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6《禅与极简生活艺术》笔记

发布时间:2025-05-01 11:59

家居布置中融入禅意的慢生活艺术,如简洁的极简风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慢生活艺术# #家居布置风格#

1、禅、极简,都不是抵抗物质,对抗生活,而是要理性、理性、再理性看待物质、欲望,过平衡的生活。

2、所谓极简生活,即在生活中,什么都不浪费,只拥有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样的生活,才是美丽的生活。只保留生活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和必要的东西,简单生活,微小的事物,更有意义。简单、自由,就足够美好,其余,都不必要。

3、物质上富有很重要,然而物质上的富有并不是真正的富有。其实,“所谓真正的富有,不是物质上的富有,而是精神上的富有”。

4、能否极简地生活,要看你能否辨别出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能够分辨什么是重要之物,就是一种智慧,就是明禅理。

5、我们不应总把注意力放在世间的风景上,而应多和自己的内心对话。

6、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培养辨别“哪些方面应追求高品质”“哪些方面应节俭”的眼力。自己必须拥有的东西是什么?在现在所持有的东西中,哪些是多余的?真正能让自己觉得满足的东西是什么?

7、简朴的生活,会通向极简生活,而且,其简单、朴素的核心,一样会滋养我们的内心。简单、朴素的思想,也是禅的基本理念。所以,越接近极简,就越接近禅。这就是禅与极简生活的艺术。

8、如果我们能忍受小小的不适感,我们就能拥有更有生机的活法。

9、不要去对抗它,而是要顺应它,即“顺其自然”,“自然”是最简单的禅,也是最深刻的禅

10、从极简的意义上说,即是吃少点、吃好点。我们大家并不需要过多的食物喂养我们的胃,贪吃、贪多只是我们的贪心而已。

11、虽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无喜无忧的天然状态,但是,实际上,那很难做到。我常常建议有烦恼的人、心情不舒畅的人“给自己一段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时间”。

12、不被没用的事情束缚住,辨别出对自己而言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不被没用的感情折腾,心平气和地生活。坐禅是让我们拥有以上这种简单生活的其中一个方法。只要养成每天打坐十分钟的习惯,我们的身心都会变得健康

13、对于现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来说,勤打扫,就是勤修心,此中自有禅意

14、不要盲目地追求流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守心”。守住自己的本心,不盲从,不跟随,你才有分辨事物的能力。

15、在禅宗的世界,我们采用的是减法思考法。以吃饭为例,我们在选择食材时,不是以它是否对健康有益为标准,而是以我们是否已去除对健康有害的东西为标准。世俗这样的加法思考法,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烦恼

16、情人节、万圣节或“某某之日”等,各种节日被接二连三地创造出来。

17、现代化的生活,让人们处于极度的便利之中。日常生活是修行的一部分,置身于不便之中,可以收获健康的身心。如果能坚持一百天以上,你才能真正养成习惯

18、在乱七八糟的环境中生活,你的内心在不知不觉间也会逐渐变得杂乱不堪。空出来的空间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你将它填满。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我们的内心才能变得从容。

19、在家中养成这两个习惯——规定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用完后马上放回原处——也是件重要的事。

20、如果能舍弃所有执着心和邪念,让自己拥有一段什么也不想的时间,内心就会逐渐被清洗干净。一个专属自己、让自己专心的小场所

21、人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日子是平淡的日常,能给人带来刺激的日子只不过占其中的百分之几。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幸福。能给人带来刺激的事,总是十分吸引人。如果你感受到了与平时不同的刺激,你的内心就会产生兴奋感。接着,你会追求更强的兴奋感。渐渐地,你追求刺激的欲望会越来越膨胀,无论多少刺激都无法让你觉得满足。不久之后,无论做什么,你都不会觉得开心。

22、无论我们面对什么,都应持有一颗“的”之心,而非持有一颗“和”之心。这是禅的教义之一。

23、在佛教中,有“调整三业”这个说法。所谓“三业”,即“身业”“口业”“意业”。所谓“调整身业”,即调整身体。如让自己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让身体保持健康等。举止优雅的人,会被优雅地对待,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24、我们能与人建立彼此信赖、互相分享的关系,人生才有深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通过我们信赖的人,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原本姿态。朋友贵真不贵多

25、工作极简,训练你的能力——即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工作目标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多长时间,并了解工作的优先顺序。

