步显现,比如儿子甚至会在饭桌上和爸爸妈妈“汇报”自己喜欢上了哪个女孩子,还向他们讨教经验,“你们当时是怎么认识的呀?”

杨静则很高兴地发现,当初那个“孩子有什么秘密都能和我们分享”的小愿望,算是初步实现了。

【面向未来的知识】“珍惜生命的方式,是高质量关系”

论及对人生的态度变化,杨静还提起了学习人生发展阶段时的意外觉察。通过对人生阶段的对比,她惊觉自己已经到了“成年中期”,一下子产生了紧迫感。在访谈中,她笑称说要“珍惜余下的时间”,希望能更充实地投入生活、工作中的每一分钟。

而这门课程也让她了解到了“高质量陪伴”的概念,即,比起陪伴的时长,更重要的是与孩子待在一起的时候,能够给出密切的关注和及时敏锐的响应,并从中感觉到情感的流淌和交互。比如与孩子待在一起一下午但只是在一旁玩手机,不如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与孩子一起玩1个小时充满互动的亲子游戏,后者才是真正能增进关系的。

而这一点也可以衍生到其他类型关系的相处。她本身就是一个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也很喜欢和人交流过程中感受到的温度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她希望能够更用心地与生命中遇到的人相处,更投入地生活和工作,增加生命的厚实和“密度”,这是她认为珍惜生命的方式。

KEEP MOVING

# 4

经验:

什么打动你,就用什么改变自己

谈及学习本身的心得,杨静表示,自己是体验派的,课程中最有感触、最打动自己的部分,记得最牢、学得最快、在生活中应用起来也更自然而然。而那些暂时记不住的,杨静也并不焦虑,“可能只是没到时候。我并不要求自己记下每一个知识点,对我来说,能学习到新的知识本身就是进步了。”

而谈起自己的备考经验,杨静表示,其实考试本身不难,投入时间,扎实积累即可。作为支持,课程本身还有配套的复习小程序,可以帮忙学员巩固知识点,随时随地刷题自测,提供了不少便利。

而她想表达的是,不用那么害怕考试。考试本身并不难,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当你有更清晰明确的目标(通过考试)、有结构化的学习框架(考纲),以及适度的紧张感(对考试结果的关注),反而可以促进学习的认真程度,而通过考试的好结果,又可以用来积累信心和自我肯定。

看到自己收到的“家庭教育心理顾问”证书,杨静笑称这是一个小小里程碑,等年岁更大一些,把自己拿过的证书一字排开,一定很有成就感。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她最受触动的,是发现同学遍布各个年龄段,从年轻妈妈,到将近50岁的退休人员,有的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有的是为了自我成长,甚至是为了当妈妈而提前准备。

杨静自己是个很喜欢学习的人,而在上课的过程中,她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同学都这么喜欢学习,而她们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热情和自驱力,和“想让身边人能够更幸福”的初心,都让她感动,觉得“吾道不孤”。

KEEP MOVING

# 5

影响 :

将好内容传播出去,用心理知识帮助更多人

因为从家庭教育心理顾问这门课中获得不少成长,杨静也一直很热心地将这门课分享推荐给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杨静遇到了一个50多岁的“学友”,二人作为“考试搭子”,一起学习、一起备考,遇到疑问彼此讨教,有心得了互相分享。成绩出来后,对方也不意外地考了高分。

这样的时刻,让杨静非常有成就感。 她自己的变化带动了更多的人好奇来学习这门课,而她又慢慢看到更多的人因为学习了这门课程而再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个正面循环的过程和积极一面的传递,让杨静非常开心。

真诚、坦率,本来就是杨静和身边人相处的信条。无论和孩子相处,还是和家人、同事的相处都是如此,而这样的态度,也让她获得了身边人的信任。慢慢的,有更多人愿意来找她倾诉心事,包括生活中的困扰、也包括教育难题。不知不觉间,杨静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半个“家庭教育顾问”。而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发生的。

有一次,电话打到一半,电话那头哭出了声,而杨静也默默陪着对方垂泪。这样深刻的互动,直到挂上电话后,也依然让杨静深受触动。

“如果问我, 是什么一直支持着我与人真诚地打交道,让我觉得我做的一切有价值和意义,可能就是这样的时刻吧。”杨静说道。

以真诚为人生态度底色,以学习的理论和技巧为双翼,杨静不仅达成了自己在亲子教育中的“小心愿”,找到了更充实、积极的生命态度,也通过分享,为更多人的生活带来光彩。

-END-

作者:肖璇

编辑:晨迎

网址:杨静:以真诚为底色,投入生命,探寻本质 | 学员采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3688

相关内容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
《设计》专访|杨皓:为真实世界的问题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探索生命的高级感:从平静中找寻自我与幸福
太极拳的哲学底蕴:动静之间领悟生命真谛
专访|杨文红:AI时代,短剧冲击,长剧应成为“奢侈品”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
中医药文化研学之旅:探寻千年智慧与现代共鸣
寻回生活美学:在杭州,与裘继戎漫谈动静之美
《设计》专访丨杨皓:立足跨学科交叉点的环境设计教育
济南市社会福利院采访实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