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家庭教育分工协作,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发布时间:2025-05-03 13:59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两者要协调,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专家#

随着家长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夫妻的分工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夫妻的分工绝不是“你织布来我种田”那么简单,更不是“你接送孩子,我陪读陪睡”那么表面。那么,在家庭事务及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夫妻分别承担着怎样的责任?夫妻之间到底应不应该分工,又如何分工与协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呢?来听听老师们怎么说吧~

点击下面视频(音频)收听第181期精彩节目吧!(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听)

(以上为节目现场录音,由于微信平台对录音播放时长有限制,为保证节目的完整性,我们转为视频形式,方便大家收听,感谢您的关注。)

本期嘉宾观点,敬请参考

谢国标

常平第四小学副校长

一、夫妻搭档共同创建一个温暖的港湾

“污池之水,多生泥鳅黑鱼;沧浪之水,偏生鲫鱼;清水江流,能产金鳞之鲤。”事实证明:在良好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一生被爱滋养,更容易成为良才,才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创建温暖港湾的是父母共同的责任,只有夫妻共同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学有榜样,才会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二、根据父亲和母亲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所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分工,共同教育孩子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亲是孩子理智的修为者。父亲是孩子意志的锤炼者。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航者。前提是必须是一个好父亲。

作为女性,有一些天然的、一般男性所不能比拟的长处,诸如感情丰富、细腻,做事考虑细致、周到,对人关心照顾无微不至等等。母亲是孩子情操的陶冶者。母亲是孩子情感的培育者。母亲是孩子习惯的影响者。

三、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夫妻更多的要体现互相合作互相补充的关系

1.孩子在3岁之前以妈妈教育陪伴为主,3岁之后爸爸要多陪伴。

2.妈妈从细微入手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爸爸则应从大处着眼,守住孩子人生的底线。

3. 妈妈要给爸爸足够的尊重,爸爸要给妈妈足够的支持。

其实家庭教育的分工,不必明文规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当然方法上也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四、家庭教育困惑

1.改变父亲缺位或父母都缺位的现状。中国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很多家庭中,丈夫在外忙事业,教育子女的任务由妻子承担,做父亲的基本不介入,成了孩子抚养教育的“局外人”。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模式改变,出现父母双方都在外工作的现状,教育孩子的责任落到了老一辈人的身上,父母的缺席肯定是孩子最大的遗憾。

2.改变父母观念落后又不愿去学习如何做父母的现状。夫妻进步是孩子成长的保障。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的责任都是不能推卸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双方的参与都不可缺少,否则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侯瑞灵

光明中学高中部心理教师

一、夫妻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家庭,就像一个小微企业,要想实现最优发展,离不开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夫妻作为家庭的主体和掌舵人,是生命共同体,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养育孩子,促进家庭的良性发展。虽然由于性格、成长经历、兴趣能力等的差异,夫妻双方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教养风格也有些差异,但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缺一不可。夫妻双方就像是家庭的合伙人,共同探索出家庭成功的经营策略。

现实生活中,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依然存在。与母亲相比,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度依然相对较低。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母亲的抚育热情和母爱本能有意无意地使父亲的教育权力不断边缘化,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最初3年;再者,大部分的父亲都把主要经历放在了追求自己的事业上,希望能更好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

二、提高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的意义

1.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父亲参与孩子生活的程度与孩子的人格形成、认知和行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都有密切关系。

2.增加夫妻亲密关系满意度。家庭中,如果只是一个人在付出,付出方会趋于疲惫,参与度低的一方会更加被边缘化,时间久了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夫妻双方免不了相互抱怨、心生嫌隙,一旦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和处理,亲密关系就会受到影响。而父亲的参与度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母亲的疲惫,最重要的是能让母亲感受到来自伴侣的支持和爱,从而增加亲密关系满意度。

3.提升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胜任感和积极性。没有谁天生就擅长养育孩子,母亲由于孕育相关的本能在孩子成长的最初几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多,对孩子的各项需求更容易做到觉察和满足,但早期投入精力较多的父亲也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只要父亲增加参与度,随着跟孩子互动的增加,我们会越来越了解孩子,更懂得如何跟孩子相处,孩子也会更愿意亲近我们。体验到这种成就感,反过来我们也更愿意参与孩子的成长。

三、家庭教育中的夫妻分工与协作

夫妻之间是共同体,养育孩子是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不管是在内,还是在外,都有自己的价值。关键是,要彼此同心,认识统一,然后结合优势、兴趣、时间等来分工协作,共同把握好家庭这艘大船的航向。

1.根据优势分工。比如伴侣一方敏感、细腻、耐心,善于觉察孩子的内心需求,可多花点时间关注孩子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伴侣另一方热情开朗、勇敢坚毅可以多承担带孩子出游、运动、社交等的任务。

2.根据兴趣来分工。“喜欢玫瑰,就去拥有玫瑰!”一个喜欢下厨房、热爱研究并制作美食的人比起热衷于看书的人更愿意也更享受承担起家庭里的一日三餐,而热爱看书的那个家庭成员则可以带孩子一起阅读或开展亲子故事活动。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3.根据时间来分工。由于夫妻双方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岗位的不同,照顾家庭和孩子的时间自然也会不一样。谁的工作相对清闲一些,可以在平时多承担一些,谁的工作忙碌一些,在周末和节假日则可以让伴侣多休息一下,尽可能多承担一些。

一个家庭是由夫妻双方共同维系的,家庭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是共同承担的。分工不是目的,更不是什么事情就是谁“应当应分”。谁做的更好谁就多做一点儿,谁喜欢做就多承担一些,对于既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大家可以一起担着。我看见你的付出,你体谅我的辛苦,两个人肩并肩,一起共同参与、见证孩子成长!相信在父母双方的陪伴下,我们的孩子也会走的更远、更坚定!

陈楚芳

麻涌中学数学教师

一、调整观念,协作并进

一个会调动父亲能动性,发挥父亲带娃优势的母亲,显然比一个“包打天下”的母亲更轻松一些。母亲要明确彼此的优势与劣势,让父亲参与孩子的养育过程成为必然结果。父亲要明白多参与带娃,对孩子的社会、行为、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都有积极影响。有研究显示父亲的积极养育可以降低孩子青春期的问题行为,对他们的学业成就也有长期的积极影响。同时,父亲对母亲的支持,情感上的理解更有利于母亲缓解育儿压力和心理焦虑。

二、分工明确,挖掘彼此闪光点

召开家庭会议,明确家庭中夫妻双方需要承担的任务,如每日基本家务、购买食物及生活用品、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娱乐时间安排、对孩子的教育任务等,同时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安排孩子承担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任务,如洗碗、收拾碗筷、擦地。若伴侣在完成任务时没有达到预期标准时,要多包容与理解,不指责,不抱怨,积极发现伴侣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色的方面,及时给予表扬与赞美,提高伴侣承担家务的责任心与信心,营造和谐有爱的氛围,提升家庭凝聚力。

三、善于沟通,共同成长

养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冲突和意见不统一时,多倾听彼此,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想法,给以积极回应,共同去解决问题。同时父母也要认识到,自己是人,不是神,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欣赏伴侣的闪光点,挖掘潜能,彼此支持与信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网址:学会家庭教育分工协作,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6136

相关内容

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探索有效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儿童成长
让好的家庭教育照亮孩子成长路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学习心得
家庭教育策略:如何更好地辅助孩子学习
教育部: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家长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总结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感悟(通用9篇)
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31).doc
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