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S】“湖城一体、三生融合”理念下滨湖区规划策略研究——以沈阳市丁香湖滨湖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5-05-03 13:28

英国湖区的湖区徒步,体验湖光山色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户外徒步线路#

作者简介

周慧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杨闯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曲明姝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刘福星

辽宁国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湖城一体、三生融合”理念下滨湖区规划策略研究——以沈阳市丁香湖滨湖区为例

0 引言

自古以来人们偏爱河居,中国传统规划积极融合山水,古有“襟湖”“拥湖”“联湖”等布局形式,其意为“湖城一体”发展。丁香湖滨湖区地处沈阳市中心城区丁香湖畔,是沈阳市确定的35个核心板块之一,集自然生态资源与社会文化底蕴于一体,是彰显滨湖特色的辽沈地区重点开发建设片区。研究在“湖城一体、三生融合”理念指引下,探索丁香湖滨湖区的规划策略。

1 概念

湖城一体

“湖城一体”意味着汇水成湖、湖池经营、湖城联立的格局。即依附大面积湖池,通过物质空间建设和精神环境营造,塑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实现因湖“养城”“涵城”“兴城”的湖城融合。

将城市湖泊作为城市结构的组成部分,在保护与维育城市自然湖泊基础上,挖掘湖泊的生态、风景、人文效能,考虑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湖城之间的空间秩序,构建“湖城一体”城市格局。

三生融合

“三生”即生产、生活和生态。当代城市规划范畴中,生产主要指产业创新,激发城市活力;生活指人居环境,体现城市温度;生态指景观环境,决定城市颜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殷切期望。生产、生态空间从物质和非物质方面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精神文化塑造;生态、生活空间是生产空间的环境条件和文化底蕴;生产、生活空间是城市生产、生活的稳定支撑及实现经济、文化提升的重点区域。“三生融合”重在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者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融合、人居环境、生态和谐的三位一体发展,形成蓝绿交织、城水交融的美丽空间。

2 丁香湖滨湖区现状特征

丁香湖滨湖区地处沈阳市主城区西北部于洪区,北邻三环高速,南邻白山路、秦沈高速,是沈阳市西北部重要的城市地标。同时作为沈阳市核心发展板块之一,是践行高效率发展、高质量服务、高品质生活城市空间的最佳示范区。

生产方面:亟需注入创新产业

丁香湖滨湖区毗邻城市老城区、永安经济开发区,但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类型单一,以传统制造业、休闲农业为主,现状产业缺少活力,且未与生态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亟需利用优势现状实现可持续生产转型。同时,丁香湖滨湖区的建设对于提高沈阳市西北部地区的土地价值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方面:独具开发潜力的品质片区

丁香湖滨湖区距离市中心直线距离10km,现状道路网初步形成“三横两纵”的道路网结构,三横即三环路、松山路、二环路,两纵即丁香大街、元江街。道路网总长7km,道路网密度4.4km/km2。现状地铁10号线从规划范围东侧经过,设有丁香湖站和元江街站。周边区域服务配套设施仅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尚未形成区域中心,居住环境未与良好的生态资源结合,配套设施存在短板,区域开发潜力巨大。

生态方面: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丁香湖处于大沈阳生态圈“绿环”和“西北绿楔”的交汇点,与丁香东湖、新开河、六零灌渠有机相融,有10km滨湖岸线,近3km2的丁香湖水面,是沈阳最大的城中湖。目前已成为沈阳市民休闲体验、娱乐游憩的重要场所,相继举办了帆船表演、马拉松、环湖骑行、赛龙舟、冰雪节等特色活动。

3 丁香湖滨湖区的规划思路

由于滨湖区特殊的空间位置,其成为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研究以“湖城一体、三生融合”理念指引滨湖区规划,共划分2个维度5个层面的规划重点。从“三生融合”维度来看,包括产业特色、人居环境、生态构建3个层面;从“湖城一体”维度来看,包括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2个层面。充分发挥丁香湖生态优势,以“城湖相依、湖融于城”为目标,通过物质空间建设与文化环境提升,联结大面积湖池、润泽区域生态、塑造文化特色,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深度融合,打造生态型高品质新城区。

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目前丁香湖滨湖区的生态与城市建设较为分离,生态资源较少渗入城市;传统制造业的下行导致其衰落,亟待注入符合时代趋势的新经济活力;快速建设忽略了人性尺度的考量,阻碍多元邻里场景的发生,如何使城市成为能提升市民幸福感的生活之地,成为新的时代考验。探索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深度融合,为市民提供多样活动的开放空间,为传统消费生产场景提供更多可能。

目标导向

以目标为导向,彰显特色,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周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永安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协同优势,营造有温度、有态度的沈阳丁香湖,呈现生态新生活。项目定位为沈阳新生态型城市目的地,作为城市新形象的“第一眼”,代表城市的过去与未来,代表沈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实施导向

