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活动空间 捕捉步态特征 外骨骼让“蜗居老人”迈出门

发布时间:2025-05-04 07:17

拍摄老年人肖像时,应捕捉他们的精神状态,而非单纯的年龄特征。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摄影# #老年人生活摄影#

“这些外骨骼产品对老年人有没有年龄阶梯优惠价?”“适合日常使用吗?”“产品重不重?给不给力?穿上后真能走得快吗?贴合度如何?”一路上,测评团的成员们十分好奇。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陈刚教授介绍,无源外骨骼助力器,不使用电源,依赖机械结构提供支撑,依靠机械结构和材料特性等带来支撑力,“通俗点说,穿上就能走”,而有源类的则需要装配电池,续航可达数小时,能调节力的大小和方向,会自动识别、记忆人的步态。

无源款

活动范围:3公里6层楼

在杭州市余杭区的程天科技发展公司,专程从衢州赶来的54岁楼先生体验了一款无源外骨骼助行器:它连接腰和双腿,由一个束腰和一对护膝组成,售价2500元,重量不到2.5公斤。工作人员说,假如走一万步,这款设备可帮穿戴者节省约15%体力,助力可达十几扭力,相当于抵消两瓶330毫升可乐的重量。

“外骨骼产品能否由使用者独立穿戴卸除?老爸今年84岁了,如果穿戴比较复杂,他可能应付不来。”楼先生说。工作人员操作演示:把束腰部分粘贴固定在腰部,再把护膝部分粘贴固定在膝盖上。

“蛮给力的,价格还行,关键就看老人吃不吃得消设备的重量。”楼先生希望,老爸在可穿戴外骨骼设备的帮助下,实现三个“小目标”:走出卧室,到隔壁的老伴房间聊聊天;步行到客厅,看看窗外的花花草草;迈出家门,和好久不见的邻舍打个招呼。

工作人员介绍,无源外骨骼产品即穿即用的特点对老年人相对友好,其设计适合3公里的生活半径,适用于六层左右楼房,符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场景。由于其设计一直以屈髋助力为主,虽然可以结合行走支撑来抵消人体自重,但并不适合长时间的上下坡使用。

有源款

电池续航约4小时

在杭州市西湖区的智元研究院测验室内,测评团成员体验了一款外形如变形金刚的有源外骨骼助力器:它的外形和此前测评的无源产品相似,有束腰和护膝,不同的是,在束腰两侧还各有一个电机,续航时间约4小时,穿戴方式基本一致,穿上身之后下肢有明显的束缚感,定价在万元以内。

“感觉承载的重量不轻,长时间穿戴对腰部会不会有损伤?”从宁波赶来的63岁沈女士一边体验一边咨询。

“设备约2.5公斤,是目前技术能做到的较轻重量,70岁以上人士建议在旁人协助下穿戴。”工作人员打开手机小程序,点击启动。沈女士扶着栏杆抬起左腿,刚使劲,金属支架立刻传来轻微震动,机器动起来了。瞬间,她感觉腿部有股力量在推动,提膝时轻盈不少。

工作人员介绍,对老年人而言,这款有源外骨骼能通过AI自适应技术,调整步幅与步频,在增强平衡性与稳定性的同时,减轻关节负担。

“机器人通过不断学习老人的动作模式,能够逐渐优化助力方案。”工作人员解释,外骨骼机器人的传感器能捕捉多种步态特征,例如:预判老人抬腿动作,还可以根据左右腿乏力程度,自主调节助力大小。

记者问:“在景区会不会玩到半途就没电了?”工作人员表示,如果长时间野外徒步,建议多配一套电池。

体验结束后,楼先生和沈女士都表示,无论是有源还是无源,外骨骼助力器的确很给力,如何选择关键看场景。他们希望,外骨骼产品能让“蜗居老人”从卧室走出来,畅行户外,感受更美的风景。

网址:扩大活动空间 捕捉步态特征 外骨骼让“蜗居老人”迈出门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20415

相关内容

如何让外骨骼走进家庭?先得够便宜
在场景中捕捉、优化人体动作的方法及动作捕捉系统
“成都造”外骨骼机器人 让截瘫患者站起来“拥抱”生活!
趣闻 | 助老年人更好生活的外骨骼!
摄影秘籍:捕捉旅行中的多彩生活瞬间
旅行摄影全攻略:捕捉每一个多彩瞬间
捕捉生活的瞬间作文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历史哟。是人类们进一步摆脱了对大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的环境阔大了活动空间提高生活的质量,】
时间切片技术:捕捉瞬间的艺术
捕捉生活的微光

随便看看