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当代青年——以2023年度生活禅夏季研修班为例
慢生活艺术,是禅修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慢生活艺术# #禅意生活之道#
青年需要禅,禅也需要青年。禅的智慧之灯交给青年,必将灯传无尽,照亮寰宇。
——明海大和尚
◉ 本文为明海大和尚在2023年度中美加佛教论坛上提交的论文。
01
禅,原本是梵语“禅那”dyana的简称,意为静虑。在佛法戒定慧三学中相当于“定学”,在菩萨六度中相当于“禅定度”。由于汉传佛教圆融、等持的气质,尤其达摩西来,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的禅宗蔚为大观之后,禅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定学,而是如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定慧等持”。六祖还说:“即定之时,慧在定中,即慧之时,定在慧中。”定慧源于一心,说心时,定慧尽在其中。由此,禅这个词逐渐成为“心”或者“智慧”的代名词。禅宗并不是“禅定之宗”而是“智慧之宗”,是“心宗”,或者说“认识自心本具之智慧的宗派”。认识自心本具的智慧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依照佛陀所讲的了义经典,“藉教悟宗”,这被称为如来禅;一种是由已经悟明心地的老师在生活中即物发凡,随机点拨,令学人当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被称为祖师禅。在这里,“禅”指认识自心本具智慧的方法,因而有如来禅、祖师禅的区分;禅也指认识了自心本具智慧之后所达到的境界,在这一点上,如来禅祖师禅没有区别。因这种境界离言绝相,思维分别所不能触及,所以叫“不立文字”。也因禅的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祖师禅的祖师们多以各种方便截断学人的思维,令其万虑休歇,从无路可走中完成心识的爆破与转身,是谓“顿悟”。
1992年,净慧长老提出生活禅的修行理念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中国佛教与生活禅》宗教文化出版社)长老在提出生活禅时,说明了“教典所依”,即《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等大乘佛典和《二入四行》、《六祖坛经》、《赵州录》、《临济录》等祖师语录。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其修习原则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其修行要求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其修行目标是: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
从佛教的时代演进层面看,生活禅是对人间佛教思想的丰富与落实,是佛教在社会主义时代推进中国化的有益探索。从中国禅宗的传承弘扬层面看,生活禅既继承了祖师禅立足生活、把握当下的禅风,又有向如来禅“藉教悟宗”传统的回归。净慧长老早年亲炙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深得祖师禅真味;后入中国佛学院就读,闻思教理,内外兼修。他注意到,在信息爆炸、知识发达的时代,上来就做到“心行处灭”的人恐是少数。所以从方法上说,生活禅是如来禅与祖师禅的结合。它的特殊之处在于面向生活。而生活是充满责任与义务、压力与烦恼的。生活禅鼓励人们在责任与义务中安心明心,在压力与烦恼中转念见性。“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使我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为了以生活禅帮助现代年轻人,从1993年起,柏林禅寺每年坚持举办面向青年的生活禅禅修营。从2021年起开始举办生活禅夏季研修班,学员都是18岁至30岁的当代青年。下面以2023年度生活禅夏季研修班为例,一瞥禅与当代青年遭遇的情景。
02
2023年度生活禅夏季研修班通过网上报名。报名者605人,录取194人,实到191人。义工报名162人,录取75人,实到74人。研修班学员及义工总计260多人(因有未通过报名参与组织工作的资深义工数人)。参与研修班的学员和义工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占比42%,在职职员占比58%。七天活动的作息时间表如下页所示:
( 点击查看大图 )
这个活动和作息安排有以下要点:
1. 主题的设置。本次研修班的主题是《六祖坛经》。2021年度研修班主题是“达摩二入四行”。主题的设置非常有必要,便于学员聚焦某一原典,获得深入原典、指导生活的方法和体验。古典文本的权威性和可阐释空间都容易在学员中引生持续的兴趣和远期效应。每年的主题都不一样,这样可以比较广泛地覆盖涉及禅的佛典和祖师语录。
2. 早晚课。由于研修班在一个作息非常规律的禅门丛林中举办,早晚课诵的安排是必要的。七天中有六天同僧众一样时间点的早课。六天中最后一天是学员在佛殿随僧众一起体验寺院的早课。其他五天,时间点和僧众相同,地点和内容不同。学员五天的早课内容就是南传佛教比较流行的慈心禅。由专人教授、带领。这个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五天的学习训练,使学员掌握一门简易有效的调心法门。便于在生活中调柔自心,化解戾气。第五天的早课安排是“放舍”。这里的“舍”是指七觉支中的“舍觉支”,舍是平等的意思。在究竟意义上,有造作色彩的打坐诵经等修行和什么都不修的状态是平等的。但前者时久会带来疲劳,此时用“舍”的法门有利于恢复精力和勇锐的竞技状态。学员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遵循陌生的作息时间,几天累积的疲劳可通过“放舍”获得缓解。下午的晚课相对简化,集中诵《怡山发愿文》,只需要15分钟。这篇发愿文将大乘菩萨的人生观和盘托出,必将在学员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3. 仪式的能量。在一个科学、理性至上的时代,现代人的仪式沉浸体验太少了。研修班七天的学习,最后一天随僧众早课之外,有一次专设的仪式体验:传灯。这个活动也是学员和寺院全体僧众一起参加。在万佛楼以传统梵腔唱诵戒定真香、忏悔偈、四弘誓愿之后,每人手捧一盏酥油灯诵释迦牟尼佛号到赵州塔前供上。学员在活动前会领到一张忏悔卡和发愿卡,义工提示他们将此生难言的过错写到忏悔卡上,将美好的愿望写到发愿卡上。在赵州塔前供灯的同时将两张卡焚于香炉。这一供灯仪式不仅可让学员获得某种宗教情绪的体验,而且帮助他们卸下负面的心理包袱,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4. 讲座的安排。关于生活禅修行理念的介绍是每次研修班都会有的“保留节目”,目的是为了让学员了解生活禅的修行主张,树立“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正见。其他五次讲座都是围绕主题《六祖坛经》从不同角度展开,有的侧重文献学、佛教史的视野,有的侧重经典解读,有的聚焦坛经在生活中的运用。一般来说,当代青年对理论和知识的单向灌输颇有抵触。这就要求讲座的安排不能多,而且讲者的课程设计要更具针对性。
5. 读书会。本次研修班的重头戏在读书会。学员和义工分成了十个组,每个组有一到两位辅导老师。人手一册《六祖坛经》。读书会总共五次,每次2——3个小时。在研修班开始之前,辅导老师们会统一读书会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坛经读书会的流程如下:
1
静坐10分钟
2
指导老师带大家三称“南无慧能祖师菩萨摩诃萨”
3
读书。可以依次请营员读一段经文,之后老师作简要讲解,给大家提问、讨论时间,再进行下一段经文。净慧长老讲坛经的录音可以择其关键、要害内容播放几段。每次读书会结束前提前布置预习下次内容。
4
结束,齐诵《坛经》“自性偈”: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三遍)
之后一起回向念吉祥偈:
愿昼吉祥夜吉祥,
昼夜六时恒吉祥。
一切时中吉祥者,
愿诸三宝哀摄受。(一遍)
从活动后的反馈看,读书会深受学员欢迎,尤其是讨论分享环节,学员们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6. 主题茶会。研修班有两次主题茶会。第一次是第一天晚上的“柏林夜话”,全体学员在人造草坪上席地而坐,前面有一排法师、老师向学员而坐。此茶会的目的在让于学员了解生活禅研修班的历史渊源,活动得以成办的各方面因缘,有些学员还会分享参加活动的缘起。这一茶会要成功,主持人很关键。第二次茶会的主题每年不同,组织形式是分组围坐,茶会开始时有统一的指导性开示,之后各组围绕主题作分享。今年的主题是“我的心性体验”,在开始的指导性开示中会有说明:心性体验是指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灵感突显、豁然开朗的体验,包括情绪上的转化和认知上的突破。此前多年的活动中,这一茶会还有“我的止怒经验”、“我最感恩的人”、“我和父母的故事”等主题。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也聆听其他学员的经验,在此过程中受到激励和启发,达成学员自我教育、互相激发的目的。
