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398

发布时间:2025-04-03 06:11

5G网络的理论速度可达到数十GB/s,比4G快数百倍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5G通信#

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71.10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398—2017
代替GB/T26398—2011
衣料用洗涤剂去污性能、耗水量与节水性能评估指南
模拟家庭洗涤试验法
Evaluation guide of detergence, water costing and saving for laundry detergents-Simulated household washing test method2017-12-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8-07-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26398—2017
本标准代替GB/T26398—2011《衣料用洗涤剂耗水量与节水性能评估指南》,与GB/T26398—201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一增加了应用家用洗衣机测试洗涤剂去污性能的方法和要求(第8章):一删除了原附录A的内容,改为多种试验用污渍布片(见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太原)、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北京绿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洛娃日化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晨之、李晓辉、于文、何琼、张辉、孙红霞。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26398—2011。
GB/T26398—2017
洗涤过程包括洗涤和漂洗,制定本标准旨在指导标准应用方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一个符合实际、能够复现的考核不同洗涤剂在洗涤时的洗涤性能(如去污,白度维护等)以及消耗水量的测试方法进而对洗涤剂的洗涤和节水性能进行评估。在手工洗涤下,一次洗涤过程的结束,通常是以消费者实际判断的标准为主,其实质可归结为感官指标判定。在洗衣机洗涤下,则多取决于机器的程序设计,确定洗涤结束的依据是以漂洗中水质的理化指标变化情况作出。因此本标准建议评判一次洗涤过程的结束从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两个方面作出:以较为客观反映洗涤剂应用的真实情况。为使洗涤剂具有良好的去污力,有效的方法是加大洗涤剂配方中活性成分的用量,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需要消耗更多的水来漂清其在所洗织物中的残留,因此可以说节水和去污是洗涤剂本身特有的一对相互矛盾的两个因素。本标准同时关注了洗涤剂的节水性能和去污性能的评定。衣料用洗涤剂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产品洗涤和漂洗的效果,同时与产品种类、使用方法、洗涤习惯、洗涤环境、温度、水质、设备等众多因素有关,同时这些因素之间还存在交互的影响,不存在一组最佳的条件能够客观反映各类洗涤剂或同类但组成成分不同的洗涤剂产品的真实洗涤效果,因此规定一个统一条件,测试评估各种洗涤剂在洗涤过程中洗净度,水的消耗量,可能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产品研发和实际应用缺少指导意义。作为指南,本标准针对不同的产品及使用方式,提出在实验室条件下如何尝试建立符合实际、能够相对客观反映真实情况的测试衣料用洗涤剂的耗水量与节水性能评估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标准应用方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细化条件和操作过程,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具体评估测试方法
按照本标准提供的指南建立的评估方法,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洗涤剂去污性能、耗水量与节水性能的比较判定成为可能。本标准可供生产商研发内部测试选择使用,对用于对外公布的第三方检测需细化试验方案和结果判定,必要时提交标准归口单位确认方案,以确保试验结果客观真实且可复现。Ⅱ
