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当前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行业发展、科学研究、城市改造、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上,你被智能闹钟叫醒,同时,告诉你今天上午的课程表或是提醒你今天约好见面的客户名单;上班路上手机导航地图根据当前交通状况为你挑选了避免拥堵的路线;银行应用生物识别技术通过刷脸实现转账、支付或取现等金融需求,并根据你个人的资产状况提供个性化专属财富管理方案;医院会采集你身体多项指标每天的变化情况以及运动量级,据此制定出最适合你的健康管理或诊疗方案。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如此多的便利与轻松的同时,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也如影随行困扰着我们。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来源。大数据具有数据量规模大、处理速度快、复杂程度高、有效信息密度低等特点。根据来源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使用者自身产生的通讯、交易数据。例如,用户接打电话、接发电子邮件及短信、网上聊天、发送微博等行为以及进行线上线下购物等所产生的交易数据。
2.机器设备的测量数据。来自感应器、摄像机、录音机、GPS定位系统等机器设备的测量数据。例如,高速路口的摄像头所拍摄的汽车进出录像;医疗物联网中产生的人的各项体征值;学生宿舍门口闸机上的感应器收录的学生的出入宿舍情况;金融机构柜面及自助机具收集的客户金融交易信息等。
3.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数据。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保存各式各样的文件。例如,进行QQ或微信聊天时产生的聊天记录文本文件;软件安装或更新时下载的安装包;使用者向云端上传或下载文件时产生的信息等。
(二)隐私泄露的现状。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即价值,价值即财富,不法商贩非法窃取、贩卖海量用户的隐私信息,以此获得灰色收益。据相关部门统计,五种最常见且被过度收集的个人信息分别是个人资料、位置信息、手机号码、联系人信息和上网记录。类似于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关键联系人、银行卡号等极其私密的信息一旦被泄露,不法分子便可以根据该个人详细信息设计并实施“精准诈骗”,后果非常严重。基于此现状分析,个人隐私泄露的关键原因在于各种第三方机构和手机软件对用户个人信息的超量采集和不严格的保密管理。网络和手机应用软件凭借其技术上的优势不断地试探用户隐私的底线,诱导用户“以隐私换便利”。
(三)个人隐私面临挑战。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隐私保护意识也在日益增强,但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隐私保护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个人隐私的概念难以定义。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为业界所公认的个人隐私定义,进而个人隐私的范围就更加难以限定。同时,在不同的情境下,个人信息中的敏感信息是动态的、变化的,情境的不同使个人隐私的概念更加模糊。
2.关于侵犯隐私行为的相关法律还不完善。我国法律在很多方面都涉及到了隐私权的保护,不过这些法律条款的侧重点更偏向于人格权利的保护,缺少对隐私权的明确且个体的定义。
3.司法取证存在技术困难。目前,虽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但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取证时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对策
(一)大数据时代下隐私保护技术。目前,在大数据时代下,多种隐私保护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各有优劣,其中有三种隐私保护技术较为成熟且应用相对广泛。
1.数据脱敏技术。数据脱敏是指利用脱敏算法对个人隐私数据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变形处理,以实现对敏感数据的有效保护。此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隐私保护技术,它强调数据可用程度与脱敏程度之间的平衡。换言之,就是在保证数据可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隐私。
2.去标识化技术。去标识化是指切断一组数据中的特征数据与数据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操作,使网络犯罪分子无法从数据集中判断出此数据集主人的身份信息。
3.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是指通过加密函数将原始数据加密成无意义密文的过程,通信双方只有使用专属密钥才能将密文解密。当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加密技术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二)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的建议。
1.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隐私保护在追求速度与便利的大数据时代似乎是多此一举,但近些年由于隐私泄露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件频频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一旦个人敏感信息泄露,可能对自己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宣传和警示,提醒人们不要再将个人信息当作一组毫无价值的文字和数字,切实提高人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要将其视为与实物资产同等重要的资产来保管。
2.根据敏感程度对数据进行等级划分。大数据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数据规模大,使用或管理机构如果只是笼统地将所有数据都以最高等级的存储方式保存,会带来巨大的设备投入和工作量,而这并没有十分的必要。海量的数据储存应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对其进行等级划分,然后依据等级对数据进行程度不同的加敏存储,这样既能使重要数据得到重点保护,同时,又节约了设备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3.突破技术难关。现有的个人隐私保护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人们的隐私安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更尖端的技术和方法去解决。网络企业及数据使用单位应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加快技术革新,促进现有的技术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随着大数据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个人隐私信息一定会得到更安全的保护。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焦 阳 尹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