26、如果能增加早晨的活动时间,而非增加晚上的活动时间,你便能以心情舒畅的状态度过每一天

27、如果晚上时担心和不安涌上你的心头,请告诉自己“明天早上再思考”吧!如果你将令你担心和不安的事留到第二天早晨思考,你就会发现大部分事都不是什么大事。

28、请在自己的生活中安排一件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能轻松完成的事,这件事一定能成为你的心灵支撑。

29、如果你不断增加往后拖延的事情,就会有越来越重的担子压在你的肩上。禅宗认为,世上只存在“此刻”。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叫“活在当下”,我觉得跟“此刻”的意思有相通之处。所谓重视“此刻”,即让自己立即投入到行动中,不把今天应该做的事留到明天。总之,我们不能有“往后推”的想法。既然我们活在当下,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在当下,当下的事情当下完成,这才是我们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你想着“以后再做吧”的大部分事情,最终都是以没有做而告终。立即行动,不仅可以让你的心变轻松,还能助你远离困境。

30、做好今天的事,今天就会简单,因为没有堆积,明天也会简单。简单的事情累计起来就会变得麻烦复杂,简单的事情今天做完了,就会越做越简单。在爬人生的上坡路时,是否能做到“不往后看,一门心思地往前迈步”,至关重要。

31、好的日常状态是,今天以一百分的状态结束,明天从零开始。每天完成一个从零到一百再到零的循环,这样,每天都是简单的新的一天。

32、早一点出门更从容。如果能不急不忙地行动,内心就会变得从容。因为留有富余时间的人,能让我感觉到他(她)的从容和做好一切准备的自信。与这样的人合作,工作往往能顺利地往前开展。

33、心守一事,专心致志。不要被时间追着跑,要做一个主动使用时间的人。

34、如果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务、育儿,你都想做到完美,你的人生往往会变得更复杂。如果你不想让人生变得更复杂,你就应该想好现在应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35、哪天想做,哪天就是好日子。就在你想做的那天开始吧。何必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因为各种理由,各种原因,让自己的愿望夭折。你最初想要做什么的时候,是你的愿望最强烈的时候,如果那个时候去做,可能是最好的时机,有最大的激情和最多的动力,一旦错过,可能就真的永远错过了。

36、一事不毕,一念不起。有句有名的禅语叫“喝茶吃饭”。它的意思是:喝茶的时候只专心喝茶,吃饭的时候只专心吃饭。换言之,我们应让自己全神贯注地做现在自己正在做的事,应把所有心思放在现在正在做的事上,不应考虑接下来要做的事。这句禅语告诉我们,能否逐一完成每件事,很重要。

37、能瞬间传达想法的人心,毕竟是最浅薄的

38、过一天,就努力一天。我们不必去想太多的事,只要做好今天的事,就是好事。我们不知道自己会活多少天,但过一天,就努力一天,是我们应该保有的信念。

39、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进有进的快乐,退有退的欢喜。有时后退一步更从容

40、只要努力,就能收获相应的果实。不要忘了做“理所当然之事”。

41、有些事即使做不到,也没关系。只要别失去你自己,只要别失去宽容之心。

42、笑一笑,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无论处于怎样的逆境之中,最终打败我们的,是我们自己,最终拯救我们的,也是我们自己。而笑,是最好的工具,也是最好的武器。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简单的自我馈赠,那么,那肯定就是笑。最简单却最美好,最便捷最有效,如果你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哈,哈,哈”大笑三声,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

43、我的努力,不是与人竞争,我只是为了完善自己。今天胜过昨天的自己,明天胜过今天的自己,每一天都有小小的进步,就是让人开心的事。

44、没有一种情绪是坏的,关键在于你如何掌控,如何使用情绪。

45、心守一事,方得轻松。什么都不想,人毕竟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不应接着往下思考突然浮现在脑海中的事,而应一想而过。只有这么做了,我们才能专心致志地打坐。

46、在禅的世界,大家都讨厌完美的东西。其原因是,完美即意味着“结束”,我们没必要在马上结束使命的东西上追求真正的美,而不完美的东西不会迎来终点,它们会一直存在下去。而且一般认为,在没有终点的东西上才存在真正的美

47、追求完美的人或追求完美的家庭,如果在甚至都不存在的东西上追求完美,最终的结局是:只会把注意力放在有所欠缺的地方上。

48、人生正因为处于未完成的状态,我们才有继续前行的价值。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49、承认,就是放下。有所放下,才能继续轻装向前。