iiiKAoNikAca
1范围
衣料用洗涤剂去污性能、耗水量与节水性能评估指南模拟家庭洗涤试验法GB/T26398—2017
本标准对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家庭洗涤方式建立测试衣料用洗涤剂去污、白度保持、耗水量与节水性能的评估方法,提供了基本的原则、依据和方式,以及需要确定的条件。本标准适用于水为洗涤溶液的各类衣料用洗涤剂(不包括肥皂类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3173—2008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试验方法GB/T13174衣料用洗涤剂去污力及循环洗涤性能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洗涤wash
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溶液去除粘附在衣物上污渍的过程。注:洗涤中使用的洗涤剂水溶液称为洗涤液3.2
漂洗rinse
衣物经洗涤后,加水清洗的过程,3.3
漂洗液rinsesolution
衣物漂洗时的溶液。根据漂洗更换用水的次数,分为一次漂洗液、二次漂洗液、、次漂洗液3.4
thevalueofN
用于表征衣物漂洗过程中,漂洗液内部理化指标变化的幅度。计算方式是,以第:次漂洗时的漂洗液理化指标项目为基数,分别与相临的前一次和后一次漂洗液该指标项目的比值。N值因理化指标项目不同,可有多个。可用NH、N、NLASNTOC、NCOD、NN分别表示由pH、表面张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钠离子等参数计算得到的N值。3.5
去污力detergency
洗涤剂去除污渍的能力,为表征洗涤剂的洗涤性能的指标之一。1
HiiKAoNiKAca
GB/T26398—2017
whiteness preserved
白度保持
白色织物在污染的洗涤液中洗涤后,织物白色下降情况,反映洗涤过程中洗涤剂悬浮污渍的能力,为表征洗涤剂的洗涤性能的指标之一。通常采用多次重复循环洗涤的方式。3.7
耗水量
levelofusingwater
在洗涤和漂洗结束后,整个洗涤过程中的用水量,包括洗涤用水和漂洗用水两部分。特别地,当测试评估洗涤剂产品耗水量的洗涤过程相同(即洗涤用水一致),则耗水量可仅指漂洗用水。3.8
耗水比
rateof usingwater
以参比洗涤剂耗水量为基数,计算的样品洗涤剂相对耗水量表示(计算中,耗水量以漂洗用水量之和计)。
节水 saving water
在确定的洗涤比较条件下,完成洗涤后,样品洗涤剂相对参比洗涤剂耗水量减少的程度,4基本原则
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的洗涤和漂洗方法应能够反映消费者实际洗涤习惯。确定评价指标项目应适合该类洗涤剂洗涤的特性。4.2
4.3评价的试验结果应具有一定的重现性。5样品的准备
测试样品可来自生产企业、市场、消费者等各方有检测需求的团体或个人。为使样品测试结果具有可比性和一定的重现性,可以对照使用某些固定配方的参比洗涤剂,例如:GB/T13174规定的标准洗涤剂,作为评判样品洗涤性能和耗水情况的依据。样品的处理和使用按GB/T13173一2008第4章的规定进行。6洗涤材料及污垢选择
洗涤衬料(陪洗织物)
选择测试用洗涤织物需考虑适合洗涤剂耗水量评价结果的测定,并与市场上主流的布料比例相接近由于不同的织物对衣料用洗涤剂的吸附是不同的,因此搭配各种典型材质的织物组合用于洗涤测试是比较合理的,这种搭配可以参考消费者日常穿着各种织物的配比,并根据洗涤要求将待洗织物的质量确定在一个合适的质量下。在以洗衣机洗涤方式评价中,采用一组洗涤衬料织物净重在1300g土30g范围内的可选择搭配:5件干净纯棉质衬衫,1件混纺织物,2条~3条干净毛巾(用于调整组合衣物的净重)。6.2污渍材料的选择
根据具体的测试评估目的,选取一定数量的不同污垢种类的污渍布片,合理搭配成洗涤环境的污垢系统,使洗涤剂的洗涤性能和节水测试结果能够反映实际应用效果,且一组产品的测试中应保持污垢体2
iiKAoNiKAca
系的一致。
GB/T26398—2017
污渍布片可从GB/T13174所列JB系列污布或附录A中列出的JBS系列污布中具体选择应用。6.3白度保持材料的选择
测试评估洗涤剂的白度保持能力的织物材料应为纯棉或涤棉的白色织物面料,如GB/T13174中的JB-O0或附录A的JBS-00系列污布。必要时添加一定数量的污渍源(附录A所列的JBS-W系列)以维持测试环境的污渍强度。
7水质与水温
7.1水质
