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该【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是由【森森】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
生态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潘景梅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对自然的顺从、依附到人类对自然的主宰。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人类把自然看成是掠夺的对象,致使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由于对自然的认识和开发,人类才得以步人文明的殿堂,迎来今天的繁荣和富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也同时造成了生态危机。人类之所以在开发资源时导致一系列生态、经济、环境问题,主要是否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造成的。工业革命时期,凭借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和自然的角色出现了巨大转变。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人不再是自然链条上的一部分,人类成了自然界的主人,自然只是人类的奴役对象,以为自然是无主的、无价的。自然界只有利用的价值,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价值。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地球成了人类竞技的舞台。人类在自然界面前为所欲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这种价值观是以自然的不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换来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多数人的不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换得少数人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将会造成人类自身发展的不可持续性。过分地索取,终究要得到报应。一百零二多年前,恩格斯就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一直驱使着人类追求自己的物欲,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人与自然处于对立状态。
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开始迈向一个新的文明阶段——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造成生态危机反思的结果,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
(一)生态文明承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利用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的成果总和。生态文明价值观对自然价值的理解与传统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传统价值观认为,自然只有相对于人类的利益来说,他才有工具价值。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主体只能是人,没有人自然就没有价值。生态文明价值观认为,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具有内在价值,自然是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体。“生态伦理学从本质意义上讲,不仅人是价值主体,生命和自然界也是价值主体:不仅人具有生存的权利,一切人以外的生命和整个自然界都有生存的权利”。表现在价值论上,不仅人类有内在价值,而且其他
生命和自然界也有内在价值。不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自然,所有生命都依赖自然,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
(二)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是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反思的结果,它承认自然对于人类具有多重价值并要求人类充分认识其价值意义,强调人与自然的依存性和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的责任,以生态的合理性为生产生活的价值归宿,建立“人——自然——社会”的整体进化和谐发展的整体价值观。价值观的生态转变有利于我们思维的整体转变,将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转变为互利性的价值取向,把人类的幸福衡量建立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为了实现全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我们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教育管理,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的伦理观念;推进消费观念的更新,抑制过度消费,形成利于环境的绿色消费;以生态价值观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爱惜资源,提高利用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生态的破坏。
(三)生态化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观要求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它转变高消费、高生产、高污染的工业文明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通过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以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化生产方式是仿效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进行生产活动的。美国生态学家康芒纳曾说,自然所懂得的是最好的。因为自然界有自组织、自调节的生态规律。自然界是没有废物产生的,一种有机物的排泄物是另一种有机物的食物。再次利用,如此循环,支撑着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人类的经济活动实质上也是物质转化过程。因此,人类可以模仿生态系统进行无废物生产和消费。
生态化生产方法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 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循环式流程,让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生产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生态化生产方式是遵循自然是有内在价值的、是有限的,以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利用为基础来组织生产,要求在生产、流通领域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投入尽可能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率。预防废弃物的产生,资源尽可能多次使用,把一种废弃物转变为另一种资源,变不断把资源变成垃圾为不断把垃圾转化为资源,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和垃圾的零污染。在企业,要理顺企业间的关系,建立企业间的工业生态链,让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资源。在农村,要形成农、牧、桑、鱼的生态循环体系,充分利用资源、增强生态功能。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生态化生产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内在价值,注重自然所承载的限度。在能源保护上,生态技术要求放弃石油钻探、采煤厂、天然气开采等的发展,大力发展利用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再生性能源,采取各种节约能源和保护能源的措施。在环境保护上,利用生态技术减少各种废料和对各种材料进行回收处理,重视对森林、土壤、水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工业生产中应该强制性地实施封闭式水系统的方法,并用生态技术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在生态系统中,
要维护河流湖泊的自我净化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问的物质变换,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所以,只能依靠绿色科技,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把当前社会发展与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马克思所说的最具有生态文明思想的社会,即“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总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这种理想是一项艰巨、持久的挑战性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在思维方式上从主客分化、对立转化为整体思维,和谐思维,从而改变人类的发展观,即发展不能仅仅限于人类的经济发展,还必须与自然界的发展同步繁荣,使得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改变只看到经济问题,只以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心的传统,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作为发展的内容,实现双赢,追求“共同福祉”。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网址: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18542
相关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从生态自然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pdf
从生态自然谈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doc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辩证关系(九)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辩证关系(六)
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名言警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优美句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辩证关系(十八)
浅议园林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