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这些环保业上市公司在行动
科技领域的创业环境日益成熟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创业#
2025年2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要求,到2035年,生态环境领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幅提升,环境监测和模拟等一批关键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实施意见》还明确了要建设统筹协调的生态环境科技政策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17项关键举措。

来源:摄图网
16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
2025年2月,为凝聚生态环境领域相关部门合力,联合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并为地方与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引,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要求,到2035年,生态环境领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幅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方法取得重大突破,环境监测和模拟等一批关键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全面实现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为此,《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开放包容的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环境,实施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研究提升行动、生态环境领域关键技术攻关行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优化行动、高水平科技人才引领提升行动等5大行动,并明确了17项具体措施。
例如,《实施意见》要求,要建设统筹协调的生态环境科技政策体系,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发展预测与中长期科技战略研究,组织制定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发展规划。要搭建跨部门协同的科技政策工具箱,推动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产业、人才、教育、知识产权等政策。
《实施意见》明确,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生态环境科技领军企业,加大对生态环境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建设协同创新组织,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导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共建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平台,共同开展产业方向研判、技术标准创新、知识产权布局等研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
《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基础研究前沿布局,强化战略需求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突破生态环境领域核心技术、仪器装备与软件中的基础性原理问题。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理研究。
此外,《实施意见》还提出了要构建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推进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开展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和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科技集成示范、加快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绿色低碳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优化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推动生态环境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环境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提升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质、加强组织实施、强化资金支持、加强开放合作等关键举措及保障措施。
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积极投入研发工作
根据Choice金融终端的统计数据,申万行业(2021,仅A股)环保行业共包含138家上市公司。其中,20家披露了2024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情况。
聚光科技(300203.SZ)2024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金额为3.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3.5%,投入金额和占比均位列第一。津膜科技(300334.SZ)、森远股份(300210.SZ)、同兴科技(003027.SZ)、朗坤环境(301305.SZ)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高于5%,分别为11.78%、8.36%、6.96%、5.44%。
环保行业138家上市公司中,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10%的公司有11家,5%至10%之间的公司有31家。其中,正和生态(605069.SH)该比重最高,达到23.91%,皖仪科技(688600.SH)、恒合股份(832145.BJ)的占比分别为21.15%、20.73%,同样高于20%。
聚光科技始终坚持“自主可控、自主研发”的发展路线,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的研制、产业化及创新应用。聚光科技的主要业务覆盖智慧环境板块、智慧工业板块、智慧实验室板块及生命科学与临床诊断仪器板块。在智慧环境板块,聚光科技的主要产品包括环境监测分析仪器、数智双碳综合管控解决方案等。
2024年,聚光科技持续推进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装备国产化攻关和行业创新应用,环境监测仪器应用领域已涵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园区风险预警、达标管控服务、新型污染物等多个领域,应用场景覆盖从城市尺度排查至具体管控对象,通过打造数据汇聚共享的资源平台,构建自动化、智能化、立体化的环境监管体系,助力实现环境质量改善、提质增效的目标。
2024年6月,聚光科技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谱育科技)及谱育科技副总经理刘立鹏参与申报的“环境污染健康风险监测、管控与应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谱育科技副总经理胡建坤参与申报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正和生态的主营业务包括生态环境治理业务、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城市滨水空间客厅。其中,生态环境治理业务聚焦从河湖到海洋的安全、生态、科技系统性治理,包括河湖湿地业务、海洋生态修复业务等。
正和生态的河湖湿地业务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指导,以数值溯源模型为抓手,数据化、动态化精准剖析环境污染的来源,解决江河湖海口湿地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群落生存危机等问题。
正和生态表示,公司坚持以技术驱动市场,持续不断地增加研发投入,拥有较高的行业技术能力。在生态环境治理、水利设施建设领域,公司以数值溯源模型为核心,融合AI大模型在生态水务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构建智慧化、动态化的环境监测评估与孪生决策体系,为复杂而精细的水环境管理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如何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这些环保业上市公司在行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5850
相关内容
上海利蒙生态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效COD减量菌助力环保事业江苏厚德环境科技:创新环保科技,引领绿色发展
全国大学生环保大赛决赛 推动环保领域科技创新
创新科研,引领节能环保行业新潮流
环保领域创业项目
“危”机变商机 环保领域上市公司释放发展潜能
互联网环保创业项目(解读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项目)
奉贤区创意环保设备市面价「上海帕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如何实现生态环境领域的智慧化?——中国环境网
中科环保集团与浙江东天虹环境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