洗涤和漂洗用水应与实际生活中水质情况一致。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水质差异大,南方地区水质较软,北方地区水质较硬,水质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洗涤剂的洗涤效果和测试的结论,因此应依据测试中希望反映的实际区域确定测试的水质条件为使测试结果有代表性,并符合多数地区的实际情况,多种不同硬度的水质用于测试中是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原则上可安排三种水硬度:低于、等于、高于国内的水硬度平均值进行测试。如果用人工配制的硬水,还应指明钙镁离子的比例。注:人工配制硬水时,可参照GB/T13174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水的硬度在250mg/kg时,有一定的代表性7.2水温
实际生活中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洗涤用水的温度相差很大,普遍的洗涤温度是自然水温,测试中洗涤水的温度也是需要测试人员控制的条件。同水质情况类似,在10℃~30℃范围内选择不同温度点进行洗涤测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洗涤剂性能,典型的测试温度是25℃土2℃。8洗涤方式
洗涤方式有三种:洗衣机洗涤(机洗)、手工洗涤(手洗)、手工加机器洗涤。第三种方式主要是作为第一种方式的补充,实际洗涤中消耗的水量与第一种相同,取决于洗衣机所设定的程序。因此设计洗涤测试可以按机洗或手洗方式进行,从测试为考察洗涤剂性能这一根本自的出发,确定的洗涤方式应在模拟实际生活洗涤方式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可重现性。为此采用机洗方式是比较易于测试结果重现的对于机洗方式浸泡,洗涤,甩于,漂洗等各环节及用水量可依据机器内部设置的程序确定,并在整个测试中始终保持不变,以获得稳定,可比,能复现的测试结果。在洗涤测试中,为了随时对洗涤溶液的水质变化作出监测,双缸洗衣机可能较全自动洗衣机更为方便。采用洗衣机洗涤测试结果与实际洗涤结果一致性的程度高,但测试误差、成本等方面不易控制。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式是,采用实验室去污试验机模拟的方式评价,这种方法在结果的重复性控制和试验成本等方面有优势,但与实际的符合性可能较低。
对于手洗方式,标准实施方需要进一步规定洗涤、拧干,漂洗的细节,包括洗衣盆的大小,每次加人的水量等,并对操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以保证不同操作人员获得的结果差异在可接受的范围内。9洗涤过程
9.1去污
在确定洗涤试验条件后,可进人实际洗涤,无论是机洗还是手洗,其过程通常由以下儿步组成:3
iiKANiKAca
GB/T26398—2017
称取洗涤剂样品,依据样品使用要求和洗涤溶液的浓度规定决定取样数量;水温及水硬度调节,依据第7章的原则确定:溶解样品;
加洗涤织物及污渍布片(6.2);洗涤,依据第8章的原则确定;
脱水或拧干,需要对脱水或拧干方式、程度作出具体规定;漂洗,同e)类似,依据第6章的原则确定;重复f)、g),直到洗涤完成,洗涤过程中水质变化和漂洗结束的判断按第10章的原则确定;取出洗涤织物和污布晾干后,评价洗涤剂去污力。9.2白度
当测试洗涤剂白度保持能力时,将洗涤时间设定在40min,加入用于测试的白度保持材料及污染源(6.3),经9.1中a)~i)的步骤进行洗涤,并重复5次以上后测量白度值,enge
判定指标
10.1漂洗效果
漂洗效果直接反映洗涤剂的耗水量和节水性能。长期以买的重要指标。另外,漂洗后水质是否清澈、手感是否滑腻也,指标。
拟定鉴别洗涤剂的漂洗效果,作出漂洗结束的判断指10.2漂洗结束的判断指标
漂洗结束的判断指标可以根据洗涤剂可以作为判断漂洗结束的指标项目。们习惯于将泡沫作为判断漂洗结束人们长期积累的感官判定漂洗结束的标,可参考上述现象所反映的水质状况作出。配方情况及洗涤剂存在于水中的情况综合作出,表1列出了表人可以作为判断漂洗结束的指标项目指标项目
混浊度
表面张力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
非离子活性剂含量
总有机碳(TOC)
化学需氧量(COD)
钠离子含量
布片上残留硫酸盐含量
布片上残留非离子活性剂含量
布片上残留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4
反映现象
漂洗液中洗涤剂的量
漂洗液中污垢的量
漂洗液中洗涤剂的量
漂洗液中洗涤剂的量
漂洗液中洗涤剂的量
漂洗液中洗涤剂的量
漂洗液中洗涤剂的量
漂洗液中洗涤剂的量
漂洗液中洗涤剂的量
残留在织物上的洗涤剂量
残留在织物上的洗涤剂量
残留在织物上的洗涤剂量
测试方式
目测或图片比较法
目测或图片比较法
酸度计法
表面张力仪测定
化学检验
化学检验
化学检验
化学检验
化学检验
化学检验
化学检验
化学检验
iiKANiKAca
GB/T26398—2017
