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延长凸显健康育人观
心理健康课程提供个人成长的空间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心理健康课程#
课间延长凸显健康育人观
2025年03月05日 06:4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新学期开始,不少地方的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看似教学安排上的小改变,却给学生带来了更多放松身心、自由奔跑的机会,让“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健康是成长的基石,身体是一切的本钱。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虽然整体向好,但“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四小”问题仍呈早发高发趋势。如何更好地让久坐的孩子动起来,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要点。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北京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严格落实体育课时要求;重庆提出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一项项举措,为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一定改变,孩子们拥有更充裕的锻炼时间,身体素质和睡眠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不少老师反映,学生充分休息运动后在课堂上专注力更强,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体育活动如何有序开展?怎样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少学校创新活动方式。比如,山东青岛某小学在操场上设了6个活动点,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开发出各种闯关游戏;福建晋江某小学组织了“1分钟跳绳挑战校长”赛,孩子们不仅动起来,还增进了与校长、老师之间的感情;吉林长春某小学开发出多种集体游戏,增强了趣味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树立了规则意识。
安全保障同样不容忽视。学校须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文明礼让、不追跑打闹的意识;安排教师轮流上岗做护导员,指导孩子们安全锻炼,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对易发生磕碰的尖锐处提前处理,划定安全的活动区域。让孩子们动起来、跑起来、活跃起来,身上有汗,眼里有光,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 丹)
(责任编辑:冯虎)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课间延长凸显健康育人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09416
相关内容
课间“松绑”:五分钟延长背后的深远意义2020年理性消费回归:健康与居家百货成新刚需,消费分化凸显
心理健康教育课个人成长总结(通用17篇)
课间延长5分钟,多了哪些新变化?
为课间“松绑”,意义不止于延长的五分钟
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课外体育锻炼成效显著
中小学校课间延长5分钟 多了哪些新变化?
中小学校课间延长5分钟,多了哪些新变化?
“课间一刻钟”何以更好支持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天天见”,健康成长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