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白皮书——食养食疗 防治慢性病
《中医食疗学》- 用食物治疗疾病,养生保健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中医养生知识#
本网讯 (记者 连荷)6月1日,在第19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上,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杨月欣教授就白皮书的制定理念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时指出,白皮书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食养、食疗和营养治疗”为技术措施,推广“食养食疗”工作模式和同防共治“智疗”路径,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力度,控制危险因素,推动可持续的食养食疗技术发展和应用,满足慢性病患者健康需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和慢性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杨月欣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大肆蔓延,耗费了大量社会资源,给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加强慢性病防治迫在眉睫。研究显示,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措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和慢性病防治工作,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设立了合理膳食、全民健身以及慢性病专项行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也明确提出了慢性病防治的工作目标。自2023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组织制订并先后印发了针对成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肥胖等8个系列食养指南,鼓励基层卫生工作者结合工作需要及患者实际,参考相关指南进行指导,辅助预防和改善慢性病。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改善全民营养,有效防治慢性病,2023年初,中国营养学会提出了“食养是良医(food as medicine) ”的概念,强调在新时代积极发挥食养、食疗、营养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作用。为此,中国营养学会组建了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工作组和专家组,组织编制完成了白皮书。白皮书主要分五方面,包括我国慢性病流行情况、食养食疗与慢性病“智疗”、慢性病预防和营养改善策略、各种慢性病膳食营养食疗方案,以及医院营养治疗现代化的基本建设和手段。
“食养食疗是在传统医学和现代营养学基础下发展起来的针对生命养育和疾病预防/治疗的共用技术手段。”杨月欣表示,食养和食疗没有明显区别,但略有侧重。食养指食物或膳食能提供人体需要的营养,滋养身体;食疗是指利用食物或设计的膳食,来维持和改善机体的功能。
杨月欣表示,新时代下食养食疗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有较强的人群研究科学证据;利用已明确作用的营养素及功能成分,其作用机制明确,作用靶点多已经清晰;现代食养食疗在中国早已成熟,有近70年历史,是临床营养治疗和康复必不可少的手段;现代食养食疗将膳食指南和营养素需要量作为参考标准,增强实践中膳食配伍技术一致性;食药两用物质、特医食品、保健食品、营养素补充剂等产品链条丰富,在日常的养生和疾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杨月欣特别强调,“合理膳食、因病施膳”是食养食疗的核心。目前,根据患者情况设计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的食养食疗方案已经在大多数医疗机构开展,为提高慢性病诊疗效率、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做出贡献。
在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媒体发布会上,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专家组专家、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孙桂菊表示,对医疗机构而言,白皮书能促进营养科室的发展,促进医用膳食的应用和营养治疗的开展,是推广“食养食疗”工作模式和同防同治的新路径,能够提升医院营养治疗现代化基本建设。对社会而言,白皮书是大力宣传营养食疗及其作用的工具和手段,能够普及食养食疗在慢性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提高公众膳食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防治慢性病,减轻社会医疗负担,提升全社会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慢性病患者而言,白皮书提供了14种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膳食营养食疗方案,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防治策略。对企业而言,白皮书是努力研发营养健康食品和功能食品的动力,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将推动可持续的食养食疗技术发展和应用。孙桂菊表示,营养学发展到现在,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落地的实际行动和策略也是营养学的一部分,白皮书的发布对整个营养学科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在媒体发布会上,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专家组主要专家回答了现场媒体提问,分别围绕白皮书的编制背景和目标、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及主要影响因素、糖尿病、肾病食养食疗原则及医院营养治疗措施、院外院内食养食疗的方法等进行了剖析和介绍。发布会由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韩军花教授主持。
杨月欣表示,在医院中,膳食治疗是多种措施的一部分,包括基本膳食治疗、膳食诊断等,此次用“食养食疗”这个简单的词来代替更复杂的“膳食营养”或“膳食治疗”,可以更好地向公众宣传这一概念,而且食养食疗也涵盖了通过合理膳食预防疾病的方法,这种深入人心的传统与中国人的文化紧密相连,具有普及性和易操作性,也更能体现其对于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性。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晓光表示,随着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慢性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其中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占比最大。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年轻人也开始患上此类疾病。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显著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死亡。国家提出的以健康为中心的政策,强调基础预防的重要性,而食养食疗作为传统中医理念,对于预防疾病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健康中国的战略方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张片红表示,医院在慢性病治疗的营养管理上具有多样性和重要性,但医院提供的饮食和营养手段虽丰富,但仍有改善空间。特别是对于糖尿病的营养治疗,膳食的基础作用和药物效果与营养状态存在密切关系,医院采用多种手段,包括中医治疗、保健食品、特医食品,以及个性化营养配置等,来满足慢性病人的营养需求。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分享了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的经验和做法。于康表示,协和在临床营养上做到了预防与治疗结合、学术与科普结合、临床与膳食结合。“协和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重视通过营养预防疾病,为病人提供出院后的饮食解决方案以及预防并发症和老年肌肉衰减的策略。此外还根据不同疾病、人群特点和代谢特点,采用多种营养手段,如肠外肠内营养、口服营养补充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于康还提到老年食养食疗上应注重饮食多样化,除了自然饮食,老年人还需额外营养补充。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应强化优质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同时,将营养融入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管理中,提供人文关怀和家庭温馨环境,以提升生活质量和尊严。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谭荣韶提到,广东地区普遍相信食疗能治病,但一些误区可能导致肾病等慢性病增多,白皮书的发布为正确食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肾作为重要代谢器官,其功能下降时会导致磷钾等元素难以排泄,因此需调整饮食,这就需要学习食养食疗,避免高蛋白、高磷食物,保持食物多样化,并控制水分摄入。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延缓病情进展,甚至延长透析时间。
食养食疗领域的多位行业代表,包括资深的营养食疗专家、医疗机构的临床营养师、食品与营养行业的企业高管以及社区健康教育的负责人等也分享了各自在食养食疗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发展困惑,一致认为白皮书的发布恰逢其时,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食品营养生产企业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肖之涵 审核:彭宗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白皮书——食养食疗 防治慢性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81399
相关内容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发布
《中国肿瘤患者营养膳食白皮书(2020
营养食疗:预防与康复慢性疾病的科学之道
慢性肾脏病健康饮食宝典——国家卫健委发布食养指南
《中国 2 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及解读——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营养工作组
87、第七章:第五节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三、痛风的膳食营养防治
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抗炎饮食清单,防癌、防慢病
《中国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科普白皮书》正式发布
新冠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发布 国家卫健委建议三类人群吃得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