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交会视角看“广东制造美学”升级密码
学习哲学家,学会用更宽广的视角看问题。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生活哲学家#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杰
正在火热举办中的第137届广交会,以超过3.1万家参展企业、20多万境外采购商预注册的规模,再次印证其“中国第一展”的影响力。在这场贸易盛会上,“广东制造”凭借创新实力成为焦点。羊城晚报记者专访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涛,他以正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的“广东制造”为例,从产品创新转型、美学价值重构、全球化路径突破三大维度,剖析“广东制造”的升级密码。
创新驱动:
从代工制造到自主品牌的转型突围
广交会上,人工智能机器人、个人数字化智能产品和国潮时尚品类的火爆,标志着“广东制造”正突破传统制造业边界。王涛说,这些产品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功能迭代,更在于其背后的设计思维变革——它们打破了代工模式下“按图生产”的被动局面,转向主动的产品创新研发。“越是新颖的产品,与传统成型产品的差异越明显,这种差异正是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王涛强调。
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中“新三样”、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相关题材企业约3700家,占第一期参展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企业通过技术与设计的双轮驱动,将产品从“能用”升级为“好用且好看”。例如,广东华艺卫浴获德国红点奖的智能镜柜,以极简线条搭配隐藏式储物格和蓝牙音箱,从设计到量产仅用8个月,成功实现功能与美学的融合。这种转型背后,是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美学重构:
从形式美化到价值赋能的范式革新
“制造美学已从单纯的外观设计,升级为全感官体验与情绪价值的综合创造。”王涛指出,当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从物质满足转向精神共鸣,这促使企业重新定义设计的价值边界。如微石文化的“西游宇宙”系列,将金箍棒、虎皮裙等文化符号与机甲战士结合,既满足国潮审美,又通过故事性设计引发情感共鸣,参展首日即获东南亚客商订单。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消费者对服务与体验的要求同步提升。王涛举例说:“一款设计精致的餐具,不仅能满足用餐需求,还能通过仪式感提升生活品质,甚至成为社交话题,这种无形价值的创造正是企业未来的发力点。”
设计的价值延伸还体现在文化输出层面。广东荣利宝家居邀请国外设计师参与创作,将东方元素与国际审美融合,其自主设计的粉系蝴蝶结饰品成为展会焦点。这种跨文化设计不仅提升产品辨识度,更推动“中国制造”从“价格标签”向“文化符号”转变。
全球突围:
从本土制造到国际品牌的路径探索
在欧美品牌主导的全球设计与技术双壁垒下,“广东制造”正通过产学研协同、文化融合与AI技术应用,开辟品牌全球化的新路径。
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提升设计水平的重要引擎。王涛介绍,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学校与美的、广汽等企业开展项目实践课程,从未来生活方式研究切入产品设计。与美的合作的“未来厨房”项目,通过分析家庭烹饪场景的变化,提出智能化、模块化的厨房电器解决方案;与广汽合作的概念汽车设计,则探索人机交互与可持续材料的应用。这种合作模式打破高校与企业的边界,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在文化融合方面,广东设计既面临机遇也遭遇挑战。王涛建议:“企业管理者需提升审美素养与国际视野,设计团队应深入挖掘文化内核,避免符号堆砌。”例如,临沂鲁美达工艺品通过纸绳编织、藤艺与金属结合的设计,让废弃材料重获新生,同时传递了环保理念。
AI技术的应用为设计创新带来新动能。王涛认为,AI可辅助设计师快速生成方案、分析用户偏好,但人的审美判断与逻辑思维仍是核心竞争力。在机器人设计领域,企业应摆脱“模仿人类外形”的思维定式,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如工厂机械臂、智能家居设备,虽无人类外观,却通过高效功能设计提升生产生活质量。
从广交会的展品更迭到产业生态的深层变革,“广东制造”正以设计创新为支点,撬动美学升级与全球化布局。展望未来,“文化基因+科技赋能+智慧美学”将成为广东制造美学的全球竞争力核心。王涛强调:“无论是传统企业转型,还是品牌出海,都需要在每个环节融入文化、科技与美学元素,构建完整的品牌智慧体系。”
编辑:邬嘉宏
网址:从广交会视角看“广东制造美学”升级密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6925
相关内容
广交会上绿色环保产品见证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从广交会看外商在华支付便利化
广州:高质量提升人居环境 打造可复制“广州样本”
“老广交”以“新”制胜 品质家居装扮美好生活
广州34家旧货市场拟升级改造
武汉社区团购广告:解锁城市消费新密码
从广交会二期,看家居外贸“领头羊”们的韧性与出海新答卷
运动+艺术=怎样的视觉轰炸? 且看广东亚视学院不一样的冬季运动会
【能源广角】从“一度效应”看能源消费新趋势
广东绿色智造再升级!纽恩泰荣获2024年广东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