表1中指标值越低,则漂洗越彻底(pH指标除外,它与漂洗水的酸碱性相关)。在这些项目中I类指标以感官判定,Ⅱ类和Ⅲ类指标以仪器或化学检验为主。具体指标的检验方式应结合漂洗溶液中洗涤剂的残留量、洗涤剂的配方成分,参考有关的标准、文献,选择使用检出限和精密度符合要求的方法。附录B列出了一些供选择使用的常用检测方法。10.3判断指标的应用
作出漂洗效果的判断.应从表1列出的指标项目中选择合适的指标项目对各次漂洗液进行测定。选择测试的指标项目宜三个类别均有涉及,且与洗涤剂配方有关(例如,未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关的指标项目没有测试的必要),并能客观反映漂洗效果。作出漂洗结束的判断以对比邻近漂洗液的同类指标项目变化趋势确定。当某次漂洗(第次)的指标项自较前次漂洗相同指标项目有较大差异,而紧接的下次漂洗该指标项自相对变化不明显,则可以认为第;次漂洗已达到实际需要,漂洗工作可以终止。具体测试中,可以将第,次漂洗的指标项目作为基数,估算第i一1次和第i十1次指标项目的变化比率N:-1和N,+1,由此作出漂洗结果的判断。注1:漂洗次数i的确定原则是N;-1大于1,Ni+1小于1且接近1。当N-1远大于1N+远小于1时,说明洗涤剂的漂洗需要继续进行,依据下次漂洗结束后数据重新计算评估注2:N值与1的偏离度、N;-1和Ni+1之间的差异与具体指标项目有关,不同的指标项目,N值变化幅度不些指标项目(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N值可能存在数量级上的变化,有一些项目(如pH)N值变化幅度较小,还有些非数字表征项目(如泡沫、混浊度)N值则为人工估算。标准使用方可结合测试样品特征及指标项目,确定漂洗评定时N值的取值可接受范围,对于非数字表征项口还应拟订推测N值的方式(例如,可选择溶液液面泡沫的多少或泡沫占液面的大小作为计算的依据对于溶液混浊度可以以尚未使用的漂洗水作为比较基准)。
注3:为有效应用N值,宜采用GB/T13174所列标准洗涤剂进有确认试验,建立各指标项目的N值在所在实验室中应用的参考依据。
用于漂洗结束终点的判断的指标项目变化不会完全一致,因此需要对选定的指标项目确定主次。般以I类指标为主,Ⅱ类指标为辅,Ⅲ类指标作为参考。随着漂洗次数的增加,I类指标判断漂洗终点变化很小或者基本不变,但Ⅱ类指标可能有一个变化的范围,此时,应以Ⅱ类指标的结果来辅助漂洗终点的判断,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作出漂洗终点的正确性,避免洗涤剂配方结构的不同产生的误判(如添加了消泡成分的洗涤剂)。Ⅱ类指标测定操作较为复杂,过程长且受到影响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使用中应严格控制测试条件。测试结果可用于验证确认漂洗终点。洗涤性能的评估
11.1去污力的评估
11.1.1评估方式
根据污渍布片经样品洗涤剂和参比洗涤剂洗涤前后的洁净度变化情况,采用人工目测或仪器测量的方式评估计算洗涤剂的去污力。11.1.2
人工评价
人工自测评定应在控制光照和背景的条件下进行,人工评定可以基于数学标度的记分制,例如1一10标度,或基于污渍的数目和大小,将性能分等评定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培训,至少3人:11.1.3白度计法
用白度计在457nm下逐一读取污渍布片洗涤前后的白度值,计算白度差值,评价去污效果。洗前5
GB/T26398—2017
白度以试片正反两面各取两点(如果为单面涂污的试片,则仅在正面中心对称的位置取两点),测量白度值,以四次测量的平均值为该试片的洗前白度F1;洗后同样测量白度值,以四次测量的平均值为该试片的洗后白度F2。
注:采用符合JB/T9327及JJG512规定的白度计。白度计法适用于以黑白色调为主的污渍评价。对于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不同类型白度计(对荧光反应有差异时),结果存在偏差。11.1.4扫描仪法
用扫描仪读取洗涤前后污渍布片的色度值(Lab),以式(1)计算污渍布片前后色差变化△E,,评价去污效果。洗前、洗后均读取布片正面中心最大有效面积的Labl、Labz。某种污渍的色差值(△E)按式(1)计算:AE:=/(L—L)2+(a—a2)+(b-b2)式中:
L、a1、bt:第i种污渍布片洗前测量得到的La、b值;L2iva2、b2第i种污渍布片洗后测量得到的La、b值。++(1)
注:采用符合GB/T18788规定的平板扫描仪,并配有读取图像Lab值,计算色差值AE的工作软件。扫描仪法适用于各类有色污渍去污效果的评价。对于添加了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扫措仪法测试结果与人工目测一致性程度降低。
11.2白度保持的评估
根据测试白度保持的织物材料经样品洗涤剂和参比洗涤剂洗涤前后的白度变化情况,采用与去污力评估(11.1)类似的方式评估计算洗涤剂的白度保持能力。12耗水量与节水性能评估
12.1耗水量的评估
