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人生
'美学与生活哲学':美学与生活哲学的交融,提升人生境界。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美学心得# #日常美学感悟#
美学与人生
学分2.0 总学时28h 寇鹏程,西南大学
已学人数:0
章节视频
第一章-从“美”字到美学 29天 1.1 “美”的意义 1.2 “美”的诞生 1.3 美学学科诞生的意义第二章-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11天 2.1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一) 2.2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二) 2.3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三) 2.4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四) 2.5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五) 2.6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六)第三章-中国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9天 3.1 儒家美学 3.1.1 儒家美学 (上) 3.1.2 儒家美学(下) 3.2 道家美学 3.2.1 道家美学(上) 3.2.2 道家美学(下) 3.3 禅宗美学 3.4 中国当代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第四章-美的特征 10天 4.1 美的特点(一) 4.2 美的特点(二) 4.3 美的特点(三) 4.4 美的基本特性 4.4.1 美的基本特征(上) 4.4.2 美的基本特征(下) 4.5 美的本质第五章-审美范畴 11天 5.1 优美与崇高 5.2 美的范畴:崇高 5.3 悲剧 5.4 中国悲剧 5.5 主要审美范畴:喜剧 5.5.1 主要审美范畴:喜剧(上) 5.5.2 主要审美范畴:喜剧(下) 5.6 意境 5.6.1 意境(上) 5.6.2 意境(下)第六章-审美活动 11天 6.1 审美活动的前提 6.2 审美感知活动 6.3 审美想象 6.4 审美心理原则 6.5 审美情感活动 6.5.1 审美情感活动(上) 6.5.2 审美情感活动(下) 6.6 审美通感、理解活动 6.7 审美活动的特点第七章-艺术 9天 7.1 荒诞 7.2 中国艺术传统 7.3 西方艺术传统 7.4 艺术本体论(一) 7.4.1 艺术本体论1(上) 7.4.2 艺术本体论1(中) 7.4.3 艺术本体论1(下) 7.5 艺术本体论(二) 7.5.1 艺术本体论2(上) 7.5.2 艺术本体论2(中) 7.5.3 艺术本体论2(下)展开全部
课程简介
1. 多领域、多角度的审美观融合一体;
2. 以具体的美学现象展现抽象的人生观念;
3. 强调审美的情感、人格、身心协调、理想超越等审美境界。
展开全部
教学大纲
第一章 从“美”字到美学
从历史上来看,美丑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生活境遇。人们追求美而远离丑。那么,什么是美呢?从“美”这个字来看,它有5种不同的字源意义。从这些字源意义来看,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功利性中逐渐转向非实用性、非功利性而诞生的。美诞生以来,经过了审美意识的萌芽到美学思想再到美学学科的发展阶段。美学的诞生,是理性大潮中的“感性学“,具有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多重启示意义。
“美”的意义
从“美”这个字的字源、意义来探索中国人对美的理解
“美”的诞生
现代美的世界丰富多彩,那么最早美的形式是怎么来的呢?
美学学科诞生的意义
探讨美学学科诞生的意义
第二章 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研究美。注重客观“条件”,但是缺乏普遍性。
2.从人的主观感受来研究美。注重人的反映,但过于主观。
3.从客观的精神理念来研究美。注重理念,缺乏现实性等。
4.从美的独立性来研究美。追求纯粹性,但缺少社会性等。
5.从社会生活.劳动实践来研究美。注重社会历史创造,有合理性。
6.从现代社会批判来研究美。过于注重现代性的负面精神。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一)
美学与人生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二)
美学与人生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三)
美学与人生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四)
美学与人生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五)
美学与人生
西方探讨美的途径(六)
美学与人生
第三章 中国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1.时代性。美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文化,我们要有时代的眼光。
