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如何满足老人需求?——来自基层的养老调研报告②

发布时间:2025-04-30 21:00

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或机构养老,根据自身需求决定。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老龄化生活策略#

原标题:

社区居家养老,如何满足老人需求?

——来自基层的养老调研报告②

□本报记者 杨靖

“首选肯定是居家养老啊。现在很多社区提供的服务都很好,老人白天去日间照料中心,晚上可以再回家休息。”日前,在市政协调研组举行的提升养老品质座谈会上,市民代表孙淑霞的话语,道出了不少老年人心中理想的养老方式。

调研期间,市政协调研组发放了800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的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大部分人以“不需要去、不愿意去、去不起”为由,表示不会选择在养老院养老。

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记者调查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银发一族的青睐。那么,在服务方面,我市目前的现状是什么样的?社区居家养老,如何做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积极养老”:夕阳更红 晚霞更美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咱就会这点本事,给人家帮帮忙,自己心里也美滋滋的。”在临淄区溡源社区,记者见到刘衍怀老人时,他正在给社区的老手艺人高丽美磨剪子。

刘衍怀做了大半辈子电工,退休后他当起了社区的义务维修员,谁家东西坏了找他帮忙,不管早晚,他总能赶去。后来,社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要组建“乐爷爷志愿维修队”,刘衍怀第一时间就赶去报上了名。

“暖奶奶手工坊”的老人们正在做手工

高丽美是溡源社区打造的另一品牌“暖奶奶手工坊”的成员,她和手工坊的老姊妹们经常相约一起做手工。“社区给我们买材料、接订单,我们就只管在这儿聊着天干点活,没订单时我们就在旁边那间舞蹈室跳跳舞。”

说话间,随着高丽美手中针线的飞舞,一幅可爱的卡通图案跃然鞋垫上。在她旁边的展示架上,摆满了儿童棉袄、虎头帽、蚕丝被、荷叶香包等手工制品,个个样式精美,针脚细密。

距离溡源社区9公里的勇士西社区,有一支被居民频频点赞的“叩门服务队”。服务队由退休干部、老党员组成,他们定期上门陪高龄老人聊天,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社区其他志愿者也会跟“叩门服务队”一起,上门为老年人义诊、理发、维修家电,提供个性化服务。

“银龄导师”“暖阳阳”“小手工”……记者采访发现,在我市各区县,相当一部分社区在打造着各具特色的“夕阳红”品牌。这些引导银发一族以积极态度养老的“金点子”,不仅能够让老人们发挥余热,也能满足他们的价值追求和社交需求。老人们每天忙碌着自己的“事业”,在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的同时,也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积极养老”,让夕阳更红,让晚霞更美。

智慧养老:呼叫一响 服务到场

面对人们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才能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便利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

“我们的‘智慧养老综合管理平台’,已接入29家养老机构、4家中央厨房、47家长者食堂、44家日间照料中心和64家家政服务公司。”张店区民政局局长王俊说,通过呼叫连线,中心云平台便可为老人精准提供养老信息咨询、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90余项服务。

“呼叫一响,服务到场”。位于桓台县的山东善行家豪养老集团,成为当地老年人心中的“智慧管家”。“我们探索引进了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结合老人身体状况、居家环境,入户进行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产品配置,实行专业护理服务入户,每一张‘家庭养老床位’都配上‘数字+人员’双护工。”集团董事长巩守棣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已有18年,他告诉记者,此举让老年人在家便可享受到“私人定制”专业养老服务,“不离乡邻,原居享老”。

临淄区智慧养老调度指挥中心的视频监控系统

在临淄区智慧养老调度指挥中心,齐智养老服务平台的蓝色大屏幕上,不同类型的数据一目了然;一张“养老地图”,可清晰展现辖区老年人分布、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布局。

“有些老人的家里安装了监控,但因各家都有隐私权,平常我们处于关闭状态。不过一旦接到呼叫求助,我们便会立马启动监控,简单判断老人情况后,立刻派人上门查看。”平台工作人员介绍道。

说罢,工作人员现场与一位居家老人连线,屏幕上可清楚看到老人在家的情况,工作人员与其远程对话,不上门便可了解老人需求。“我们在为老人提供服务时,尽量简化操作,让平台‘土却实用’。”

据了解,从2021年开始,临淄区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成投用智慧养老调度指挥中心,打通区、镇街、村居三级监管网络,依托信息化平台,以社区为单元,整合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资源,将全区近13万老年人的信息纳入平台管理。

智慧养老,遍地开花。有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持,养老服务正变得越来越“聪明”。

服务体验:暖心暖胃 乐在其中

如今,凭着功能齐全、服务专业等优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迎合了老年人家门口养老的“口味”,正越来越受欢迎。

在张店区世纪花园社区,去年7月份入驻的鼎成嘉和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不到一年时间已经积攒了一大批“粉丝”。“这里刚开业时,我就充值会员了。每天只要1元钱,就能享受多种服务,身体不舒服时,工作人员还给帮着挂号呢!”正在健身房锻炼的王大爷,精气神十足地对记者说。

鼎成嘉和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健身房

记者环顾一圈发现,这里大部分的健身器材都安装了保护装置,以防止老年人运动时撞伤。“社区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房间,我们为老年人规划了不同的功能室。”工作人员韩琦带着记者挨个房间参观,舞蹈室、心理咨询室、免费理发室、长者食堂……

“小孙子白天上学,我闲着没事就到这儿来,生活很充实!”

“住在一个小区的邻居没机会认识,在这里我交了好多朋友!”

“咱男同志理发频率高,这里免费给老年人服务,感觉自己省下了‘一个亿’呢。”

看到记者来采访,正在长者食堂打饭的几位大爷大妈开着玩笑,分享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结伴打卡,乐在其中。

在沂源县南麻街道侯家官庄村,占地2200余平方米的民生综合体里同样热闹非凡。门前的小广场上活跃着不少健身的村民,超市、理发室人头攒动,除了标配的长者食堂、卫生室外,还有妇女儿童家园、戏楼、文化一条街。

中午时分,80多岁的郑大娘趁着还没开饭,先到隔壁卫生室请村医量量血压,以前干活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她就趁着餐前饭后的时间请村医按一按。“尝尝我们食堂的饭菜吧。”记者一走进长者食堂,几位正在就餐的老人就热情相邀。

“食堂里冬暖夏凉,老人们怎么都比在自个儿家里舒服。因为每天出门吃饭都能见到老伙计、老姊妹,老人们穿衣打扮都讲究了,个个干净体面,感觉人都年轻了好几岁。”村干部向记者介绍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记者调研了解到,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市正全力将专业的机构养老资源引向社区居家,探索发展“1+N”模式,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康复、巡访关爱等多样化标准化服务,不断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努力让老年人实现“不离乡邻,原居享老”。

守护“夕阳红”,温暖而有力!

视频号推荐

原标题:《社区居家养老,如何满足老人需求?——来自基层的养老调研报告②》

阅读原文

网址:社区居家养老,如何满足老人需求?——来自基层的养老调研报告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1480

相关内容

社区居家养老调研简报重塑老年人幸福生活
贝壳发布《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老龄生活圈配套不足 增设老年服务设施需求突出
居家养老刚需,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 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养老社区设计:满足各年龄段老人的需求与偏好
养老服务新举措:居家社区养老提升与老年人需求满足并进
基于老年用户调查的社区养老模式下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
速看!《老年人居家养老健康风险调研报告》发布:康养路上慎防“跌倒”
多地积极建立居家颐养“生活圈” 满足老年人多层次服务需求
社区医养相结合 满足多样化养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