耗水量随漂洗结束终点的作出而确定,具体数字为整个洗涤周期的用水量。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对某一洗涤剂样品作出的耗水量测定结果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不同的测试条件,环境下,将产生并不一致的结论。因此,在对样品测试中应同时对比测试一个参比洗涤剂的耗水量,以两者耗水量的相对值(仅用各漂洗阶段的耗水量之和作计算),即耗水比(M)表示该洗涤剂样品的耗水性能,才有应用意义,能够为不同实验室所重复耗水比(M)按式(2)计算:
V参比
式中:
V样品样品洗涤剂的耗水量,单位为升(L);V参比——用于对比的参比洗涤剂的耗水量,单位为升(L)。12.2节水性能评估bZxz.net
对于洗涤剂是否节水,是个相对的概念。依据耗水比M的不同,确定洗涤剂节水能力。对于两个同等试验条件下的洗涤剂对比,当M≤0.7时,可以认为在所确定的试验条件下样品洗涤剂较参比洗涤剂有节水能力。
测试重复次数
GB/T26398—2017
鉴于模拟实际洗涤方式的测试过程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洗涤测试应重复多次,以多次测定的结果平均值确定评价结果。
试验人员与环境
测试工作中试验人员的行为(主要是手洗条件)及感官指标检测活动对最终结果的判断影响较大不同试验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手洗测试试验和感官指标检测应由几个有经验的试验人分别独立进行,汇总评价结果,确定一个互相能够接受的判断结果。对洗涤结果作出评价时,测试方应尽量消除人为因素的差异性。
环境条件(如温度、噪声、光线、振动等)应满足不影响试验人员正常实施测试的需要1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项:a)
试验日期:
洗涤剂名称;
参比洗涤剂的规格(如果使用);所得结果、结论和表示方法;
试验条件(包括洗涤剂、参比洗涤剂的使用条件);本标准未规定或任选的任何操作,以及会影响结果的情况;说明对报告结果的理解有影响的任何附属信息和试验中信息,试验中记录格式参见附录C。7
GB/T26398—201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洗涤去污测试使用的污渍布片选择原则、质量要求及种类A.1选择用于洗涤剂性能评价污渍种类的基本原则按下列方式选择:
选择人们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出现频次较大的污渍;b)
污渍材料应能代表日常生活中常见污渍的原始性并能适用于实验室评价;染制的污渍材料有较好区分力,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c)
选择市场主流的布料作为污渍材料制备载体即布基。d)
A.2污渍分类
按下列方式分类:
a)根据污渍来源的自然状态,可以将污渍分为固体污渍、液体污渍和膏体污渍:根据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污渍种类,可将污渍分为食品污渍、生活污渍和环境污渍三类:b)
食品污渍主要有:茶/咖啡渍、酒渍、奶渍、食用油渍、调味料/酱渍、果蔬/汁渍、谷物食品渍、婴儿食品渍等。
生活污渍主要有:皮脂渍、血渍、化妆品渍、矿物油渍、笔墨渍等。环境污渍主要有:烟灰渍、泥土渍、草渍等。A.3质量要求
A.3.1布基
试验污渍布片的布基采用棉白布或棉/酯白布,考虑污渍材料的洗前和洗后均一性,对洗涤剂浓度的洗涤响应以及对不同质量的洗涤剂的区分力,布基可以在编织布或针织布中选择。A.3.2布基质量
以10%的比例随机抽取待染制的布基,将每块布基折叠为8层,读取白度值。每块布基上读8个点,所读8个点的白度值的标准偏差应≤2.0,不同布基上的平均白度值之差≤5.0。A.3.3均匀性指标
污渍在布基上应均匀铺展,以保证洗涤试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可以按10%的比例随机抽取染好的污布,进行使用前检验。检验方法为:将每块污布折叠为8层读取白度值,每块污布上读8个点,所读8个点的白度值的标准偏差应≤1.0,不同布块上的平均白度值之差应≤2.0。A.3.4洗涤剂浓度响应
污渍材料应对洗涤剂浓度有正向响应,即随着洗涤剂浓度的增加洗涤差值(去污值)相应增加。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网址:GB/T 26398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48694

相关内容

GB/T 12706.2
GB∕T 7784
GB/T 41529
GB/T 40356
GB/T 12706.4
GB/T 5750.2
GB T 23685
GB/T 36970
GB/T 38741
GB/T 38472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