50、打扫走廊和打扫自己的内心是一回事。在擦拭正殿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磨炼自己的内心。在擦拭完毕后,我们便能以神清气爽的状态开始一天的生活。空出来的空间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你将它填满。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我们的内心才能变得从容。

51、得也开心,失也淡定。 “顺从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是指任性地生活,而是指“边如实面对自己的内心边生活”。

52、对于大家而言,不被暂时的正解束缚住,是件重要的事。请记住:正解是会常常发生变化的。要允许有不同的答案

53、请及时清理心灵垃圾。心里一出现垃圾,就马上处理吧!如果总是往后拖延,最终你将无法下手处理。心灵垃圾和家中的垃圾一样,如果一点点地扔,就能轻松地将它们清理干净。

54、梦想未必实现,但梦想永远美好。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会实现,但,纵然梦想不会实现,也请你不要亲手扼杀自己的梦想。

55、在黑白之间,在对错之间,其实还有一个过渡或缓冲。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非此即彼,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立选项。在黑白之间,允许留有一块空地,是对世界,对他人,以及对自己最大的宽容和善待。

56、能感受当时当地的幸福,就能无时无处不幸福。人间到处有青山,我们心中的理想场所其实无处不在。

57、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否拥有独处的时间,非常重要。从古至今,僧人所憧憬的最后场所都是能让他们过隐遁生活的大自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意识到,只有在孤独中才能看到自己的原本姿态。

58、“无论是对方说了让我生气的话,还是我没有如愿以偿,我都不会马上做出反应。我会先让自己在心中念诵三遍‘谢谢’。” 别让愤怒控制自己的言行

59、无论你多么不喜欢对方,你都不会一直和对方保持往来关系。因为总有一天,这层关系会慢慢消失。既然是会逐渐消失的关系,你就应试着以“不讨厌”的心情与对方相处——哪怕只有此刻这个瞬间。如果你能让自己持有这种心态,你就不会觉得与对方相处有压力。记住,不要让自己因“讨厌谁”而费心劳神。

60、春天花一开,虫子便会聚到花的周围。树木的枝叶一变得茂密,鸟儿便会前来栖息。而且,一到冬天,它们便会主动离去。我觉得人与人的关系与此并无区别。只要你走的是你觉得正确的路,你努力过的是你的人生,就一定有人会被你吸引。

61、只把注意力放在他人的短处上的人,在看自己时其实也是如此。换言之,看得到自己长处的人,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对自己的短处怀有自卑感的人,不知不觉间就会只盯着他人的短处看。总之,看不到对方的长处,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是一回事。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评论谁,实际上就是在评论自己。

62、以体贴之心,说温柔之话。这固然是不太容易达到的境界,但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向着这个方向前进。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我们如果自动降低追求,那么我们最后所能达到的境界也是最低的。所以,我们要尽量保持最高的追求,以最大的善意和体贴去与人接触。即便最终我们没有达到至善的境界,至少,我们可以做到中善,即就算不知道如何说最好的话,但肯定不会说出伤害别人的话。要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在说话之前要多考虑一下,如果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就尽量不说。多余的话应尽量不说,可以不说的话应留在心中。

63、春风无高下,花枝自短长

64、真实,真正,真心。能做到真,就是简单。极致的真,就是极简。

65、决定你是否看起来很幸福的是他人。而“自己是否幸福”,自己便能决定。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真实的自己,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很多事情之所以变复杂,都是我们为了伪装而导致的。每个人都在自己想伪装的事物上加上种种伪饰,那么,我们互相面对时,看到的就都是伪装的彼此。没有真实,就没有简单。回到真实,就是回到简单。极简即极简单,简单、真实、诚实面对生活,轻松自来。

66、物质极简,不是让大家不追求品质,只使用廉价的东西,而是建议大家应该培养辨别“哪些方面应追求高品质,那些方面应‘节俭’的眼力”。

67、 “把什么当作什么”的精神,是从心底不想浪费的表现。此处无用的东西可以用在别处。珍惜物品的心与珍惜人的心,有密切的联系。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有我们忽略了的“作用”,去从“无用”中发现“有用”,一定会让你的内心变得智慧,会让你的生活变得简单而丰富。

68、所谓“戒律”,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克制。吃是最基础的欲望,克制这种欲望,是禅的基础,是僧人的基础修炼。普通人也可以从这一方面做起。克制吃的欲望,让胃和身体没有负担,不但不会得肠胃病和让身体肥胖,还会得到坚忍的精神和自律的习惯,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妙事。