以实施为导向,以公众利益为先导,避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大尺度开发模式,平衡利益,高度满足滨湖区的经济、文化、景观等方面诉求。做好控规精准管理,强化规划设计方案的连续与完整程度,管理平台实施动态维护,增强实效性和科学性。

4 丁香湖滨湖区的规划策略

通过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实施导向的逻辑推演,在深入研究与准确定位基础上,形成6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策略。

“生态型新经济”注入全新消费体验

在生产方面,形成复合功能的“生态型新经济”。在生态基底下,商业酒店、商务文媒、创意体验、艺术交流等功能业态相互协调、彼此交织,注入功能产业,生态景观赋能新生态型经济,自然与城市和谐交融,生产与生活互补共赢,形成具有24h活力的国际化生活圈,打造沈阳市滨湖特色打卡地。

丁香湖滨湖区生产空间布局

同时,基于5G时代的产业新机遇,将文化赋能全新消费模式,滨湖区内布置特色商业、文化创意、娱乐运动等功能,形成区域公共中心,融入滨水体验,构建以丁香湖生态、复合型都市文化场所为依托的沈阳文化传媒岸,衍生多样的服务型消费,打造5G时代的孵化娱乐港湾,实现文媒产业与丁香湖共荣。

“国际社区三要素”打造开放温暖的城市客厅

在生活方面,建设开放温暖的“国际社区”,塑造活力包容的居住环境,与城市相连,与自然共生,将绿色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将活动边界拓展到城市空间,塑造与城市、自然紧密结合的社区生活环境。以生活之环、社区客厅、多元邻里三要素共同塑造沈阳市城市客厅。

丁香湖滨湖区生活空间布局

1)生活之环 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串联景观系统与公共服务成为国际社区的生活环线,形成散步、阅读、购物、休憩、观赏、交流的场所空间,同时成为公共活动向私密住区渗透的过渡带。

2)社区客厅 以“儿童友好社区”为目标,将绿色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将活动边界拓展到城市空间,成为亲朋好友聚会及分享日常的地方,该中心除零售、接待和体育活动等功能外,还将建设成为让孩童安心玩耍的公共空间及人们的活动空间。

3)多元邻里 根据不同的居住类型,形成多样化街区和城市机理,打造不同邻里特征的居住组团,通过“宅、巷、院”的策略性排布,营造多元、共享的邻里生活空间。

“公园绿肺”联动城市生态骨架

生态方面,以丁香湖为核心,串联新开河、六零灌渠等生态廊道,构建城市“公园绿肺”,与环湖生态环、滨湖蓝脊、社区绿脊和丁香湖景观道,共同搭建区域生态骨架。建立“网络化、层级化”的绿化体系,联动城郊西北楔和市区水系廊道,形成“连续、完整、系统”的城市蓝绿空间。

丁香湖滨湖区生态空间布局

依托丁香湖生态景观优势,环丁香湖集中布置公园绿地,形成环湖绿带。同时,创造“伸入”公园的用地,强调可达性和向“湖”性,滨湖绿地与滨湖建筑相互渗透,使得水景资源能最大限度为周边区域服务,以公众利益为先导,创新与生态融合、没有边界的公共生活品质,真正实现“湖城相融”。

丁香湖滨湖区绿化结构规划

刚弹并济的规划管控引导滨湖区空间形态

践行“三生融合”理念,充分考虑丁香湖优越的生态景观,重点控制丁香湖滨湖沿线、丁香大街沿线等地区的规划管控,形成整体有序、尺度宜人、形象鲜明的城市空间。丁香湖滨湖沿线降低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丁香大街沿线局部提高建筑高度,形成以丁香湖为中心,临湖跌落的空间形态。

通过限定贴线率、建筑面宽、建筑高宽比等要素,重点打造丁香大街形象活力界面、国际社区品质生活界面、丁香湖滨湖生态界面三大界面:①丁香大街形象活力界面,即进入区域的主要廊道,形成具有仪式感和标识性的入口界面,同时保证丁香大街沿线建筑界面的连续性、通透性和层次感;②国际社区品质生活界面,塑造连续美观的生活场景界面,提供开放共享、交流游憩的公共空间;③丁香湖滨湖生态界面,主要控制与丁香湖的景观视线通廊,滨湖公共建筑可采用底层架空或局部透空的设计理念,既保证滨湖景观的视觉焦点,又使室内庭院与丁香公园内外渗透,融为一体。考虑多视角的空间形态营造,避免丁香湖沿岸形成“墙壁效应”,同时注重建筑群体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打造临湖跌落的生态型滨湖界面。