2.民族性。美是一个民族心理结构的体现,我们的审美观应有民族性。
3.主观性。美是有主观性的,我们应注重我们审美的创造性。
4.形象性。美不是抽象的说教与概念,美应体现在直观形象上,我们应注重自身形象。
5.情感性。美是按照情感的逻辑来创造的,与科学与功利不尽相同,人应该是有情的人。
6.非功利性。非功利的超越性是美的前提之一。我们应具备一定的超越性。
儒家美学
美学与人生
道家美学
美学与人生
禅宗美学
“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主观性
中国当代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
“美”的形象性、情感性和非功利性
第四章 美的特征
1.优美的表现。在社会生活、自然界、动物界以及艺术上的表现。
2.优美的外在特征。直接的外在特征是适宜等,形式上是“小”。
3.优美的实质。是主客体之间直接的和谐愉悦,是一种比较单纯的情感。
4.崇高的表现。在社会生活、自然界、动物界以及艺术上的表现。
5.崇高的外在特征。直接的是雄壮等,形式上是“大”。
6.崇高的实质。是主客体之间间接的和谐愉悦,是一种混合的情感。
美的特点(一)
美学与人生
美的特点(二)
美学与人生
美的特点(三)
美学与人生
美的基本特性
优美的表现、外在特征和实质
美的本质
崇高的表现、外在特征和实质
第五章 审美范畴
1.悲剧的表现。悲剧在艺术中以及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
2.历史上的悲剧观。从命运悲剧、过失悲剧、性格悲剧到价值冲突悲剧、社会历史悲剧等。
3.什么是悲剧。悲剧构成的基本元素以及悲剧的实质。悲剧与悲剧精神的积极性。
4.喜剧的表现。艺术与生活中喜剧的表现。
5.历史上的喜剧观。亚里士多德“无害的丑”、霍布斯“突然的荣耀”、康德“预期的失望”、柏格森“生命的机械化”、黑格尔“形式大于内容”等。
6.喜剧的实质。内容与形式之间的错位。具有自燃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以及在一定的程度范围之内的特点。
优美与崇高
悲剧的表现、历史上的悲剧观和悲剧的实质
美的范畴:崇高
喜剧的表现、历史上的喜剧观和喜剧的实质
悲剧
美学与人生
中国悲剧
美学与人生
主要审美范畴:喜剧
美学与人生
意境
美学与人生
第六章 审美活动
1.审美活动发生的前提条件。审美需要、审美态度、审美主体的条件、审美客体的属性以及审美环境等。
2.审美感知对于外界的把握。感知的整体性、选择性、方向性等。
3.审美想象的类型与功用。接近想象、相似想象、对比想象以及创造性想象。把无形的变成有形的,把单个的变成多个的。
4.审美通感与理解。通感与审美的高峰体验。审美中的理解不同于日常科学的理解。
5.人应该是各种感官机能的和谐整体的发展。
审美活动的前提
美学与人生
审美感知活动
美学与人生
审美想象
美学与人生
审美心理原则
美学与人生
审美情感活动
审美活动发生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包括审美需要、审美态度、审美主体的条件、审美客体的属性以及审美环境等。
审美通感、理解活动
审美活动的过程和特点
审美活动的特点
美学与人生
第七章 艺术
1.儒家的命运。儒家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主流。有“三期说”、“四期说”。
2.儒家的定位。从美学来看,儒家思想的逻辑是为人们寻求幸福生活的可能之途。
3.“仁”与美学。“仁”的核心是对一己之私利有所超越,这种超越而来的“坦荡”的快乐具有美学精神。
4.儒家美学主要内容:注重美善结合、强调中和、注重艺术的功用。
5.道家的定位。道家也是为人们寻求“出路”的学说。
6.道家的逻辑。通过“忘却”来“超越”,达到“自然”与“逍遥”的目的。
7.道家美学的主要内容。追求自然美、天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追求物我两忘的超越状态。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美学。
荒诞
美学与人生
中国艺术传统
美学与人生
西方艺术传统
美学与人生
艺术本体论(一)
儒家美学
艺术本体论(二)
道家美学
展开全部
考核标准
课程总分100分
平时成绩 24分 章节测试成绩 16分 见面课成绩 30分 期末成绩 30分 论坛成绩 0分确定报名本课程吗?
课程名称 美学与人生 主讲老师 寇鹏程 报名时间 - 运行时间 -本课程未在运行时间内暂不能学习
运行时间: -
课程报名成功!
您可以在"我的"栏目中参与课程学习
课程报名失败!
您所选的《美学与人生》课程已没有可选名额
本课程未开放自由选课
如已选修,请等待任课老师导入选课结果!
网址:美学与人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72353
相关内容
“清玩”与文人生活美学(美在生活)“审美与人生”博雅美学系列讲座春季学期开讲,彭锋讲授“美学与美好生活”
“审美与人生”博雅美学系列讲座春季学期开讲:彭锋讲授“美学与美好生活”
积极心理学与美好人生
美食与人生:苏轼的生活美学管窥
美食与人生:苏轼的生活美学管窥(李健)
蒋勋:生活哲学家的美学探索与人生智慧
生活与美学(关于生活与美学介绍)
生活与美学
从哲学美学走向生活美学与艺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