69、爱惜食材,就是爱生活。只有在连一粒米也不想浪费的人的心中,才存在真正的美。

70、买少一点,生活就多一点。如果只买当下的必需品,多余的物品一律不放在家中,我们就能清清爽爽地度过每一天。定量生活,自己的生活需要多少东西,就买多少东西,不浪费就是收获,少买就是多得。这收获得不仅是自己对生活的掌控力,还说有对自己内心的掌控力。没有多余物品的空间,是让人觉得清爽的空间。而这样的空间,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得无比愉悦。

71、惜物就是惜福。物品和人之间,存在一种缘分。在不计其数的物品中,只有其中一个会来到自己的身边。即使是到处可见、大量生产的物品,自己也只能拥有其中一个。我觉得,只有珍惜这种缘分,珍惜物品,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72、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并不仅仅因为我们觉得买新的很浪费钱,还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在缝工作服的同时,实际上也在“缝”自己的心。其实,我们是想通过修复自己珍爱的物品修正动摇的内心——对一直为我们的身体遮风蔽寒的工作服表示感谢,我们对各种事物的感谢之情就会很自然地从心底涌现出来。如果我们一直珍惜某个物品,多余的物品就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我觉得,不增加物品与不增加杂念是一回事。珍惜物品,就是珍惜缘分,就是珍惜福分

73、不要马上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给内心的某处地方安上铁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将铁箍完全卸下,整个内心就会被欲望占据。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给自己的内心牢牢地安上一个铁箍。想要的东西,在第三次看到时再购买”

74、钱应花在能使自己的内心变丰富的东西上。

75、你的房间是一面可以映照出你的内心世界的镜子。如果你的房间有很多多余的物品,这便意味着你的内心也充斥着很多多余的东西,意味着你的内心已被塞满欲望、执着心、嫉妒心等。舍弃外在的物质,就是舍弃内心的执着

76、人原本什么也没有,所以也不用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有太多留恋。有句著名的禅语叫“本来无一物”。这是一句规劝大家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的禅语。想想最初一无所有的自己,无论失去什么,你都可以想想自己原本什么也没有的姿态。人生来本“空”,在成长过程中,“空”被越来越多的物质和欲望填满,烦恼也越来越多。有时候,我们需要想一想自己曾经“空”的时候,回到简单的状态,脱离欲望的枷锁,我相信,你会得到简单的快乐。

77、似乎拥有的越多就越成功,拥有的越少就越失败,多和少,成了衡量成功与失败的标志。

78、知足”这个有名的词出自佛教。所谓“知足”,即知道满足。它告诉我们,持有“满足于自己拥有的,不想要更多”的心态,可以让人生变得丰富。可以说,这个词所阐述的正是简单生活的精髓。少索求,少持有;越简单,越快乐。我想,这也就是“少即是多”,也就是极简。

79、不管过什么样的生活,有欲望都是一件正常的事。我们无法决定欲望的有无,但我们可以决定欲望的多少,欲望的多与少,才是我们生活状态有所区别的关键。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少一点欲望,多一点平静

80、“不知满足的心”是“内心的代谢综合征”。这是因为,在生活中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的欲望,就像多余的脂肪一样正侵蚀着我们的内心。禅告诉我们,有一种东西还会随之产生,这种东西便是“执着心”。当你执着于自己的欲望,执着于自己获得的东西后,守住它们便成了你活着的目的。与此同时,害怕失去的念头会不断地涌上你的心头。于是,“不安”和“担心的事”便产生了。我们既无法舍弃所有欲望,也不能否定欲望。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欲望也是毁灭人类的动力之一。我们修禅,简单来说,就是修心,修心则是为了合理地平衡欲望。无欲未必则刚,有欲未必自取灭亡。修禅的人,可以以无欲为最终目标,但世俗之人,只要能从禅的指点中,看清欲望,平衡欲望,就足够了。

81、平衡欲望,即得幸福

网址:2023.11.06《禅与极简生活艺术》笔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5339

相关内容

《禅与极简生活艺术》阅读笔记
禅与极简生活艺术pdf
禅与极简生活艺术
茶香记《禅与极简生活艺术》枡野俊明 日本国宝级庭园设计大师 生活美学 禅的生活
《禅与极简生活艺术》丨人活到极致处的 简单 丰盛 美好
禅与极简生活艺术:过简朴的生活,还是过俭朴的生活?
禅与极简生活艺术pdf,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禅意与生活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