7. 小参。七天的活动会有2——3个半天的小参。活动形式是,在寺院的廊下,有10位法师或者老师,学员随机到法师(老师)跟前请教私人性的问题。这一安排最受学员欢迎。当代青年比较注重隐私,他们内心的一些困惑没有解决的通道,负面情绪没有释放的出口。小参的安排,回应了这一需求。当然这需要接受小参的法师或老师有较高的心理素养和应对能力,善于运用佛法的智慧引导学员正确看待生活、面对烦恼。许多学员到寺院时带着问题,离开时一身轻松,满心欢喜。
早年夏令营期间净慧长老与营员在一起
03
作为虚空粉碎、物我两忘境界的禅,也许玄妙不可思议,作为反观自心、如实观照的禅却是当下可触、日用可知的。从2023年度生活禅研修班的实际成效中可以获得以下认知:
1. 禅是智慧,而智慧有闻慧思慧修慧。属于证悟实相的修慧,常人也许一时难以企及,但是以缘起正见正确地观待世界的思慧,却是可思可议可教授的,也是能以“藉教悟宗”的方法领会的。学习并训练以缘起正见的思维方式观待生活、观待世界,从而化解烦恼,这正是生活禅面向当代青年的当务之急。依照佛教心理学,烦恼现行起码必须具足三个条件:种子(潜伏的烦恼),引发烦恼的外境,非理作意(错误的观待)。令烦恼不现行,最直接的下手处不是躲避容易引生烦恼的外境,而是训练正确如法的作意,即正确地观待外境的思维习惯。这在八正道中属于正见、正思维。将研修班小参中学员们的问题排序,排在前几名的是:和父母的关系——男女感情纠葛——学业和职业方向的抉择——和同学、同事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学员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和挑战。研修班的法师和老师也许并不会教给学员具体的应对策略,但是会教授他们看待这些问题的正见,提醒他们面对问题的正确心态,也就是“如理作意”。如此令他们增长信心和勇气,充满希望地回到生活中。这也就是净慧长老所说的,以生活禅的理念“使我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2. 要关注当代青年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应机施策,调整弘法活动的组织模式。当代青年喜欢启发讨论的,疏远枯燥说教的;喜欢互动参与的,疏远单向灌输的;喜欢体验娱乐的,疏远理论思辨的。生活禅研修班最后一天结业前的“法喜分享”,学员们被鼓励以诗歌、音乐、舞蹈、短剧等活泼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精彩纷呈,极具感染力。禅有其智慧传承,但其表达传播的方式却是随时代因缘新新不已的!
3. 青年赋予佛教生机与活力。佛教古刹举办面向当代青年的弘法活动,意义深远。这不仅是佛教回馈社会、回报大众的必要方式,也能倒逼寺院提升管理水准、改善服务硬件、转变陈旧观念。佛法是大众的公共财富,禅是大众的公有资源。寺院与僧团将禅的智慧交给大众,交给青年的时候,就会发生一系列奇迹:心灵的奇迹、观念的奇迹、人生的奇迹,乃至社会的奇迹。在这里,没有给予者和接受者的区分,大家都是发现者、体验者。以禅为纽带,所有的参与者成为禅文化传承的生命共同体。寺院与僧团因而能常葆初心,不忘使命,在向社会大众的开放中与时俱进。
总之,青年需要禅,禅也需要青年。禅的智慧之灯交给青年,必将灯传无尽,照亮寰宇。
2023年11月8日于北京凤凰岭
图片来源 | 柏林禅寺
网址:禅与当代青年——以2023年度生活禅夏季研修班为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5325
相关内容
灵隐寺推出丛林生活体验禅修活动,人数爆满!禅修活动为何受年轻人青睐?禅宗智慧深度研修班 第一讲《禅修智慧》
生活禅语 | 禅以悟为本
吴言生:禅宗智慧的当代价值——过河爬山解绳子|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
《生活禅,为了禅生活》
禅生活;生活禅。
生活禅:把禅的智慧融入生活 在生活中领悟禅的境界
刘元春:生活禅 当代人间佛教的社会路向
生活禅浅探
生活禅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