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也可以影响世界?整理书畅销背后的哲学(2)

发布时间:2025-05-03 17:43

通过哲理书籍,理解复杂世界背后的简单道理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哲理书籍#

整理书畅销背后的社会潮流与哲学理念

这不是家务的操劳,而是家事的修行     

减法哲学

“原来需要的竟是如此之少。” 

向外追求物资?向内寻求丰富!

促销日,你又抢购了吗?

二战后的日本和中国都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期,我们的父辈养成了一个线头都要收集起来的习惯。获取资源原本是人类的重要本能。但是现在的社会物资极大丰富(极不发达的地方除外),不知不觉,过剩取代了丰富——物资过剩、营养过剩、信息过剩。商业社会也鼓励人们消费,比如11月11日,发展成了中国全民抢购日。因为便宜,买;因为别人说好,买;因为头脑一热,买。买买买,买了好几万块钱东西,然后漫不经心闲置一边。时代创造物品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需要。如果向外追求,那是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购物中去。“如果只知道一味搜集物品却不懂得放手,就会导致人生的河流淤塞。”

给人生做减法,并不等同于随意丢弃,整理哲学,是让身处困境的人们,重新审视自我和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精挑细选出对当下的自己需要、合适、舒服的物品。

整理的不仅仅是眼睛能看见的物品,还包括看不见的思想和情感。断舍离,即: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是生活中的减法哲学,减去多余的物品,认清自我,磨砺感知的本能。

山下英子每天只吃一顿晚饭。不挑食,什么都吃,但基本上以蔬菜为主。山下说,她曾在山中简短修行,僧侣扔掉了她所有的衣服,给了她一套僧服——“原来我需要的竟是如此之少。”

“家事圣经”《家事的抚慰》一书作者雪瑞也说,在家里看一本书、听一段音乐的乐趣远远胜过在外面吃一顿大餐。

2 生活禅

“应该整理的,是我们的心”

活在当下,释放生命

随着经济发展,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身心灵修行的热潮。战后在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人们无暇顾及精神追求。随着物质的丰富,吃的也好了,住的也好了,为什么痛苦还越来越多了呢?

这是一个矛盾的世界:外在物质极大丰富,内心却一片荒芜。外在的信息爆炸式增长,但是深入内心的交流却极其罕有。人们一方面追求张扬个性,另一方面不可避免面临各种压抑。

在美国,整理已被视为一种“自我启发手段”,写《家事的抚慰》的雪瑞·孟德森,是律师兼教授,她热爱做家务并享受做家务带来的舒适感受,她认为动手做家事是一种身心的放松,一种自我的疗愈。因为,整理了环境,也就整理了心境;安顿了家务,也就安顿了自己。

当下很多中国人追求禅修。所谓生活禅就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修炼。曾有人问:饿来吃饭,困来卧眠。这也叫禅修吗?禅师说:偏有人饿了不吃,困了不眠。

在上一代人,家务是可以埋葬一生的劳累活,随着电器的发展,女性可以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家务可以成为一种修行的方式,是禅的生活实践。《断舍离》说,整理家务能够清晰了解自我,并拥有随时舍弃“当下不需要的东西”果敢的勇气,因此能热情洋溢地活在当下,释放生命的无尽热情。

如果说美国律师雪瑞的《家事的抚慰》是关于家事的实操篇,那么土耳其年度畅销疗愈小说《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简直就是小说版的“家事的抚慰”,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如何关注当下,转移对繁琐外界的注意力。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横跨纽约、巴黎、伊斯坦布尔,描写了三场挫败的人生,回归三个厨房,用美食抚慰心灵。谈到为什么厨房能解除精神痛苦,其中一个主人公说:“做饭的时候,除了饭菜她从来不会想其他事情,注意力能这样集中,这也经常让她感到很惊讶。做其他事的时候她总发现自己在想别的事情。任何让她烦恼的事情。在厨房就不同了。她立即进入做饭的角色。给橄榄油爆葱花加一勺糖,或是往芸豆里挤柠檬汁的时候,她的注意力会集中在那一勺糖或者那半个柠檬上,仿佛整个生命都靠它了。也正因此,她对厨房那么依恋。厨房不允许她想别的,不允许她去质疑生活本身或她自己,不允许焦虑或者伤感。”

《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50岁之前根本不知道如何收拾房间,每天笨拙地和充斥家里的各种物品战斗,大部分时间以失败告终,生活中挤满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父母亲说实话也是笨手笨脚的。山下的母亲就特别喜欢购物,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把家里也弄得乱七八糟。山下如果鼓起勇气扔掉母亲的东西,母亲就会大发脾气。母女两个人简直是在通过物品向彼此显示自己的势力。50岁时,她发展出自己的整理哲学,也放手让儿子过自己的生活。

“仔细想想,我们背负的何止是物品,那些不必要的观念何尝不是让我们作茧自缚?我的住所和心灵都曾经一片混乱。从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小小的勇气:从现在开始,丢弃桌子上不需要的物品。”她喜欢念《心经》,修行就是每日愉悦而不懈的经营,这就是生活禅。

应该整理的,是我们的心,而不是物品。

3 抱朴守拙

“必须放手、放手,再放手。”