运用街区模式引导空间形态,精细化、分性格街道打造不同性格的“城市街道”。按照空间类型学与社会性原则,划定小尺度街区模块,引导形成小街坊、密路网、宽步道的空间形态。对丁香大街、湖滨路、松山路等重点街道提出风貌特色与管控要求,以丁香湖大道和生活之环沿线的“三生”节点序列打造独属丁香湖的城市记忆,包括丁香湖公园体、流媒体中心、雪花广场、丁香湖剧场、花园办公、城市书屋、三环桥打卡点,承载城市文化精神。

滨湖岸线搭建人水互动的“滨水场域”

借助多元滨湖岸线塑造多样化人水互动关系,充分利用良好的景观资源,构建活跃的城市滨湖产业生态基底。塑造“宜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滨湖特色生态人文景观,主要刻画自然岸线、亲水岸线和栈桥岸线,自然岸线包括极限运动场、滑板乐园、亲子公园、儿童游乐场、垂钓台、望湖台、环湖船屋等,为全国帆板挑战赛、欢乐亲子游、赛龙舟、钓鱼季提供场所空间;亲水岸线包括水上皮划艇、水乐园、溜冰场、滑雪道、冰雕广场、流媒体拍摄带、水幕电影等,可策划沈阳冰雪会展、冰雪嘉年华等项目;栈桥岸线包括网红大桥、环湖跑道、骑行漫道等,可举办儿童平衡车赛、全民健身户外骑行赛、马拉松等节庆活动。以文体大事件为“触媒”激发滨水场域的活力,各类场所空间与配套服务交相呼应,打造连续通达的滨水空间,带动岸边经济活动、同时创造贯通的开敞空间,发挥丁香湖的最大效益。

精细化治理保障规划实施管理路径

探索精细化成果引导城市规范建设的技术路径,即“控规管控+城市设计引导+项目落实”的成果模式。构建“总图+分图”2个层面的规划管理体系,在总体图则中明确城市空间营造、滨水特色空间、慢行系统规划及地块控制环节等方面提出全方位的管控措施;在地块图则中确定地块开发各项指标,从建筑形态、配套设施、开敞空间、道路交通、地下空间等方面提出具体控制要求。鼓励地区、地块、建筑实现多层次功能复合,控制滨湖商业设施地块、邻里中心地块用地兼容性,引导各类功能适度混合,增强滨湖区活力。

同时,以管理体系为依据,编制地块出让条件设计要点,架构城市设计对接规划管理的技术平台。在规划成果指引下,一方面促进了丁香湖滨湖区的土地收储和第三批供地工作;另一方面推动了元江街快速路高架工程、三环文大路互通立交改造、丁香湖公园改造升级等民生项目建设。

5 结语

在建设沈阳品质新标杆的目标下,研究以“湖城一体、三生融合”理念引导丁香湖滨湖区规划,同时引入城市设计思想,实施导控工作,探索营造街道可以漫步、天空可以眺望、建筑可以阅读、人们可以欢聚、自然可以亲近,人文可以延续的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 1 ]周慧,李政来 . 基于湖城空间整合的沈阳丁香湖新城规划策略研究 [J]. 城市住宅,2021,28(6):96-99.

[ 2 ] 舒阳 . 整合、联动与复兴——浅议大都市化背景下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策略 [J]. 新建筑,2014(5):141-145.

[ 3 ]李麟学 . 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整合 [J]. 时代建筑,1999(3):83-87.

[ 4 ]张真真 . 城市滨水空间环境整合研究——以徐州云龙湖为例 [J]. 江苏建筑,2010(2):13-15.

[ 5]朱玲,王树声,李岚,等 . 襟湖:一种湖城一体格局的建构模式 [J]. 城市规划,2018(3):141-145.

[ 6 ]李承蔚,高鸿,陈春林,等 . 北部湾铁山港龙港新区三生共融规划策略 [J]. 规划师,2016,32(S1):27-32.

本文刊登于《城市建筑空间》杂志

2023年第5期

点击上方↑

购买本期杂志

END

点击关注↓

责编:李炎

审核:陶梦媛

/ 城市建筑空间·云学堂/

喜欢的话,点击下方【在看、点赞、分享】

网址:【UAS】“湖城一体、三生融合”理念下滨湖区规划策略研究——以沈阳市丁香湖滨湖区为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6065

相关内容

城市滨水区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以中山市岐江公园滨水区为例
蓝城春风湖滨社区品质好不好,交通出行便捷吗?综合对比→苏州吴江区汾湖别墅-<蓝城春风湖滨楼盘详情>蓝城春风湖滨小区环境<蓝城春风湖滨楼市分析>
银湖湾滨海新区优质人才服务
合肥滨湖新区生活服务平台
无锡滨湖区疏通下水道公司
滨湖区室内装修公司哪家好 上海旻昝设计装饰供应
权威解读: 湖滨片区改造提升项目规划布局!
住建部点赞!滨湖这3处城市更新项目!
翠湖滨江交通篇
无锡滨湖区日式洗浴会所一旅游攻略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