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3 08:49

高中数学难题:多做题,培养解题策略 #生活常识# #教育辅导#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以中考升学为导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占据优势地位,会习惯性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试图将更多的知识传输给学生。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初中数学教育提倡减负提质,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究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能力;双减政策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传统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形成对教师的依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不仅要求传输数学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理解数学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能力,形成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让学生产生对生活观察和探索的欲望,从而养成在实践中学习,又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问题中去。学生养成自学能力,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始终能够拥有接受新事物的素养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适应双减教育改革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以习题为导向,通过习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点。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积极互动的契机。这样的传统教学,虽然有利于应试考试,但长期以往容易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习惯性等待教师讲解知识,而不愿意主动开展思考和探究。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减少教学时长和强度,减少作业量和学业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创造互动、趣味和多样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路径探讨

(一)预习阶段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

预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效的预习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熟知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为后续高效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发现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点困惑,帮助学生了解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新课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为后续开展新课学习打下基础,也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预习湘教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章节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要直接在导学案上出示试题,而是结合教材让学生自行找到本节课的重点概念。教师在导学案上给出如下提示:本章节的我们需要学习重点概念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相似三角形这一概念的?你能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个关于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吗?”传统的预习和复习环节都围绕习题展开,导学案的形式却并不直接指向具体的习题,而是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并联系生活实例尝试理解对应的概念知识。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培养。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才会乐于自主学习,从而提升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与思考和互动,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与生活实践有关的动态情境。在视频中,学生会看到一个与生活有关的实践问题,小明家门口有一口大湖,小明上学需要绕过湖到达学校,这样的路程较远,导致小明经常容易迟到。小明的父亲打算在湖面上修一座小桥,直达小明的学校门口,请问小明的父亲需要搭建多长的桥?小明的父亲无法直接测量家到学校的直线距离,此时应该如何借助数学知识完成这一测量?”视频中的这一问题充满趣味性,学生通过视频提供的问题情境与同伴开展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搭建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不仅有效调动了班级的学习氛围,也将课堂的主角交还给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充当引导者和教学的推动者,不再直接将知识以习题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充分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对学生予以有效的指引。

(三)开展小组合作式活动推动学生互动

作业复习环节也是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主动开展学习和思考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中,教师会通过单发练习册或试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数学习题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传统的作业复习环节较为枯燥,容易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业改革是双减政策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作业环节中多设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应用和自我互动、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教学完湘教版数学统计的简单应用一章节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调查对象,如学校食堂的粮食浪费情况、家庭的用水量、城市的空气质量等。这一作业内容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学生与同伴自我商量决定调查主题,并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在完成调查之后借助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得出调查结果。这一实践活动以开放性和互动性为基本要求,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应用实践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结语

自学能力是初中生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学生形成自学能力,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数学学习效率,也利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初中数学教师要创设更加开放、趣味的教学模式,联系生活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形成自我思考、自主探索和自学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姜之彬.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3, (29): 40-41+48.

[2]卓祖颖. 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 (21): 54-56.

网址:“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5041

相关内容

加强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策略新探
“双减”背景下农村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提升研究策略
微课模式下初中生自学化学能力研究及提升策略.pptx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pdf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探讨
提高初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策略的研究
初中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策略研究.doc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之深度预习
运用“学引用清”模式提升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