东方的留白与简朴哲学

与以往纯技术的整理术不同,现在受欢迎的整理书必不可少带有哲学根基。比如《断舍离》的作者山下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她系统地学习了东方传统文化。从她对物资过剩阻碍心灵的批判可以很明显看到老子的思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她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明确地说,《断舍离》所有的思想根源都来源于《老子》的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什么是幸福?她依然用一句老子的话回答:“抱朴守拙”。

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人口密度相当高,在人群中出生,在人群中死亡,基本没有什么独处的时间,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黏合度,但是在东方美学中也有同样强调留白。山下自己的家就整理得好像雪洞一样,每一把勺子和勺子之间都保留着距离,每一个书架和储物柜都保持留白。居家布置需要留白,过日子,人和人之间也需要留白。

山下英子练过瑜伽,瑜伽非常重视呼吸之道,吸气之前要先呼气,“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了只知道吸气不知道呼气的人,一天到晚专注于攫取。有些人误会断舍离是叫人扔东西,不是的,我只是试图告诉大家,若想呼吸恢复正常,首先必须放手、放手,再放手。”这也是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电影《卧虎藏龙》里,李安特意添加的对白——李慕白对俞秀莲所说:握紧手心,什么也没有,放开手,你就拥有全世界。

4 家庭文化

“再豪华的装修也不足以带来自在感。”

从最想扔掉的到最可惜的

日本一个女性杂志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想扔掉什么?”排名前三的回答分别是:衣服、痛苦的过去、碍手碍脚的丈夫。这个问题换到中国,很可能答案也是差不多的,换而言之,人们最想扔掉的是多余的物品、痛苦的回忆和最亲近的人际关系。听起来很难过,但是的确有很多人想把丈夫断舍离掉。

在日本,女性提倡忍耐,很多女人满怀着怨恨和不满过日子。山下在做讲座的时候,就有家庭主妇说:“反正日子也不长了,我就忍耐着吧。”说这话的女人已经70多岁了。还有人说“已经好几年没有和丈夫说话了。”“他就知道开着电视,躺在那儿,连看一眼都叫人难受。”山下并没有直接说放弃,而是建议探索让自己更加轻松的立场。

在今日中国,两性关系很容易得到,但是亲密关系却不容易经营。老一代也许还坚守忍耐,年轻人却宁可一个人过也绝不忍耐。家,这个词什么时候由甜蜜变成了可诅咒的词?

人们花在居家生活的时间逐年减少,甚至连简单的清洁和三餐都谈不上,所谓洗衣服就是扔进洗衣机,越来越少的人在家下厨,用餐越来越不规律。大多数的男女都不愿意做家务以及为家人付出心力,来认同自己所创造的家。

《家事的抚慰》的作者雪瑞是哈佛法学博士,她也曾经把家只用来睡觉、洗澡、更衣,不再煮饭,只在餐厅用餐,请人打扫卫生。但是当她尝试着控制在办公室的时间,留一点时间给家,结果发现,即使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也十分抚慰人心。她说没有人做饭的家只觉得死气沉沉,一片荒芜,即使装修豪华也犹如置身旅馆。她与第一任丈夫离异就是因为对家的期待不一致,第二任丈夫则愿意与她一起做事并创造自己的家。

家是所有温暖、爱与安全的源泉,为什么不多花点时间把家事打理好呢?一个家,是要用干净的被单、香气四溢的厨房、舒适的客厅,一笔一画勾勒的。

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包括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家庭妇女是无能的表现,会做家务谈不上什么本事。但是《家事的抚慰》恢复了一个家务打理者应有的地位,赋予他应有的尊严和价值。作者不但以科学的方法教读者如何进行实务操作,更带领读者体验家事的感性一面,让家事成为一件抚慰人心的快乐事情:“当母亲的爱展现在柔软的沙发垫、干净的床铺、好吃的食物上;当她的记忆力表现在家中永远充足的食物与生活用品;当她的智慧体现在有条不紊、健康干净的居家环境;当她的巧思流露在家中的空气和光线里。整间屋子都成了母亲躯体的延伸,彰显她的存在,而她对家人的深深情感,也透过家事具体表现了出来。”

何为自在

《断舍离》和《家事的抚慰》都提到了“自在”。《断舍离》是从佛经的角度阐释,以自己最自然的、本初之姿自处,进入自在境界,发现并观察自己内在的菩萨心。而《家事的抚慰》认为自在是归属感,是一种拥有基本权益、特权与尊严的感受。要活得自在,光找到爱人、结婚生子、拥有最棒的工作甚至是梦寐以求的豪宅都是不够的。再豪华的装修也不足以带来自在感。可惜人们只热衷于装修,而不是发自内心抱着对家和舒适感的渴望来打理家事。

当你能够正确而有效率地完成家务,进而让家人通过参与家事,认同自己所创造的家时,“家”就是一个人最能放松自己、做自己、成就自己之处。

网址:做家务也可以影响世界?整理书畅销背后的哲学(2)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7014

相关内容

老子:道家哲学的奠基人其思想如何影响了世界
【李海英】生活世界中的哲学与哲学中的生活世界
简单易懂的哲学入门书苏菲的世界读后感.docx
冠诚《简单生活》复杂世界和社会里的人生哲学
十大人生哲理书籍 经典人生感悟书籍 最影响人生的10本书
哲学:世界的解码者.pptx
人生哲理类的书籍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
对待家务的态度,藏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感!家务背后的哲学值得深思
哲学图书销量排行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