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知识」老年社会学——活动理论

发布时间:2025-05-01 22:15

鼓励年轻人学习老年护理知识,培养同理心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老龄化社会观念#

老年社会学理论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个体老龄化的原因,解释个体老龄化的过程,总结个体老龄化和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学规律。

活动理论——又称活跃理论

1953年由凯文等人提出 。该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与活动间有积极的联系。成功适应老年生活的人是能够保持活力,力争不从社会生活中退出的人。老年人如果能尽可能延长地保持中年时的活动 ,就能很好地调整和适应晚年生活,并对晚年生活感到满意。老年人可以找到其他东西来替代工作,用新环境中的人替代旧友。因此,主张老年人应通过新的参与、新的角色来改善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中断所引发的情绪低落,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在社会参与中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程度 。

活动理论与社会撤离理论的基本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与库明和亨利同是芝加哥研究小组的罗伯特·哈维格斯特,也实地访问了300名50~90岁的老年人,他的结论是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不过,活跃理论被认为是一种盲目乐观的理论。早期的研究表明,活跃度与满意度相联系,可是一些脱离社会参与的人适应状况照样也不错。这表明活跃或脱离可能适用于不同的人。而且,健康的老人的的确确会减少与社会的联系,活跃度本身与幸福感或生活满意度没有太大关系。

社会不仅在态度上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应努力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条件。现实的情况是,许多老年人想有所作为而苦于没有机会;一些老年人因退出社会主流生活而导致老年抑郁症;有些老年人因枯坐家中无人交谈而提前脑退化进程。

现代医学证明,勤于用脑的人比懒于用脑的人,脑力活动退化的速度要缓慢得多,较少说话的老人比常有陪伴的老人更多患老年痴呆症。因此,让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防止老年人大脑退化具有无庸置疑的作用。随着核心家庭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子女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所以,鼓励老人自我调适、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而不是独处一隅,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以活动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事实上,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是构成老年人是否有一个幸福晚年的重要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如下事实:有些老年人活动不积极却也很快活,他们闲赋家中养花喂鸟以娱悦性情、读书写字达观内心。即老年人因性格差异会有截然不同的晚年生活,我们不应该用同一种模式去要求所有的老年人。

网址:「养老知识」老年社会学——活动理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07985

相关内容

老年护理学论文2000字
养老知识丨老年人常见压力处理方法
劲松社区组织开展老年健康知识讲座活动
学苑社区:举办老年人急救知识讲座
人民南路社区开展老年人“科学饮食、健康养生”主题知识讲座活动
智慧养老,乐享生活|老年人科技知识普及
社区老年友好环境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研究——兼论社会适应的中介作用
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范文
“文化养老”让老年生活有“知”有味
智能化居家养老,让老年生活更便捷 – 养老运营知识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